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夏虎 主治醫師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
三級甲等
小兒心血管內科
-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30-50歲的女性高發。臨床常表現為月經異常、下腹部可捫及包塊、白帶增多、腰酸、下腹墜脹、腹痛、尿頻等癥狀。 對策:射頻微創消融術,或者觀察吃藥.,一般女性絕經后,不需要特殊治療.囊腫也是一種良性的病變,也可以使用微創介入治療.下面是詳細的介紹:子宮肌瘤的分類 絕大多數肌瘤生長于子宮肌層,肌組織與血供均很豐富的子宮體部,稱為子宮體肌瘤,少數發生于子宮頸,稱子宮頸肌瘤。體部肌瘤又依其生長方向不同分為3類。于肌壁間生長的肌瘤,叫肌壁間肌瘤,約占60%-70%;向子宮漿膜方向生長的肌瘤,叫漿膜下肌瘤,約占20%;向子宮黏膜方向生長,突出于子宮腔的黏膜之下,叫黏膜下子宮肌瘤,約占10%~15%多種類型的肌瘤可發生在同一子宮上,謂之多發性子宮肌瘤。子宮肌瘤臨床表現 子宮肌瘤的早期,絕大多數無癥狀,往往在婦女普查或B超檢查時被發現。倘若肌瘤的生長影響子宮腔的形態或子宮內膜面積的改變,或為黏膜下肌瘤,或長在特殊部位(如子宮頸、闊韌帶內),或肌瘤較大、增長速度過快,則可引起一系列的臨床癥狀,最常見的有: 1.月經改變:當肌瘤使子宮腔變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或黏膜下肌瘤,均可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過多,治療不及時可致貧血。 2.腹部腫塊:當腫物較大或增長過快時,往往于小腹正中可摸到包塊,質地較硬,尤其清晨膀胱充盈時更易摸到。 3.白帶增多:肌壁間肌瘤使子宮腔面積增大,內膜腺體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帶增多。若為黏膜下肌瘤,其表面容易感染、壞死,產生大量的膿血性分泌物,伴有臭味。 4.排尿、排便異常:肌瘤較大或生長在子宮頸、闊韌帶等處,可出現擠壓盆腔鄰近臟器的臨床癥狀。如大便秘結、小便頻數、殘余尿增多、輸尿管移位、腎盂積水等。 5.腰酸腹痛:常見的是下腹部墜脹、腰背酸痛等。有些特殊情況可出現急性疼痛,如帶蒂的肌瘤發生扭轉,或妊娠時肌瘤發生紅色變性,這時可伴發熱。 6.不孕:據文獻報道,約占25%-40%的婦女,由于肌瘤壓迫輸卵管或使之扭曲,影響輸卵管的正常功能,或肌瘤導致宮腔變形,妨礙受精卵著床引起不孕。◆子宮的去留 子宮,顧名思義是胎兒生長發育的宮殿。同時,它在女性內分泌代謝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否切除子宮,須認真考慮,可循如下原則進行。 1.肌瘤不大,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可先不理它,定期檢查、觀察變化,視情況決定治療與否。 2.當肌瘤增大至妊娠3個月及以上時,即應進行手術治療,腫瘤過大,手術時易造成損傷,還會增加手術的難度與風險,尤其是長在子宮頸、闊韌帶或黏膜下的肌瘤,應及早手術治療為好。 3.年輕患者,希望生育,癥狀不重,應盡最大可能保守治療,待其自然懷孕。如不能自然懷孕,可做肌瘤摘除術,保留子宮。有的病人雖然已有子女,但由于年輕,也可考慮摘除肌瘤,保留子宮。中年婦女應結合具體情況和心理需求以及保守治療的效果,綜合考慮,決定子宮是否可以保留。50歲左右的病人,癥狀明顯,可行子宮切除術。 4.在中、西醫藥物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不同的術式進行治療。如肌瘤摘除術、子宮次全切除術、全子宮切除術等等。手術途徑可以經腹部、經陰道,也可以經腹腔鏡等。◆卵巢的去留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內分泌腺體,對女性的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對卵巢的去留問題,醫學界有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50年代以40歲為界,60-70年代以45歲為界, 80年代初,逐漸推遲到50歲左右,近年來則認為50歲以內的婦女,如果雙側卵巢均正常,應盡量保留,50歲以上的婦女尚未絕經,或卵巢尚未萎縮的,也可以考慮雙側保留或一側保留。如果全部萎縮可以切除。 從某種程度講,保留卵巢,就留住了青春和活力,延緩了衰老的進程。因此,兩個就比一個好,一個就比沒有好。當然,卵巢的去留是有學問的,保留的前提必須是卵巢正常、不萎縮、無腫瘤、無肉眼可見的疾病。必要時醫師應在手術中加以剖視,或取活組織進行快速病理檢查,而后決定取舍。保留時也應盡量保護好卵巢的血供,預防卵巢感染,預防盆、腹腔粘連,以免給日后帶來不利。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保留了卵巢,也同時保留了日后卵巢再發疾病的可能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怕某個臟器生病,就進行預防性切除。◆特殊變化 子宮肌瘤大多數情況下是肌生組織,比較堅硬,但也可因供血不足,妊娠等因素發生變性。如玻璃樣變、囊性變、紅色變性等。有時還可以惡性變,如子宮肉瘤。健康體檢是發現疾病的最好途徑,應爭取每半年至一年有一次檢查,防患于未然比什么都好。
