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產后抑郁癥是產婦在產后出現的以情緒低落、焦慮、失眠等為主要表現的精神障礙,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激素變化、心理壓力、遺傳因素、社會支持不足、既往精神病史等。 1.激素變化:產后女性體內激素水平急劇變化,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這會影響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增加抑郁風險。 2.心理壓力:對育兒的擔憂、身材變化的焦慮、家庭關系的緊張等心理壓力,容易引發產后抑郁。 3.遺傳因素:若家族中有抑郁癥患者,產婦患產后抑郁癥的概率可能增加。 4.社會支持不足:缺乏家人的關心和幫助,社交圈子變小,會使產婦感到孤獨和無助。 5.既往精神病史:曾有過精神疾病史的產婦,產后更易出現抑郁癥。 產后抑郁癥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產婦自身要學會調節情緒,家人也要給予充分的關愛和支持。一旦發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方法,幫助產婦盡快恢復健康。
2024-10-21 18: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典型的產后抑郁癥的癥狀類似于重型抑郁癥,主要表現焦慮和抑郁心境,疲勞,睡眠障礙,食欲異常,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感到內疚,羞愧,憤怒,沒有能力或無望感,存在自殺想法或自殺行為,有時出現強迫觀念或行為,怕出門,對自己,小孩及伴侶過分關心,怕發生不幸事件等.自我調整的辦法:焦點轉移:如果產后的確面臨嚴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問題棘手難以解決,不要讓精力總是粘滯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會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鉆牛角尖,心情就會越發低落,陷入情感惡性循環的怪圈中.所以要適當轉移自己的注意,象《飄》中女主角郝思佳面對困境時所說“明天再想”,就是一種轉移法,將注意力轉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關注自己的喜好,不僅思維上轉移,還可以身體力行參與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動. 主動求助:產后抑郁的女性內心會有一種無助,心理專家分析,這種無助感可能是幼年被忽略的陰影地重現.這其實是一種希望獲得他人關注的信號,所以主動尋求和接受別人的關注是一種很有效的自我保護方式. 放松充電法:適當調節變動生活內容,不要時時刻刻關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將孩子暫時交給其他人照料,讓自己放個短假,哪怕是兩小時,半天,也能達到放松自己的和精神充電的作用.避免心理,情緒透支. 行為調整法:鑒于女性生產后不適于做劇烈的運動,但一些適當放松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靜的畫面,聽舒緩優美的音樂等等. 傾訴宣泄法:找好友或親人交流,盡訴心曲,大哭一場也無妨,盡情宣泄郁悶情緒. 角色交替法:別忘了雖然已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嬌妻,父母的愛女,誰也不可能只做24小時全職媽媽,所以要給自己換個角色享受嬌妻愛女的權力. 自我鼓勵法:自我欣賞,多看自己的優點,多看事物的好處,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自我實現法:生兒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但決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還有其他自我實現的潛力和需要.也許趁著休產假的時間還能關注一下自己有擅長的事業,等產假結束會有改頭換面的新形象出現. 食物治療法:產婦在“月子”里通常都會吃大量補品,殊不知這些食物很容易令人心煩氣躁,失眠焦慮,嚴重的還會出現種種“上火”跡象.所以要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喝溫開水,自內而外地調整身心狀態.
2024-10-21 18:1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不會是產后抑郁癥!一般來說,從一個天使般的少女到人婦,再到人母,在心理上是一個讓人幾乎接受不了的轉折。特別是現代女性,在娘家,是一個嬌里嬌氣、還有些蠻不講理的獨生女,不管對錯,爸媽都會擔待,孩子少,慣嘛(幾乎只有權利,沒有責任、義務);而到了婆家,就不一樣了;結了婚的女人,那就是大人了;由于社會角色的變化,以及新角色對你的要求(幾乎很少權利,只剩下責任、義務了),所導致的心理壓力,心中所期望的美滿婚姻和現實生活中的平淡、甚至大失所望的婚姻生活所形成的強大落差,婆母出于天性、對兒子近乎自私、保護性的母愛和對兒媳天敵般的戒備、同性間帶有嫉妒性的刁難,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道德價值觀的沖突、磨合,都會使人心理嚴重失去平衡,再加上22歲心理尚欠成熟,就更能夠產生郁悶、厭煩、不安、煩躁、生氣、看什么都不順眼的浮躁心情。這種情緒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緒,一般來說,很難得到婆家人和老公(老公心理也應尚欠成熟,或者缺乏處理家務事的經驗和技巧)的同情和理解,因為他們體會不到你此時的心情,正所謂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此時,也是家庭矛盾最容易激化的時候。建議: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和婆婆、大小姑發生正面沖突(公公一般不會),減少與小叔的單獨接觸,否則,可能影響你婚姻的質量;將注意力轉移到教育孩子身上,教育孩子是一門集教育學、心理學于一身的復雜工程,值得你去認真學習研究一番;不計較個人得失,只求平安無事;輕易不要向老公抱怨婆家人的缺點,更不要四處散播,家務事是斬不斷、理還亂的頭痛事,越陷越深;凡事換位思考,比如自己是丈夫、自己是婆婆、自己是公公等等,多承擔自己應該負的責任和義務,少要求自己的權利和待遇;回娘家也不要傾訴,最好的辦法是上網找不熟悉的人傾訴,也不要憋在心里。記住,你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別人,都是為了婚姻、為了愛情、為了孩子、為了你自己的幸福。沒有這個想法,內心難免失衡。以上所敘,是中國現代婚姻中存在的一般情況,你的生活里不一定存在,僅供參考。祝你幸福!
