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永霞 副主任醫師
青海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月經量突然變少的原因有內分泌失調,婦科疾病等,建議去醫院做個激素六項,婦科內檢,婦科彩超等來確診,確診后及時用藥物治療,治療期間注意飲食,不要吃辛辣刺激寒涼的食物,注意外陰衛生,勤換洗內褲,每日清洗外陰,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
2018-08-04 21: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特約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在月經期出血量突然的減少,有可能是吃了冷飲導致的。在經期是比較害怕著涼或者受寒的。觀察出血的時間是否正常,如果在5到7天干凈基本上是正常的。如果下次來月經后出血量還是比較少,可以用姜糖水來食療,經期后預約彩超來檢查。觀察是否子宮內膜薄或者受到了損傷。
2019-12-14 13:4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月經量少是指月經來潮時經量較正常人為少,多因血虛、氣滯、血瘀、寒凝血脈、痰阻等原因所致。月經過少的病因病理有虛有實,虛者多因身體虛弱,大病、久病、失血或飲食勞倦傷脾,或房勞傷腎,而使血海虧虛,經量減少;實者多由瘀血內停,或痰濕壅滯,經脈阻滯,血行不暢,經血減少。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凈,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也少者,稱為月經過少,又稱經水澀少。一般認為經量少于30毫升,即為月經過少。本病常為閉經的前驅表現。月經過少可與周期異常并見,如經期量少或后期量少。如屬口服避孕藥或肌注避孕針而導致月經過少,則應停藥,并可參照本病論治。月經過少的診斷,一般是指連續發生二次以上。如一貫正常的,突然過少者,應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產,或異位妊娠所表現的少量陰道出血,必須進一步做有關檢查以鑒別。
2016-05-31 00:0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月經少可能有以下原因:
2016-05-31 00:14
1:常見的是內分泌原因,如各種激素分泌異常或不排卵等;
2:子宮內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宮內膜結核引起內膜病變或人工流產、刮宮引起子宮內膜薄等。
3:貧血,婦科炎癥,環境和情緒改變。
感謝您對杭州仁德醫院的支持。您好你的情況建議最好去醫院檢查,月經量偏少的原因很多,除了可能是黃體機能不足外,甲狀腺,泌乳激素功能異常,或是曾做過人工流產手術或是子宮內膜粘連也都是可能的因素之一,此外還可與營養不良有關如果是因子宮粘連造成子宮頸堵塞引起,可用子宮鏡分開后置入避孕器,再用激素治療3個月.假如是黃體酮不足,可以補充黃體酮或使用卵巢治療.放松心情,減少生活上的壓力也有助于月經正常.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正常女性的月經在2-7天,經量在50-80毫升,如果時間少于2日,經量少于30ml,通常認為是月經過少。月經量偏少的原因很多,除了可能是黃體機能不足外,甲狀腺,泌乳激素功能異常,或是曾做過人工流產手術或是子宮內膜粘連也都是可能的因素之一,此外還可與營養不良有關.月經過少的病因病理有虛有實,虛者多因素體虛弱,大病,久病,失血或飲食勞倦傷脾,或房勞傷腎,而使血海虧虛,經量減少;實者多由瘀血內停,或痰濕壅滯,經脈阻滯,血行不暢,經血減少.長時間的月經量少可能引起閉經或不孕等情況,建議你及時到醫院檢查,明確病因后積極對癥治療,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2016-05-31 00:21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常見的是內分泌原因,如各種激素分泌異常或不排卵等;另外可能是子宮內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宮內膜結核引起內膜病變或人工流產、刮宮引起子宮內膜薄等。因此你需到醫院做以下檢查以確診月經少的原因。首先應取血檢查各種激素水平以了解你體內激素水平有無異常,并堅持測量基礎體溫2-3個周期了解有無排卵;同時可做結核菌素試驗和血沉檢查以確定有無結核活動。如果有內分泌異常或無排卵,則應根據具體哪些激素不正常以及是否要求生育等不同的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療;如果處于結核活動期,則應抗結核治療;如果以上檢查均正常則無需處理
2016-05-31 00:27
-
-
回答7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親愛的·我也是的啦·來月經了平時月經周期及月經量正常,如果僅有的一次建議您在繼續觀察一個月哦,我是次次都這樣·習慣了·
2016-05-31 0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