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小兒臍疝是小兒常見的疾病,通常由于臍部組織發育不完全所致。治療方法包括觀察等待、使用臍疝帶、手術治療等。 1. 觀察等待:對于直徑較小、在 2 歲以內的臍疝,多數可自愈。家長要注意避免孩子劇烈哭鬧、咳嗽等增加腹壓的情況。 2. 臍疝帶:適用于疝環直徑較小的患兒,通過外部壓力促進臍疝回納。但使用時要注意松緊適度,避免過緊影響孩子血液循環。 3. 手術治療:如果臍疝直徑較大(超過 2 厘米),2 歲后仍未自愈,或出現嵌頓等情況,應考慮手術。手術方式包括單純縫合修補、補片修補等。 4. 藥物輔助:在治療過程中,若患兒出現腹脹等情況,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西甲硅油等藥物緩解。 5. 日常護理:保持臍部清潔干燥,避免摩擦和感染。給孩子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 總之,小兒臍疝的治療方法應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選擇。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病情變化,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護理。
2024-10-21 16: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臍疝(umbilicalhernia)是小兒腸管自臍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軟囊,易于壓回.較常見,發病率與種族有關,黑人發病率較高.臍部可見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復性腫物.小兒安靜臥位時,腫塊消失.哭鬧,咳嗽,直立等使腹壓增大時腫物出現.新生兒小嬰兒平時永不消失,但以手輕壓可使疝內容物還納入腹腔,并可聞氣過水聲,亦可摸到未閉的臍環.直徑多為1cm左右,2~3cm者罕見.臍疝多無癥狀,個別可有局部膨脹不適感.嬰兒臍帶脫落后,臍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處,且在嬰兒時期兩側腹直肌前后鞘在臍部未合攏,留有缺損,這就造成了臍疝發生的條件.各種使腹腔內壓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瀉,過多哭鬧等,皆能促使臍疝的發生,疝囊為突出的腹膜,表面有皮膚覆蓋,皮膚與腹膜之間為薄層結締組織,突出的內臟多為小腸,大網膜等,很少發生嵌頓.絕大多數臍疝2歲內可以自愈,隨著年齡增長,腹肌逐漸發達,疝孔常能逐漸狹窄縮小而閉合,故不需任何治療.但年齡在4歲以上或臍環直徑超過2~3cm以上者,則應考慮手術切除疝囊,修補腹壁缺損.2歲以上小兒未閉合的臍疝,可考慮使用一般腰帶,束帶膠布或硬幣壓緊疝環方法也可使用.但新生兒,小嬰兒最好不用,使用不當易引起臍部發炎腫脹,以致穿破.
2024-10-21 16:1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肚臍眼”突出,醫學上稱為“臍疝”,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性發育缺陷。嬰兒出生后,臍部是一個先天性薄弱點,凡是腹腔內壓力增高的原因都能使臍疝外突,例如咳嗽、打噴嚏、哭鬧等。小兒安靜或平臥時,突出的腸子返回腹腔,腫塊消失。隨著年齡的增長,腹肌發育,疝孔逐漸縮小,最后閉合,臍疝消失。一般在1~2歲以上,小臍疝(直徑在2厘米以下者),可請小兒外科采用保守療法,用膠布粘貼,每1~2周更換一次。此法的缺點是膠布容易刺激皮膚,應仔細觀察貼膠布處有無皮炎,絕不可在家自行亂貼。若經保守治療無效或臍疝孔較大,則應去醫院手術治療,其效果甚好。 臍疝病兒一般并無痛苦,并不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僅極少數發生腸子嵌頓。個別小兒可能因局部膨脹而有不適感覺。有些家長為了不使其臍疝膨出,使小兒盡量少哭或不哭,對小兒百依百順,日久后會造成心理發育障礙,必須注意這一點。
2024-10-21 16:1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全軍 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我家寶貝由于是早產,小時候肚臍眼朝外鼓的很大,醫生也說是臍疝,一般的醫生教我們自己在家用布包一硬幣壓住臍疝處(鼓起的肚臍眼),壓下去過段時間就會好,這個方法我試后,感覺不是很好,效果也不行,一是因為布帶緊了會勒住小孩子的肚子,松了,又容易被弄掉。后來我們帶寶貝去外科看的,外科醫生給貼的一種藥膏,具體名字我不是很記得了,一張好像要50元,貼一個星期,我們家的換了四次藥后,就好了。親可以帶你家寶貝去外科看看。一般臍疝問題不大的。
2024-10-21 16:1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普通外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膜鞘狀突”,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于兩側. 小兒腹股溝疝氣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脹,腹脹氣,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癥狀.又由于腹股溝部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鄰,可因疝氣的擠壓而影響生殖系統的正常發育.還由于疝囊內的腸管或大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氣回納困難,導致疝氣嵌頓,引起腹部劇痛以及腸梗阻,腸管壞死等嚴重并發癥,不及時處理還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小兒疝氣應該及早進行徹底治療.現在疝氣醫院劃分到普外科,去了醫院就建議手術,所以很多患者沒有更好的認識疝氣病情,走入治療誤區.1.小兒疝氣不能等. 小兒疝氣一般在小孩出生后很快就會發生,發生率較高.當孩子哭鬧,奔跑等用力過猛的情況下就會在陰囊/陰唇上方看到包塊,安靜后又消失,因此有些孩子發病很長時間家長還不知道.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留下終身的遺憾.小兒疝氣一般不會有明顯不適.一旦病情發展,腫塊下墜接近陰囊/陰唇,就會造成孩子活動及行走不便,嚴重時會發生嵌頓不能還納,甚至威脅生命.同時,一旦發生嵌頓,孩子往往會承受不少痛苦. 2.若發現孩子無故反復哭鬧,家長要檢查一下有無疝氣的發生.發現疝氣后,要盡早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3.幼兒疝氣病的治療 a.小兒疝氣患者應盡量避免和減少哭鬧,咳嗽,便秘,生氣,劇烈運動等. b.疝氣患者應注意休息,墜下時,用手輕輕將疝氣推回腹腔. c.疝氣患者應盡量減少奔跑與久立,久蹲,適時注意平躺休息. d.疝氣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平時可吃一些具有補氣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藥,雞,蛋,魚,肉等. e.稍大一些的幼兒疝氣患者,應適當進行鍛煉,以增強體質. 除少數嬰兒疝氣外,大部分腹股溝疝氣不能自愈.隨著病情的拖延,疝氣包塊逐漸增大,會給治療帶來難度,并且,腹股溝疝氣容易發生嵌頓(疝氣包塊被卡住無法回納)和絞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外,小兒疝氣均應盡早接受徹底的治療.
2024-10-22 05:59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臍疝? 發生于臍部的腹外疝統稱為臍疝(umbilal hemia),女性多于男性,成人中以肥胖者居多;新生兒比成年人多。嬰兒臍疝多為易復性疝,常干哭鬧、咳嗽、排便或排尿困難時于臍部出現圓形腫塊,安靜、平臥時可消失,很少發生嵌頓,用手指可清楚地捫及臍環的邊緣,并有咳嗽沖擊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