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判斷小兒肺炎可從癥狀表現、體征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及病程發展等方面入手。 1.癥狀表現:小兒肺炎多有發熱、咳嗽、呼吸急促等癥狀。發熱可為低熱或高熱,咳嗽初期為干咳,之后可能有痰。呼吸急促表現為呼吸頻率加快。 2.體征檢查:肺部聽診可聞及濕啰音或哮鳴音。 3.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可能顯示白細胞計數升高或降低,C 反應蛋白增高。病原學檢查可明確感染的病原體類型。 4.影像學檢查:胸部 X 線或 CT 檢查有助于發現肺部炎癥的部位和范圍。 5.病程發展:如果孩子的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也提示可能是肺炎。 總之,判斷小兒肺炎需要綜合多種因素。家長發現孩子有疑似癥狀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以便盡早明確診斷并進行治療。
2024-10-21 16: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肺炎常無典型癥狀。主要特點為口吐白沫、精神萎靡、吃奶嗆、不吃奶;有時煩躁不安、嘔吐、面色青灰或蒼白、鼻翼扇動,閉口吹氣,點頭呼吸或呼吸不規則甚至暫停。一般可能不發熱、微熱或體溫過低。可不咳嗽,甚至沒有嬰幼兒支氣管肺炎的普通表現,如:呻吟、呼吸困難等,故常不易被早期發現。
2024-10-21 16:0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細菌性肺炎:如肺炎鏈球菌(即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克雷白桿菌、流感嗜血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埃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其他病原體所致肺炎:如立克次體、弓形蟲、寄生蟲(如肺包蟲、肺吸蟲、肺血吸蟲)等。
2024-10-21 16:0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一)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 簡稱金葡菌肺炎,多見于新生兒及嬰幼兒,且常為原發的金葡菌肺部感染。年長兒則多繼發于金葡菌性敗血癥。 病理改變以肺組織廣泛的出血壞死及多發性小膿腫為特點。胸膜下小膿腫如破裂,則可形成膿胸或膿氣胸。有時可侵蝕支氣管形成支氣管胸膜瘺。若繼發于敗血癥之后,則除肺膿腫外,常引起其他器官的遷徙性化膿病灶。 起病急,病情篤重,發展快。一般先有數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然后突起高熱,多呈弛張熱型。咳嗽,痰呈粘液膿性,不易咳出。呼吸困難,缺氧明顯,可見鼻翼扇動,青紫及三凹征。中毒癥狀顯著。可出現面色蒼白、發灰、皮膚發花、肢端冰涼\心音低鈍、心率快、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肺部體征出現早,早期即有呼吸音減弱和中細濕羅音。病變進展迅速,極易發展成肺膿腫、膿胸、膿氣胸、肺大泡等。皮膚可出現紅色丘疹、猩紅熱樣或蕁麻疹樣皮疹。周圍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有核左移現象。少數病例白細胞明顯降低,但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仍高。X線檢查早期可見肺紋理增粗或小片狀浸潤影,病變發展很快,可在數小時內出現膿胸、膿氣胸、肺大泡等相應的征象。 (二)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肺炎由腺病毒引起,我國以3,7型腺病毒為嬰幼兒肺炎的主要病原,多見于6個月至2歲的小兒,病死率高。 病理改變為病灶性或融合性壞死性肺浸潤和支氣管及肺泡間質炎。氣管、支氣管廣泛壞死,壞死組織和炎癥浸潤物充滿支氣管腔內,引起支氣管管腔堵塞。 起病急驟,往往1-2日內突然發熱達39℃,多為稽留熱,偶呈不規則高熱。熱程較長,不受抗生素影響,輕癥7-10日開始退熱,重癥可持續2~3周,神經系統癥狀明顯。不論病情輕重,早期即有嗜睡、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重者可出現昏睡或昏迷,甚至反復驚厥、頸項強直等中毒性腦病或腦炎的表現。多數起病時即有頻發的陣咳,有白色粘稠痰,不易咳出。發病4~6天后出現呼吸困難,面色蒼白或發灰,且逐漸加重,表現為喘憋、青紫、鼻,翼扇動及三凹征。肺部體征早期不明顯,一般在發熱4~5天后才聽到少許濕性羅音,并逐漸增多。