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需要從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良好心態、定期體檢等方面入手。 1. 合理飲食:均衡攝入各類營養素,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適量攝入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肉、豆類等,減少高油、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入。 2. 適量運動: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結合力量訓練,增強肌肉力量。 3. 充足睡眠:每天保證 7-9 小時的高質量睡眠,有利于身體的恢復和修復。 4. 良好心態:學會應對壓力,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避免長期焦慮、抑郁。 5. 定期體檢: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總之,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需要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并持之以恒。
2024-10-21 13:0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的最后一次月經時4月11號,那么你的預產期就是次年的1月18號.陽歷12月31號大約是37周多3天.建議你最好還是在接近預產期結束分娩最好.剖宮產要兩年以后才可以懷孕,如果懷孕最好還是要再次行剖宮產結束分娩.手術適應癥(一)頭盆不稱較明顯,可在臨產時或在臨近預產期時手術;相對的頭盆不稱,可先試產,如不成功再手術.(二)有前次剖宮產史者,應根據前次的手術原因,手術方式和時間(一般在術后3年以上試產較安全)等,進行全面分析,決定處理方法.如試產,應嚴密觀察,并作好剖宮分娩的準備.試產時間的長短,決定于分娩的進展,一般以不超過12小時為宜.如進展緩慢或無進展,或出現子宮破裂先兆者,應及時手術.距前次剖宮產時間短,或做過的是“子宮體部”剖宮產者,試產時間應適當縮短.(三)前置胎盤及胎盤早剝流血多而宮口未開者,應考慮手術.(四)重度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臟病,胎位異常,高齡初產,巨大兒和臍帶脫垂等.(五)宮縮乏力經催產素靜滴引產無進步者,或家屬堅決要求手術者.(六)軟產道異常,如子宮下段肌瘤,卵巢囊腫,陰道橫膈等
2024-10-21 13:0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由于每一位孕婦都難以準確地判斷受孕的時間,所以,醫學上規定,以末次月經的第一天起計算預產期,其整個孕期共為280天,10個妊娠月(每個妊娠月為28天).1)根據末次月經計算: 末次月經日期的月份加9或減3,為預產期月份數;天數加7,為預產期日.舉例:最后一次月經是1985年2月1日,日期1+7,預產期=11月8日(85年) 月份2+9末次月經是1985年4月15日日期15+7預產期=1月22日(86年)月份4-3 (2)根據胎動日期計算: 如你記不清末次月經日期,可以依據胎動日期來進行推算.一般胎動開始于懷孕后的18-20周.計算方法為:初產婦是胎動日加20周;經產婦是胎動日加22周. (3)根據基礎體溫曲線計算: 將基礎體溫曲線的低溫段的最后一天作為排卵日,從排卵日向后推算264-268天,或加38周. (4)根據B超檢查推算: 醫生做B超時測得胎頭雙頂間徑,頭臀長度及股骨長度即可估算出胎齡,并推算出預產期(此方法大多作為醫生B超檢查診斷應用). (5)從孕吐開始的時間推算: 反應孕吐一般出現在懷孕6周末,就是末次月經后42天,由此向后推算至280天即為預產期. (6)根據子宮底高度大致估計 如果末次月經日期記不清,可以按子宮底高度大致估計預產期.妊娠四月末,子宮高度在肚臍與恥骨上緣當中(恥骨聯合上10厘米);妊娠五月末,子宮底在臍下2橫指(恥骨上16-17厘米);妊娠六月末,子宮底平肚臍(恥骨上19-20厘米);妊娠七月末,子宮底在臍上三橫指(恥骨上22-23厘米);妊娠八個月末,子宮底的劍突與臍的正中(恥上24-25厘米);妊娠九月末,子宮底在劍突下2橫指(恥骨上28-30厘米);妊娠十個月末,子宮底高度又恢復到八個月時的高度,但腹圍比八個月時大.預產期算法是:最后那次月經月數上加9或減3,日子加7.如果用農歷計算,月的計算方法相同,日子上改為加15. 舉例:最后一次月經是1985年2月1日 日期1+7 預產期為:—————=11月8日(85年) 月份2+9 末次月經是1985年4月15日 日期15+7 預產期為:—————=1月22日(86年) 月份4-3
2024-10-21 11: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需要從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良好心態、定期體檢等方面入手。 1. 合理飲食:均衡攝入各類營養素,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適量攝入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肉、豆類等,減少高油、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入。 2. 適量運動: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結合力量訓練,增強肌肉力量。 3. 充足睡眠:每天保證 7-9 小時的高質量睡眠,有利于身體的恢復和修復。 4. 良好心態:學會應對壓力,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避免長期焦慮、抑郁。 5. 定期體檢: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總之,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需要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并持之以恒。
2024-10-22 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