2024-10-21 18:1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結婚了就算一個小家了,經濟還是跟公婆分開獨立的好,我公婆從來不問不拿我們的錢,有時候公公急用都是跟牢固說借,一般幾天就還給老公了,婆婆前幾天買項鏈因為是晚上,她沒現錢,我主動說我刷卡,過了兩天婆婆就取來還我了,談錢傷感情,還是分清楚的好,我個人認為
2024-10-21 18:1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產后抑郁癥是指產婦分娩后出現的抑郁癥狀,是產褥期精神綜合癥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一般在產后6周內第一次發病,表現為抑郁、悲傷、沮喪、哭泣、易激惹、煩躁,重者出現幻覺或自殺等一系列癥狀為特征的精神紊亂。其發病率國內外報道有差異,西方國家報道為10%~20%,國內為536%~1109。但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和對該病認識的提高,其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危害產婦及嬰兒的身心健康。由于產婦抑郁癥是一種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綜合癥,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因此及時發現產婦抑郁癥并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至關重要一、引發相關因素1、生理因素 婦女從懷孕至分娩,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很大。有學者認為產后抑郁的發生可能與雌激素,孕激素的變化相關,產婦本人的健康狀況對孕期產生抑郁情緒也有很大影響。2、心理因素 妊娠、分娩伴隨著一系列的軀體和心理變化,雖然大多數孕產婦適應良好,但也有個別孕產婦出現適應不良。有些產婦對母親角色缺乏認同,初為人母的角色改變,使其面臨自身康復和育嬰兩大問題,對自己的母親角色產生沖突和適應不良,無法克服做母親和工作的壓力,尤其是文化程度高的人由于面臨的社會壓力和精神壓力較大,考慮問題多,情緒較復雜,易發生抑郁。加之由于受重男輕女封建思想束縛,生女孩的產婦心理壓力、心理負擔更大。3、家庭和社會因素 對于產婦而言,最強大的社會支持來源于其丈夫。有調查表明婚姻滿意度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缺乏丈夫支持的產婦更易患抑郁癥。部分產婦由于分娩,可能失去勞動就業的機會,減少了家庭經濟的來源而導致經濟上的壓力加重,常常造成產婦的抑郁。4、產科因素 分娩對女性來說是一種忐忑不安的體驗。雖然產科設備不斷完善,技術不斷提高,但產婦對分娩方式、對分娩疼痛感到恐懼,導致神經內分泌失調等一系列機體變化,影響子宮收縮,使產程延長,導致難產,進一步加重焦慮、不安情緒,誘發產后抑郁的產生。二、心理護理1、加強產前教育 日本曾有學者報道,產前健康教育可使產婦抑郁癥的發生率下降。幫助孕婦了解有關妊娠、胎兒宮內生長發育等知識,進行優生優育的教育以及產后保健、育嬰知識的宣教,指導孕婦合理的營養和活動鍛煉。對有并發癥的孕婦應積極幫助其調整心態,使其樹立信心,消除緊張與恐懼心理2、分娩護理 鼓勵并幫助孕婦進食、進水,保持足夠的營養和能量,用親切、友善的語言指導產婦配合醫護人員順利完成分娩,使她們處于良好的身心適應狀態,減少分娩方式及產時并發癥給產婦帶來的心理負擔,嚴格掌握剖宮產措施,積極處理孕期異常情況,盡量清除不良的軀體和精神刺激。分娩時可根據產婦需求安排丈夫在場,以減少產婦的恐懼和不安。護理人員應注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親切友善的語言,使產婦感到溫暖和支持。3、休養環境 給產婦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可以使產婦心情舒暢。此外,產婦經歷陣痛,分娩,體力和精力消耗巨大,產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在護理過程中,護士盡量集中進行所有的治療操作,動作輕柔,減少不必要打擾,避免談論刺激產婦情緒的話題。同時,適時進行心理咨詢,指導產婦進行產后康復訓練,增加產婦的自信心和自尊心。4、適應母親角色 向產婦講述母乳喂養的優點,及時進行母乳喂養的指導,教會她們護理孩子的一般知識和技能,與她們進行情感交流,主動關心她們,鼓勵她們,并發揮哺乳母親間的相互交流和鼓勵的效應。5、良好的家庭關系 丈夫應主動協調好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盡可能多陪伴在產婦身邊。家庭、社會及其他有關人員應除在生活上關心、體貼產婦外,還要耐心傾聽其傾訴,使其從心理上樹立信心,消除苦悶心境,感到自己在社會中、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時,指導產婦注意調整心態,正確對待和處理產褥期間工作生活的各種變化,及早融入社會生活中。
2024-10-22 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