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幼兒急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判斷是否為幼兒急疹,可從發熱特點、皮疹特點、伴隨癥狀、實驗室檢查及發病年齡等方面綜合考慮。 1. 發熱特點:幼兒急疹通常突然高熱,體溫可達 39℃ - 40℃以上,持續 3 - 5 天,熱退疹出。 2. 皮疹特點:皮疹為紅色斑丘疹,壓之褪色,多先出現于頸部、胸部,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 3. 伴隨癥狀:一般患兒精神狀態較好,可有輕微咳嗽、腹瀉等癥狀。 4.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5. 發病年齡:多見于 6 個月 - 2 歲的嬰幼兒。 總之,判斷幼兒急疹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如果孩子出現高熱和皮疹,建議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2024-10-21 13: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本病為一自限性疾病,無特殊治療方法,主要是加強護理及對癥治療.1.一般治療:患兒臥床休息,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要多飲水,給予易消化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B.C等.2.對癥治療:高熱時物理降溫,適當應用阿斯匹林5一10mg/(kg·次),每日2一3次,一旦出現驚厥給予苯巴比妥鈉或水合氯醛,可適當補液.中醫治療早期治宜疏風解表,出疹期宜清熱涼血.
2024-10-21 13: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孩子的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皮膚過敏;二是病毒或細菌感染所致的皮疹。1、去醫院請醫生看看,可給孩子選用用撲爾敏、雙氧丙嗪、板蘭根沖劑、濕毒清、血毒丸等。2、做好皮膚護理,避免搔抓等刺激。3、密切觀察孩子身體精神的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就醫。4、病愈后及時補充孩子身體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可考慮選用龍牡壯骨沖劑,媽咪愛等。
2024-10-21 13:3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幼兒急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判斷是否為幼兒急疹,可從發熱特點、皮疹特點、伴隨癥狀、實驗室檢查及發病年齡等方面綜合考慮。 1. 發熱特點:幼兒急疹通常突然高熱,體溫可達 39℃ - 40℃以上,持續 3 - 5 天,熱退疹出。 2. 皮疹特點:皮疹為紅色斑丘疹,壓之褪色,多先出現于頸部、胸部,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 3. 伴隨癥狀:一般患兒精神狀態較好,可有輕微咳嗽、腹瀉等癥狀。 4.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5. 發病年齡:多見于 6 個月 - 2 歲的嬰幼兒。 總之,判斷幼兒急疹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如果孩子出現高熱和皮疹,建議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2024-10-22 04:5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體溫升高很快,最高達到40度多一點,很多出診的疾病都癥狀相近,出了疹子才能判斷是那種病毒感染。6個月到1歲的寶寶容易得。發病特點疹出燒退!如果自己不能確定,可以去醫院看看。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也叫嬰兒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小兒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突起發熱,熱退出疹為特點。本病古稱“奶麻”、“假麻”,其病因是由于外感風熱時邪,郁于肌膚,與氣血搏結所致。 病因與流行病學:病原體為人類皰疹病毒6型,病毒顆粒呈球形,直經為200nm。其核衣殼為163個殼微粒組成的立體對稱20面體,其內是由雙股DNA組成的核心,核衣殼外有一層脂蛋白包膜。無癥狀的成人患者是本病的傳染源,經呼吸道飛沫傳播。胎兒可通過胎盤從母體得到抗體,出生后4個月時抗體陽性率為25%,11月為76%,5歲時90%,17歲時達98%。本病多見于6~18月小兒,3歲后少見,春、秋雨季發病較多,無男女性別差異。 臨床表現:本病的潛伏期為7一17天,平均10天左右。起病急,發熱39一40度,高熱早期可能伴有驚厥,病人可有輕微流涕,咳嗽、眼瞼浮腫.眼結膜炎,在發熱期間有食欲較差、惡心、嘔吐、輕瀉或便秘等癥狀,咽部輕度充血,枕部,頸部及耳后淋巴結腫大,體溫持續3一5天后驟退,熱退時出現大小不一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初起于軀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較多,皮疹在1一2天消退,無色素沉著或脫屑。腫大的淋巴結消退較晚,但無壓痛.在病程中周圍血白細胞數減少,淋巴細胞分類計數可達70%-90%. 診斷依據: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特點,發病年齡和發病季節,有以下幾點: 1.驟起高熱,而其它臨床癥狀較輕。 2.頸.枕.耳后淋巴結腫大壓痛。 3.周圍血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分類計數較高。 4.發病年齡在2歲以內。 (1)麻疹 上呼吸道卡他癥狀重,病初口腔粘膜有Koplik斑,發疹和發熱可同時存在。 (2)風疹 出疹前已發熱6~24小時,高熱同時發疹,頸后、枕后淋巴結腫大。 (3)藥疹 有服藥史,末梢血淋巴細胞不高。 治療原則:本病為一自限性疾病,無特殊治療方法,主要是加強護理及對癥治療。 1.一般治療:患兒臥床休息,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要多飲水,給予易消化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B.C等。 2.對癥治療:高熱時物理降溫,適當應用阿斯匹林5一10mg/(kg·次),每日2一3次,一旦出現驚厥給予苯巴比妥鈉或水合氯醛,可適當補液。 中醫治療早期治宜疏風解表,出疹期宜清熱涼血。
2024-10-22 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