2024-10-21 01: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子宮肌瘤囊腫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疾病,其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激素水平、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年齡增長、長期炎癥刺激等。 1.激素水平: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衡可能促使肌瘤和囊腫的發生發展。 2.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 3.生活方式:長期熬夜、壓力過大、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發病風險。 4.年齡增長:隨著年齡增加,女性生殖系統功能變化,易出現肌瘤囊腫。 5.長期炎癥刺激:婦科炎癥長期存在,刺激子宮組織,可能引發肌瘤囊腫。 6.肥胖:體內脂肪過多會影響激素代謝,增加患病幾率。 總之,子宮肌瘤囊腫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發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通過超聲、磁共振等檢查明確診斷,并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藥物治療(如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孕激素拮抗劑等)或手術治療。治療方案需遵醫囑。
2024-10-20 19:5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腫瘤。目前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導致女性不孕、流產、尿頻、排尿障礙等危害,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可單獨發生也可多處發生,根據肌瘤的部位不同可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常見的有以下四種類型: 肌壁間肌瘤:以子宮肌瘤初發時較多見,肌瘤位于子宮肌壁內,四周均為肌層所包圍。是女性最常見的一種子宮肌瘤,約占所有子宮肌瘤發病率的60~70%。 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約占10%左右,是肌壁間肌瘤向宮腔內生長,突出于子宮腔內,與黏膜層直接接觸形成的。此瘤可使子宮腔逐漸增大變形,并常有蒂與子宮相連,如蒂長可堵住子宮頸口或脫出于陰道內。 漿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是較常見的一種類型,約占20%。肌壁間肌瘤向漿膜發展,并突出于子宮表面,與漿膜層直接接觸。如突入闊韌帶兩葉之間生長,即為闊韌帶內肌瘤。 子宮頸肌瘤:是較少見的子宮肌瘤類型,肌瘤在子宮頸部位生長,因生長部位低,可嵌于盆腔內,產生壓迫癥狀,手術切除困難,易損傷輸尿管、膀胱。子宮肌瘤如果不及時治療,隨著肌瘤大小的增加常會引起不孕。子宮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常是由于肌瘤正好堵住子宮頸口或輸卵管內口而影響精子通行,或肌瘤占據了受精卵著床的部位而不能坐胎。即使受孕,也常因影響胚胎發育而流產。至于到了妊娠晚期,可由于子宮收縮力的異常,而引起早產、阻礙分娩或造成產后大出血。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子宮肌瘤均會對生育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旦確診需要及早手術治療。
2024-10-20 19: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看過你對病情的描述,已經略知梗概.不過你對病情的描述還是過于簡單了.譬如你可以再描述的詳細點,如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飲食習慣?工作性質?還有其他方面的不舒服嗎?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中年婦女,發病率約為35%-45%.子宮肌瘤可以造成不孕,流產,月經過多,繼發貧血以及性功能障礙等.從中醫角度來講,子宮肌瘤,囊腫的發病根源是內分泌紊亂,傳統中醫藥在這方面具有獨到優勢.通過調理氣血,化瘀散結,補益沖任等,能有效改善子宮功能,緩解癥狀,消除病根.西醫方面,子宮肌瘤的處理要根據肌瘤的大小,部位,有無癥狀,患者的年齡,對生育的要求,近期發展情況及并發癥診斷等來決定子宮肌瘤的處理.目前有一些醫院在開始嘗試采用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其原理是通過類似于一個太陽灶的超聲探頭將熱能傳導到子宮肌瘤上將子宮肌瘤加熱壞死,但是不進行開刀.這一方法在業界認為將會是一種全新的,無創的手段.但是還有待于時間的驗證.建議去省級中醫院婦科中西醫結合治療.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對你的問題能有所幫助.
2024-10-20 1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