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腸胃炎的癥狀多樣,常見的有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 1.腹痛:多為陣發性的絞痛或隱痛,可能位于上腹部、臍周等部位。 2.腹瀉: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質地稀薄,甚至呈水樣。 3.惡心:常感到胃部不適,有想吐的感覺。 4.嘔吐:將胃內未消化的食物吐出。 5.發熱:體溫升高,可能是由于炎癥反應導致。 6.食欲不振:對食物缺乏興趣,進食量減少。 7.乏力:身體感到疲倦,沒有力氣。 8.脫水:嚴重腹瀉和嘔吐可能導致體內水分和電解質丟失,出現口干、皮膚干燥等癥狀。 總之,腸胃炎的癥狀可能因個體差異和病情輕重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2024-10-20 20: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急性腸胃炎胃腸炎引起的惡心、嘔吐通常發病較急,開始多腹部不適,繼而惡心、嘔吐。腹部陣發性絞痛并有腹瀉,每日數至數十次水樣便,黃色或黃綠色,含少量粘液。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惡寒、頭痛等。少數病例可因頻繁吐瀉,導致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可以服用一些抗癌產品,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癥,現在用的比較多的如人參皂苷rh2,單方人參皂苷rh2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預防癌癥,對癌細胞也有抑制作用。單方人參皂苷rh2含量達到16.2%效果是比較不錯的,作為日常保健預防或是輔助治療都是可以的。
2024-10-20 20: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胃腸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不只你最近有沒有過食物中毒什么的?癥狀包括: 嚴重嘔吐和腹瀉,常連帶有腹部痛性痙攣及絞痛. 發燒,出汗. 可因長期大量喪失體液而致脫水甚致休克. 嘔吐物和糞便中可能有少量血. 嘔吐,腹瀉等癥狀約在二至四天后便停止,但也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 細菌(沙門桿菌)感染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此時患者可能沒有什么癥狀,卻是個帶菌者,可以傳染他人.
2024-10-20 20: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口服抗生素: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當胃酸減低或缺乏,胃功能紊亂或胃內有潴留液時,細菌易於生長繁殖,使胃炎病變和癥狀加重。因此,可口服鏈霉素、慶大霉素、黃連素等抗生素,用迪樂沖劑可抑制或殺滅幽門螺旋菌,故也可選用。 2、服用胃粘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蓋胃平或氫氧化鋁凝膠等,可起到保護胃粘膜、增強其抵抗力的作用,但鋁制劑不應長期服用。
2024-10-20 20:2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學勤
山西省中醫食管癌研究所
一級
門診科
-
您好,胃腸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這是食物中毒引起. 癥狀包括: 嚴重嘔吐和腹瀉,常連帶有腹部痛性痙攣及絞痛. 發燒,出汗. 可因長期大量喪失體液而致脫水甚致休克. 嘔吐物和糞便中可能有少量血. 嘔吐,腹瀉等癥狀約在二至四天后便停止,但也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 細菌(沙門桿菌)感染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此時患者可能沒有什么癥狀,卻是個帶菌者,可以傳染他人.為什么會有腸胃炎? 病因可以是細菌,病毒,農藥,食物本身的毒素,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學作用,或其他無機性物質污染等. 細菌類的成因包括: 最常見的是食物受細菌感染,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特別容易染有細菌.蒼蠅和不合衛生的烹煮器皿. 在室溫下存放食物,很可能受到嚴重的細菌污染.雪柜應在四度之下,熱柜應在六十度以上,可令細菌停止生長繁殖(其實未死的).葡萄球和三門桿菌通常來自處理食品的人員. 尤其是含有奶類食品,經加工的肉類,魚生壽司等. 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桿菌是最常見的病菌. 污染的禽類,肉類及魚類中,常可發現彎曲桿菌.這種細菌常會引起腹瀉和劇烈的腹痛. 大腸桿菌有很多種,大多無害,但有幾種可引起初生嬰兒的急性胃腸炎,這種感染常在育嬰室中蔓延.這和奶樽消毒程序有關. 病毒感染往往也可引致胃腸炎及腸炎.輪形病毒是引起兒童腹瀉的最常見病原體.除此之外,可引致胃腸炎的病毒還有腺病毒,腸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等.這種感染可在兩天之內發病. 有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致胃腸炎,如紫杉,青性的茄屬植物,牽牛花及七葉樹屬植物等,都含毒素,而馬鈴薯塊莖所生的嫩芽,也是有毒的. 有毒的化學品,如砷,鉛及各種殺蟲劑等.若服下這些化學品,在數小時內即可發病. 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蟲病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胃腸炎的癥狀.預防腸胃炎的要點 要點一:飲食有規律很多人在飲食上不能控制自己,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頓,不合口味的就餓一頓,這樣就易造成胃的蠕動功能紊亂,進而使胃壁內的神經叢功能亢進,促進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炎或胃潰瘍. 因此,飲食應該定時定量,千萬不要暴飲暴食. 要點二:注意飲食衛生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內得到充分的磨切,并與唾液混合,這樣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使食物更易于消化. 此外,應盡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飲酒和吸煙. 要點三:保持精神愉快胃是否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系. 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郁等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促進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進而誘發胃炎,胃潰瘍.
2024-10-20 2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