病變融合后可出現肺實變體征。病程中常合并胸膜反應和少量胸腔積液,無繼發感染者滲出液為草黃色,不混濁,有繼發感染時則有混濁,患兒易發生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半數以上的病例有腹瀉、嘔吐、腹脹。少數有中毒性肝炎、肝脾腫大。 白細胞數早期大都正常或減少,少數病例可在10X109/L(10000/mm3)以上,分類以淋巴細胞為主。 X線肺部改變較肺部體征出現早,呈現大小不等的片狀陰影,分布較廣,可互相融合成大病灶,以肺下野及右肺多見,亦可見肺氣腫。病灶吸收緩慢,2~4周才完全吸收,少數病例可有胸膜改變。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系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多見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尤以6個月以內的嬰兒多見。 病理改變可為脫眉性壞死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及間質性肺炎。毛細支氣管的粘膜大部分脫落,混以粘液、炎癥滲出物堵塞管腔,繼發肺氣腫或肺不張。支氣管周圍肺泡及肺間質亦有滲出物。 起病急驟,常在上呼吸道感染以后2~3日出現持續性干咳,突然喘憋,呼吸明顯加快,每分鐘可達60~80次,偶可超過100次。呼氣延長伴呼氣呻吟。呼吸困難、鼻翼扇動、口周青紫及三凹征明顯,心率增快。發熱不高,一般不超過38℃,熱程短,僅持續1~4天,甚至可不發熱。肺部叩診呈過清音。呼吸音減弱,當毛細支氣管接近完全梗阻時,呼吸音微弱甚至聽不清。喘憋發作時往往聽不到羅音。喘憋稍有緩解時可聽到哮鳴音及中細濕羅音。由于過度換氣引起不顯性失水量增加和液體攝入量不足,患兒可出現明顯的脫水征。因喘憋、呼吸困難,出現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易致呼吸性酸中毒。 X線呈全肺梗阻性肺氣腫,肺紋理增粗,間質性肺炎、肺氣腫。也可有小點片狀淡薄陰影。 (四)肺炎支原體肺炎 肺炎支原體肺炎 由肺炎支原體引起,多見于5~15歲的兒童,但近年來嬰幼JL感染的報道日漸增多,可散發流行。 病理改變以下呼吸道的氣管、支氣管、毛細支氣管壁充血、水腫、變厚,單核細胞及漿細胞浸潤,分泌物及脫屑可堵塞氣道為其特點。肺間質亦有單核細胞浸潤。 發病緩慢,病初可有全身不適、乏力、頭痛、低熱或中度發熱,熱程1~2周。以刺激性干咳為突出表現,初為干咳,后轉為頑固性劇咳,有時似百日咳樣咳嗽,咯出粘液稠痰,甚至帶血絲。咳嗽持續時間長,可達1~4周,常伴有胸痛。嬰幼兒以喘憋癥狀較突出,有時不易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區別。肺部體征較輕,有1/3左右病例在整個病程中無任何陽性體征。一般可在肺局部聽到少許干濕羅音,呼吸音減弱。部分病例可并發胸膜炎,胸水多為漿液性,偶為血性。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高,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增快。血清冷凝集試驗陽性對診斷有幫助。 X線檢查有以下4種改變:①以肺門陰影增濃較突出;②支氣管肺炎改變,以右肺中下野為多;③間質性肺炎改變,呈網狀或條索狀由肺門向中外帶放射,周圍有小片薄影或粟粒狀陰影;④部分病例出現大片陰影,密度不均勻,呈節段狀分布。少數為大葉性陰影,多在下葉。往往一處舊病灶吸收,另處新病灶又出現。 (五)衣原體肺炎 衣原體肺炎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多由受感染的母親在分娩時傳染,約20%受感染的嬰兒發生肺炎,為6個月以內嬰兒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 潛伏期2~3個月,起病多在3周齡左朽,約50%于新生兒期患有結膜炎病史。起病隱匿,多有呼吸道癥狀,如流涕、鼻塞及咳嗽,持續且逐漸加重,咳嗽多呈陣發性,一般不發熱,有時可見中耳炎。肺部典型癥狀和體征可見呼吸加快,偶爾見呼吸暫停,肺部町聞羅音和呼氣性喘鳴音,病程遷延可達數周至1~2個月。 X線胸片可見肺氣腫,伴彌漫性、對稱性間質性病變及散在斑片狀浸潤陰影,少數病例可見胸膜反應。 一般而言,細菌性肺炎濕羅音較清楚,病毒性肺炎,尤其在疾病早期(1周內)羅音常不多。白細胞計數、NBT陽性細胞及CRP均明顯升高,絕大多數屬細菌性肺炎,反之則多為病毒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合并有遷徙化膿性病灶,或合并膿胸、膿氣胸、肺大泡,常提示為金葡菌肺炎。但是,最終病原學診斷有賴于細菌培養、病毒分離及病毒快速診斷技術。
2024-10-22 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