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岳華 主任醫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骨質疏松和骨病專科
-
距骨骨折后是否殘廢,取決于骨折程度、治療及時性、康復情況、日常護理及個人體質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2018-08-08 17:22
1.骨折程度:輕微骨折且未移位,殘廢風險低;嚴重骨折伴明顯移位,風險增高。
2.治療及時性:及時復位治療,預后較好;延誤治療,殘廢可能性大。
3.康復情況:積極進行康復訓練,有助于恢復功能;康復不佳,影響較大。
4.日常護理:嚴格制動,合理飲食,促進愈合;反之,不利于恢復。
5.個人體質:體質好恢復快,體質差可能恢復較慢。
總之,距骨骨折后不一定殘廢,關鍵在于各方面的綜合處理。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來該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據調查約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見于25~45歲的女性.
2016-05-23 20:12
1)乳痛癥,也叫單純性乳腺增生癥.在少女和年輕患者中最為常見,其原因是由于性腺激素分泌旺盛及變化波動較大的緣故,以明顯周期性乳房脹痛為待征,月經后疼痛自行消失.疼痛以乳房局部為主,但有時疼痛可放射至同側腋窩,胸壁,有時甚至放射至戶背部,常影響睡眠,工作與學習,由此而引起焦慮不安,情緒激動的患者還不少.這類增生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患者首先不必過度焦慮和著急,只要調整情緒,保持平衡,一般升高的內分泌激素都可以慢慢地得到糾正,各種癥狀都可以自行消失.如果疼痛較明顯,也可采用具有疏肝理氣功能的中藥服用,現代中醫推出“五聯整合療法”治療乳腺增生不手術,不復發,標本兼治,效果顯著,一般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乳腺腺病.本類型的病變基礎是乳房內的乳腺小葉和乳腺管均有擴張及腺體周圍組織增生.對這類增生病的治療,應以軟堅散結為主,輔疏肝理氣的中成藥.
3)囊性增生病.有人稱本類型的增生病才是真正的病理性增生癥.它以乳管上皮細胞增生為主要病變,乳房內出現的腫塊多為彌漫性增厚,有部分患者呈局限性表現,且呈橢圓形的囊狀物居多,很容易與纖維混淆.此類增生可能發展為癌變,常常引起患者的擔心和恐慌.因此一旦確診,就要提高警惕,積極進行系統治療. 對于囊性增生病的治療,其方法有三: 一是定期檢查.一旦被診斷為囊性增生病,患者應定期(如一年2-3次)到專科醫院去診查,以便早期發現是否有異常團塊(癌塊).這種異常團塊,有時單憑醫生用手觸摸也難診斷,因此,還必須借助于一些特殊的器械檢查,甚至還需要病理活檢才能確診. 二是堅持服藥.囊性增生病是慢性病,內分泌失調嚴重,病變組織對藥物的敏感性差,囊狀腫塊消失慢,治療時間長,有時需要內服藥物半年到一年才起效.因此,患者必須保持平衡心態,并有"持久戰"的信心.用藥建議采用具有疏肝理氣,活血化淤和軟堅散結之功效為一體的中藥."五聯整合"療法具有調節機體激素平衡,抑制乳腺上皮增生,促進增生細胞向正常轉化,使增生的組織恢復正常,并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三是手術全切除.這是只有局部變者最好的治療方法,即只要將局部大塊病灶切除,多能收到肯定性治療效果.如果已有明顯的癌變趨勢,或經活檢確診為癌前病變,應行單純乳切除術,以策安全. 除此以外,當患者出現溢乳時,還要注意與高催乳素血癥或閉經溢乳綜合征區別開來,以防誤診.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乳腺增生的三大主要表現
2016-05-23 20:19
(1)乳房疼痛:一般或兩側乳房脹痛,刺痛或隱痛不適,疼痛嚴重不可觸摸,行走,疼痛以乳房腫快為主,可向腋窩,胸脅,肩背,上肢放射,也有的表現為乳頭疼痛或瘙癢,疼痛隨著情緒與月經周期變化而波動,常于月經前或生氣時,郁悶時加重,月經來潮后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
(2)乳房腫塊:一側或雙側乳房,單個或多個腫塊,好發于乳房的外上方,呈片塊狀,結節狀,顆粒狀或條索狀,以片塊狀多見,腫塊邊界不清,中等或稍硬,活動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可有觸痛,腫塊大小不一,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過3-4CM.乳房腫塊在月經前增大,月經來潮后縮小變軟.
(3)伴隨癥狀:病人常感覺情緒不暢或心煩易怒,可兼見痛經,月經前后不定期等,少數患者乳頭溢出棕色或淡黃色液體.乳腺增生防治的八大注意1,不良的心理因素會加重內分泌失調,促使增生癥的加重.應注意少生氣,保持情緒穩定,活潑開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康復.
??2,改變飲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及過多進補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類,多吃粗糧.黑黃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保持性生活和諧.可調節內分泌失調,保持大便通暢會減輕乳腺脹痛.
