-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糖化血紅蛋白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包括反映血糖控制水平、輔助診斷糖尿病、評估糖尿病并發癥風險、監測治療效果以及判斷預后等。 1. 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映過去 2 - 3 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短期血糖波動的影響,比單次血糖檢測更穩定可靠。 2. 輔助診斷糖尿病:如果糖化血紅蛋白大于等于 6.5%,結合臨床癥狀,有助于糖尿病的診斷。 3. 評估糖尿病并發癥風險:其數值越高,發生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心血管疾病等并發癥的風險越大。 4. 監測治療效果:可用于評估治療方案是否有效,幫助調整治療策略。 5. 判斷預后:能預測糖尿病患者未來的健康狀況和疾病發展趨勢。 總之,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管理中一項重要的檢測指標,對于糖尿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評估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患者應定期檢測,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2024-10-20 19: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糖化血紅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濃度與紅細胞壽命(平均120天)和該時期內血糖的平均濃度有關,請問糖化血紅蛋白的臨床意義是什么?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動的影響,也不受運動和食物的影響,所以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過去6-8周的平均血糖濃度,這可為評估血糖的控制情況提供可靠的實驗室指標.
2024-10-20 19:2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一段時間血糖水平,對于糖尿病患者可以了解血糖控制情況,監測治療效果.糖化血紅蛋白在不同的醫院正常值范圍不同,如果超過正常值,表示血糖升高.
2024-10-20 19:2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葛江屏
南京紫金醫院
一級
腦復蘇專科
-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糖化血紅蛋白越高表示血糖與血紅蛋白結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糖化血紅蛋白的英文代號為HbA1c.糖化血紅蛋白的特點決定了它在糖尿病監測中有很大的意義:(1)與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紅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2)生成緩慢.由于血糖是不斷波動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當時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則是逐漸生成的,短暫的血糖升高不會引起糖化血紅蛋白的升高;反過來,短暫的血糖降低也不會造成糖化血紅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飯不影響其測定,故可以在餐后進行測定.(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紅蛋白相當穩定,不易分解,所以它雖然不能反映短期內的血糖波動,卻能很好地反映較長時間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個月之內的平均血糖水平.(4)較少受血紅蛋白水平的影響.糖化血紅蛋白是指其在總血紅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紅蛋白水平的影響.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反映過去2~3個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爾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響,因此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測定,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過去一段時間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權威機構對于糖化血紅蛋白有著明確的控制指標,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為小于6.5%,目前我國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定為6.5%以下.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的控制情況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強血糖控制,多注意飲食結構及運動,并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發癥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可能引發糖尿病性腎病,動脈硬化,白內障等并發癥,并有可能出現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癥.測定糖化血紅蛋白的注意事項 發現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如果糖尿病患者經常監測血糖都顯示控制較好,而糖化血紅蛋白偏高,則需考慮是否平時監測血糖不夠全面(如只測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者可能血糖儀測出的數值不夠準確(如機器老化,試紙受潮,過期等). 如果某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較大,經常發生低血糖,繼而又發生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紅蛋白完全有可能維持在正常范圍.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數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變化了.同時,糖化血紅蛋白還受紅細胞的影響,在合并影響紅細胞質和量的疾病(如腎臟疾病,溶血性貧血等)時,所測得的糖化血紅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在臨床治療中,如能同時測定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斷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當空腹血糖超過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對應的預測值時,則顯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與采血時緊張,勞累,晚餐進食過多,治療不當,急性并發癥等有關,需要調整治療方案.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為8.2%,這表明以往的治療方案已不能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調整方案.相反,如果空腹血糖低于糖化血紅蛋白對應的預測值,甚至達到正常標準,則顯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療對癥. 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識,更新治療理念,監測并保持糖化血紅蛋白達標,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島素等藥物治療,對于控制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尤為重要.目前臨床提倡對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積極治療方法:盡早藥物治療,盡早聯合治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達到目標或治療方案調整后,應每3個月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控制達到目標后也應每年至少檢查2次糖化血紅蛋白. 血糖達標的三個標準 血糖達標的三個標準是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達標.很多糖尿病患者只重視空腹和餐后2小時血糖,而忽視了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事實上,如果僅空腹和餐后血糖達標,而沒有控制好糖化血紅蛋白,就證明血糖控制仍未達標. 只有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毫摩爾/升之間,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4.4~8.0毫摩爾/升之間,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才能達到理想的控制目標,即不僅要控制基礎狀態下的空腹高血糖,還要控制負荷狀態的餐后高血糖,這兩個血糖都控制好了,糖化血紅蛋白才能降到理想水平,進而延緩和防止多種并發癥的發生.
2024-10-21 0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