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母乳性黃疸是由于母乳喂養引起的黃疸,治療方法包括暫停母乳、光照治療、藥物治療等。需要注意觀察患兒情況,必要時及時就醫。 1. 暫停母乳:這是常用方法之一。可暫時停止母乳喂養 24 - 48 小時,觀察黃疸是否減輕。期間可以用配方奶代替。 2. 光照治療:如果黃疸較嚴重,可采用藍光照射治療。通過特定波長的光線,促進膽紅素的分解和排泄。 3. 藥物治療:常用的有苯巴比妥、茵梔黃口服液、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等。但藥物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 增加喂養:讓患兒多吃奶,促進排便,有助于膽紅素的排出。 5. 密切觀察:家長要密切觀察患兒的皮膚顏色、精神狀態、吃奶情況等,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母乳性黃疸大多預后良好,家長不必過于緊張。但要重視治療和觀察,遵循醫生建議,確保患兒健康。
2024-10-21 13: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母乳性黃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近來多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環增加有關。暫停母乳喂養3天改為人工喂養,奶量以150ml/kg.d計算。暫停母乳期間,應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黃疸消退后繼續母乳喂養。同時給予支持療法:注意保暖,增加熱量、營養,預防感染;鼓勵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兒大便次數。嚴重者給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母乳性黃疸預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黃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報道。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應鼓勵乳母早開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數,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可降低黃疸發生率。另外,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持療法,防止加重黃疸。
2024-10-21 13:2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母乳性黃疸的治療母乳性黃疽分為早發型(母乳喂養性黃疸)和晚發型(母乳性黃疽)。(1)早發型母乳性黃疽的預防和處理 ① 鼓勵頻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日10次以上。 ② 監測膽紅素濃度。 ③ 血清膽紅素達到光療指征時可光療。(2)晚發型母乳性黃疸血清膽紅素342umol/L(>20mg/dL)時則加光療,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漿治療。
2024-10-21 13: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母乳性黃疸是由于母乳喂養引起的黃疸,治療方法包括暫停母乳、光照治療、藥物治療等。需要注意觀察患兒情況,必要時及時就醫。 1. 暫停母乳:這是常用方法之一。可暫時停止母乳喂養 24 - 48 小時,觀察黃疸是否減輕。期間可以用配方奶代替。 2. 光照治療:如果黃疸較嚴重,可采用藍光照射治療。通過特定波長的光線,促進膽紅素的分解和排泄。 3. 藥物治療:常用的有苯巴比妥、茵梔黃口服液、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等。但藥物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 增加喂養:讓患兒多吃奶,促進排便,有助于膽紅素的排出。 5. 密切觀察:家長要密切觀察患兒的皮膚顏色、精神狀態、吃奶情況等,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母乳性黃疸大多預后良好,家長不必過于緊張。但要重視治療和觀察,遵循醫生建議,確保患兒健康。
2024-10-21 15:0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養,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使出現亦不會達原有程度 暫停母乳喂養3天改為人工喂養,奶量以150ml/kg.d計算。暫停母乳期間,應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黃疸消退后繼續母乳喂養。同時給予支持療法:注意保暖,增加熱量、營養,預防感染;鼓勵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兒大便次數。嚴重者給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母乳性黃疸預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黃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報道。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應鼓勵乳母早開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數,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可降低黃疸發生率。另外,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持療法,防止加重黃疸。 治療母乳性黃疸還可采取口服中藥茵陳苓柏湯為主、西藥苯巴比妥為輔的治療方法。實驗證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母乳性黃疸總有效率為100%。黃疸完全消退,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當出現高膽紅素血癥時,根據情況采取停母乳及其他干預措施。各種干預手段以盡可能不影響母乳喂養為前提,盡快降低膽紅素水平。 目前比較公認的干預標準為血清膽紅素275~425μmol/L(16~25mg/dl)時停母乳,改配方奶喂養2天以上,直到膽紅素降到安全范圍再恢復母乳,300~375μmol/L(17.6~22mg/dl)時,暫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時給予光療。 輕時可以繼續吃母乳,重時應該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早產未成熟兒,血清膽紅素達到170μmol/L時應停母乳給予光療。晚發型母乳性黃疸,血清膽紅素15mg/dl時暫停母乳3天,>20mg/dl時則加光療,一般不需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漿治療。
2024-10-21 23:06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20%~30%。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本病預后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