??4,多運動,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禁止濫用避孕藥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養的雞,牛肉.
??6,避免人流,產婦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7,自我檢查和定期復查.
??8,明確診斷,根據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按您提供的情況來看,乳腺增生的可能性要大,建議可到醫院乳腺科檢查明確疾病,配合醫生采取措施調理治療.乳腺增生的預防 保持心情的舒暢,情緒的樂觀是乳腺增生的最好防御武器.
2016-05-23 20:26
1,心理上的治療非常重要,乳腺增生對人體的危害莫過于心理的損害,因缺乏對此病的正確認識,不良的心理因素過度緊張刺激憂慮悲傷,造成神經衰弱,會加重內分泌失調,促使增生癥的加重,故應解除各種不良的心理刺激.對心理承受差的人更應注意,少生氣,保持情緒穩定,活潑開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康復.
2,改變飲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及過多進補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類,多吃粗糧.黑黃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保持性生活和諧.可調節內分泌失調,保持大便通暢會減輕乳腺脹痛,可以對乳腺增生的預防起到一定作用.
4,多運動,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禁止濫用避孕藥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養的雞,牛肉.
6,乳腺增生的預防還要注意避免人流,產婦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7,自我檢查和定期復查.
8,明確診斷,根據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目前專科采用中藥綜合治療,有了突破性進展,效果更為顯著.如乳腺囊腫不論大小時間長短,用藥后均在2周左右消失.對乳腺增生及時糾正內分泌,腫塊,脹痛,面部神經可消除,對急性乳腺炎用藥后即可緩解疼痛.祝健康!z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初步診斷您為乳腺增生.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為特征.起初為游漫性脹痛,觸痛為乳房外上側及中上部為明顯,每月月經前疼痛加劇,行經后疼痛減退或消失.嚴重者經前經后均呈持續性疼痛.有時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處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內有腫塊,而臨床檢查時卻僅觸及增厚的乳腺腺體.有極少數青春期單純乳腺小葉增生2年左右可自愈,大多數患者則需治療,千萬別忍著為了能及時發現乳腺疾病,專家提倡25歲以上女性一定要每月自查乳房.具體方法是:洗浴后站在鏡前檢查,雙手叉腰,身體做左右旋狀,從鏡中觀察雙側乳房的皮膚有無異常,乳頭有無內陷,然后用手指的指腹貼在乳房上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慢慢移動,切勿用手擠捏,以免將正常乳腺組織誤認為腫塊.乳腺增生患者要保證規律的生活,調整心戀,放松心情,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但不要讓自己過于疲勞.²保持乳房清潔,經常用溫水清洗,注意乳房腫塊的變化.²可以常吃海帶,桔子,桔餅,牡蠣等具有行氣散結作用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²40歲以上的乳腺增生患者應該每年去醫院做一次專科檢查,必要時做B超,紅外線乳透或鉬靶照相檢查.
2016-05-23 20:34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不知道你是懷孕之前就已經是一邊大一邊小了還是生產以后因為喂奶的原因而變成一邊大一邊小呢??如果是懷孕之前就是的話,那主要是生理性的情況:
2016-05-23 20:41
1.通常是由于對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敏感性較強的一側乳芽先發育,且生長較快而顯得較大;敏感性較差的一側乳芽則因發育遲緩,生長較慢而顯得較小。
2.肢體的不對稱性活動易于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
3.習慣性睡眠姿勢,長期偏于一側俯睡也會出現乳房發育不對稱現象。主要是改變睡姿外加喂奶時注意一下應該就差不多了。如果是因為喂奶而導致的話,那就要注意了哦:
1、別急著喂寶寶,等寶寶餓了再喂。這時先喂小的那邊,孩子可能有哭鬧,關鍵是“堅持”。如果先喂左大的那邊,寶寶吃飽了,他就不會再費力給你幫忙了。這樣一來,會大的越來越大,小的越來越小。哺乳期正確喂奶在哺乳期內,媽咪要采取正確的喂奶方法,兩個乳房要交替喂奶,當寶寶只吃空一只乳房時,媽咪要將另外一側的乳房用吸奶器吸空,保持兩側乳房大小對稱。同時在喂奶時不要讓寶寶牽拉奶頭。在哺乳期同時要避免乳腺炎的發生。
2、每天數次用干凈的熱毛巾給小的那側乳房上熱敷。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指發生于乳房部的各種疾病的總稱。男女均可發病,但由于女性乳房的特殊生理,乳房疾病多見于女性,是中醫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乳房的經絡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記載。漢《中藏經》即載有乳癖病名。此后,歷代文獻均有所記載,如晉《肘后備急方》、《劉涓子鬼遺方》載有“乳癰”、“乳發”,隋《諸病源候論》載有“乳石癰”、“乳疽”、“乳漏”,宋《婦人大全良方》載有“乳巖”,明《外科理例》載有“乳衄”等,且對各種乳房疾病的病因、證候、治法多有論述。《婦科玉尺》說:“婦人之疾,關系最鉅者,則莫如乳。”可見前人對乳房疾病十分重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