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祁建波
石家莊華光中醫腫瘤醫院
一級
伽瑪刀中心
-
體溫 37.2 度是否算發燒,不能簡單一概而論,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測量部位、個體差異、生理狀態、環境因素和基礎疾病等。 1.測量部位:常用的體溫測量部位包括腋窩、口腔和直腸。腋窩正常體溫一般在 36 - 37 度,口腔正常體溫約 36.3 - 37.2 度,直腸正常體溫約 36.5 - 37.7 度。所以如果是腋窩測量 37.2 度,可能算低熱;口腔或直腸測量 37.2 度,則通常不算發燒。 2.個體差異:不同人的基礎體溫有所不同。有些人基礎體溫偏低,37.2 度對他們來說可能就算發燒;而有些人基礎體溫偏高,37.2 度可能仍屬正常。 3.生理狀態:女性在排卵期、妊娠期,體溫會稍高于平時;劇烈運動、進食后,體溫也可能暫時升高到 37.2 度左右,這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4.環境因素:處于高溫環境中,體溫可能會有所上升,達到 37.2 度,但離開該環境后會恢復正常。 5.基礎疾病:如果本身患有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37.2 度可能是疾病導致的發熱表現。 總之,單純的 37.2 度體溫不能直接判定為發燒,需要結合具體情況綜合判斷。如有身體不適或對體溫有疑慮,建議及時就醫,由醫生進行專業評估。
2024-10-21 13: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37度2算發燒嗎?您放心,這不算發燒,從您的癥狀來看,用中醫的話來說您是寒氣入體了,多喝開水或者去運動一下至出大汗,然后洗澡好好休息即可,不用太緊張,這并不嚴重,不過要注意不要再受凍了.37度2算發燒嗎?體溫是指機體內部的溫度。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度,口腔溫度比腋下高0.2~0.4度,直腸溫度又比口腔溫度高0.3~0.5度。體的溫度是相對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度。生理狀態下,早晨體度略低,下午略高。運動、進食后、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體溫高于正常稱為發熱,37.5~38度為低熱,38~39度為中度發熱,39~40度為高熱,40度以上為超高熱。人體溫度相對恒定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如體溫高于41度或低于25度時將嚴重影響各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機能活動,甚至危害生命。機體的產熱和散熱,是受神經中樞調節的,很多疾病都可使體溫正常調節機能發生障礙而使體溫發生變化。臨床上對病人檢查體溫,觀罕其變化對診斷疾病或判斷某些疾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機體深部的溫度雖然比較恒定,但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正常生理情況下,體溫可隨晝夜、年齡、性別、環境溫度、精神和體力活動狀況等條件而發生一定幅度的變化。祝您早日康復.
2024-10-21 13:3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小孩沒事,最好先用物理療法給寶降降溫,就是用溫水整個手絹,放在寶的頭上,5分鐘一換,整個三四次再測測寶寶體溫。應該就能降點了。我上次就是那么整的,寶媽可以試試看!
2024-10-21 13:3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體溫 37.2 度是否算發燒,不能簡單一概而論,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測量部位、個體差異、生理狀態、環境因素和基礎疾病等。 1.測量部位:常用的體溫測量部位包括腋窩、口腔和直腸。腋窩正常體溫一般在 36 - 37 度,口腔正常體溫約 36.3 - 37.2 度,直腸正常體溫約 36.5 - 37.7 度。所以如果是腋窩測量 37.2 度,可能算低熱;口腔或直腸測量 37.2 度,則通常不算發燒。 2.個體差異:不同人的基礎體溫有所不同。有些人基礎體溫偏低,37.2 度對他們來說可能就算發燒;而有些人基礎體溫偏高,37.2 度可能仍屬正常。 3.生理狀態:女性在排卵期、妊娠期,體溫會稍高于平時;劇烈運動、進食后,體溫也可能暫時升高到 37.2 度左右,這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4.環境因素:處于高溫環境中,體溫可能會有所上升,達到 37.2 度,但離開該環境后會恢復正常。 5.基礎疾病:如果本身患有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37.2 度可能是疾病導致的發熱表現。 總之,單純的 37.2 度體溫不能直接判定為發燒,需要結合具體情況綜合判斷。如有身體不適或對體溫有疑慮,建議及時就醫,由醫生進行專業評估。
2024-10-21 22:2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37度2算發燒嗎,醫學術語,又稱發燒。由于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又稱為發熱。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許多因素(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的影響。因此判定是否發熱,最好是和自己平時同樣條件下的體溫相比較。如不知自己原來的體溫,則腋窩體溫(檢測10分鐘)超過37.2℃可定為發熱。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于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愈。而且發熱也是疾病的一個標志,因此,體溫不太高時,可通過多喝水來減少發熱帶來的不適感。非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燒不必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溫葡萄糖水能起到利尿37度2算發燒嗎降溫的效果,在體溫沒有超過38.5°時可盡量選擇物理的方式控制體溫。但如體溫超過40℃(小兒超過39℃)則可能引起頭暈、驚厥、休克,甚至嚴重后遺癥,故應及時就醫。如出現抽搐等癥狀應遵照醫囑服用鎮靜藥(特別是小兒)。發熱患者在不同時間測得的體溫數值分別記錄在體溫單上,將各體溫數值點連接起來成37度2算發燒嗎37度2算發燒嗎體溫曲線,該曲線的不同形態(形狀)稱為熱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發熱的熱型也常不同。臨床上常見的熱型有以下幾種。1.稽留熱(contimledfever)是指體溫恒定地維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達數天或數周,24h內體溫波動范圍不超過1℃。常見于大葉性肺炎、斑疹傷寒及傷寒高熱期(圖1-4-1)。2.弛張熱(remittentfever)又稱敗血癥熱型。體溫常在39℃以上,波動幅度大,24h內波動范圍超過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見于敗血癥、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及化膿性炎癥等(圖1-4-2)3.間歇熱(intermittentfever)體溫驟升達高峰后持續數小時,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無熱期(間歇期)可持續1天至數天,如此高熱期與無熱期反復交替出現。常見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等(圖1-4-3)。4.波狀熱(undulantfever)體溫逐漸上升達39℃或以上,數天后又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續數天后又逐漸升高,如此反復多次。常見于布氏桿菌病(圖1-4-4)。5.回歸熱(recurrentfever’)體溫急劇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續數天后又驟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熱期與無熱期各持續若干天后規律性交替一次。可見于霍奇金(Hodgkin)病等(圖1-4-5)。6.不規則熱(irregularfever)發熱的體溫曲線無一定規律,可見于結核病、風濕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等(圖1-4-6)。不同的發熱性疾病各具有相應的熱型,根據熱型的不同有助于發熱病因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但必須注意:①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及時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熱藥或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熱型變得不典型或呈不規則熱型;②熱型也與個體反應的強弱有關,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時可僅有低熱或無發熱,而不具備肺炎的典型熱型。
2024-10-21 2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