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毛囊炎是常見的毛囊炎癥性皮膚病,多由細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癥狀包括紅腫、疼痛、膿皰、瘙癢等。治療方法有局部用藥、口服藥物、物理治療、改善生活習慣等。 1. 癥狀表現: 初起為紅色丘疹,逐漸演變成丘疹性膿皰,周圍有紅暈。 膿皰破裂后會排出膿血,干涸后形成黃痂。 皮損可單發或多發,好發于頭皮、頸部、臀部等部位。 可能伴有瘙癢、疼痛或壓痛。 嚴重時可引起發熱、淋巴結腫大。 2. 治療方法: 局部用藥: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碘伏等,起到殺菌消炎的作用。 口服藥物:病情較重時,口服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真菌感染時,口服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藥物。 物理治療:超短波、遠紅外線照射等有助于炎癥消退。 改善生活習慣: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飲食清淡,作息規律。 中醫治療:部分患者可采用中藥外敷、針灸等中醫療法。 毛囊炎經過規范治療,多數患者預后良好。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反復發作,甚至形成癤腫或癰。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2024-10-20 20:0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毛囊炎的防治,主要是注意皮膚清潔,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外傷,積極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及全身慢性疾病.頭皮的毛囊炎患者需注意隨時保持頭皮涼爽,改善過度洗頭習慣,并保持睡眠充足,舒緩壓力;前胸,后背及臀部毛囊炎的患者,多與濕,熱,出汗及個人體質有關;大腿毛囊炎的患者多由褲子與腿部毛囊摩擦造成;而上臂毛囊炎的患者,則多是因為毛孔角質化的結果.患者必須注意避免捂,熱以及過度流汗,勿經常洗頭,不要穿太緊或太硬的褲子,同時注意個人清潔衛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飲食上要注意少吃酒類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復發作者平時應少吃油膩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維生素,保持大便暢通.治療或控制毛囊炎,局部以殺菌,消炎,干燥為原則,輕度患者可外用消炎藥,硫磺藥水等,較嚴重患者可口服藥物治療.希望對你有幫助!
2024-10-20 20:0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毛囊炎系化膿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圍,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癥,分為化膿性與非化膿性兩種,對發生的毛囊炎應及早積極治療.對已形成毛囊周圍炎的情況,全身用抗生素治療,局部外用氯霉素氮酮溶液或用莫比羅星軟膏.對形成慢性蜂窩織炎今后經各種治療無效者,應手術切開引流.
2024-10-20 20: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這個很明顯就是毛囊炎的癥狀。不過出現了毛囊炎千萬不能再擠壓或者抓撓了,很容易引起感染的。一般你用溫水清潔完之后直接涂抹膚.平.康.樂,然后自己的飲食上在注意點,很快就沒事了
2024-10-20 20:0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毛囊炎:毛囊炎系化膿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圍,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癥,分為化膿性與非化膿性兩種,多見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發于頭部,項部.毛囊炎初起為紅色充實性丘疹,以后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繼而干燥,結痂,痂脫不留痕跡.皮疹數目多,但不融合,自覺瘙癢或輕度疼痛.毛囊炎好發于成人的多毛部位.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飲食上要注意少吃酒類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復發作者平時應少吃油膩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維生意,保持大便暢通.同時注意個人清潔衛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另外中醫認為,毛囊炎系因濕熱內蘊,外受熱毒,郁于肌膚所致;或因素體虛弱,腠理不固,外受熱邪所致.臨床常見的證型有:1.濕熱型:證見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紅色丘疹,腫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苔薄黃,脈弦.2.陰虛型:證見素體虛弱,面色蒼白,舌質淡或紅,脈沉細.一,可選用的西藥1.局部治療:剪去毛發后選用下列藥物:(1)2.5%碘酊:外用,涂敷患處,每日數次.(2)1%新霉素軟膏:外用,涂敷患處,每日數次.(3)百多邦軟膏:外用,涂敷患處,每日數次.2.全身治療:多發性者可酌情選用磺胺類藥物或抗生素,口服復合維生素.二,可選用的中成藥1.瘡癤膏藥:外用,視瘡癤大小選用小張或大張藥膏,加溫軟化后乘溫熱貼于患處,稍加按壓,2-3日換藥1次;如果瘡癤潰破出膿,則宜每日換藥1-2次,待膿出凈后可再貼1-2次,使其根盤硬節完全吸收.凡正常皮膚在貼膏藥后發生紅斑,皮疹或瘦癢,應及時停用本品.2.連翹敗毒丸:每次口股6-9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3.清血解毒丸:每次口服6g,一日2-3次,溫開水送服.4.丸圣散:外用,用花椒油或食用植物油調敷或撒布于患處.5.拔毒膏:外用,加溫軟化,貼于患處,隔日換藥1次.6.小敗毒膏:每次口服15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2024-10-21 0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