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小兒疳積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小兒脾胃受損、營養吸收障礙的一種病癥,常見原因有喂養不當、疾病影響、脾胃虛弱、寄生蟲感染、情志失調等。 1.喂養不當:長期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或過度偏食,導致營養失衡。 2.疾病影響:如慢性腹瀉、肺炎等疾病,影響脾胃功能。 3.脾胃虛弱:小兒脾胃本身虛弱,消化能力差。 4.寄生蟲感染:腸道寄生蟲掠奪營養,影響消化。 5.情志失調:小兒精神壓力大、情緒不穩定,影響脾胃正常功能。 總之,小兒疳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一旦發現孩子有相關癥狀,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1 16:4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是指由于喂養不當,或由多種疾病的影響,使脾胃受損而導致全身虛弱、消瘦面黃、發枯等慢性病證。疳證與麻疹、驚風、天花并稱為兒科四大證。但古代所說之“疳積”已與現代之“疳積”有了明顯的區別,在古時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們常常饑飽不均,對小兒喂哺不足,使脾胃內虧而生疳積,多由營養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當于西醫所講的“營養不良”。而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來獨生子女增多,家長們又缺乏喂養知識,盲目地加強營養,反而加重了脾運的負荷,傷害了脾胃之氣,滯積中焦,使食欲下降,營養缺乏,故現在的疳積多由營養失衡造成。
2024-10-21 16:4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疳積是由于喂養不當,或其他疾病的影響,致使脾胃功能受損,氣液耗傷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慢性病證。臨床以形體消瘦,飲食異常,面黃發枯,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為特征。本病發病無明顯季節性,5歲以下小兒多見。古代疳證被列為兒科四大要證之一。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改善和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疳證的發病率明顯下降,特別是重癥患兒明顯減少。
2024-10-21 16:4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是指喂養不當,或其他疾病影響,但脾胃受損而導致全身虛弱等
2024-10-21 16:4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1)疳氣證①證候形體略瘦,或體重不增,面色萎黃少華,毛發稀疏,納呆少食,腹脹,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調,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指紋淡。②治則調脾助運。③主方資生健脾丸加減。④方藥黨參、豆蔻、黃連、白術、蓮子、神曲、茯苓、橘紅、焦山楂、甘草、廣藿香、炒麥芽、山藥、砂仁、桔梗、薏苡仁。(2)疳積證①證候明顯消瘦,面色萎黃少華或面白無華,腹脹膨隆,腹有青筋,納呆,煩躁易怒,揉眉,挖鼻,疲倦乏力,大便干稀不調,舌質淡,苔白厚膩,脈細滑,指紋紫滯。②治則消積理脾。③主方肥兒丸加減。④方藥人參、白術、茯苓、焦六神曲、焦山楂、炒麥芽、大腹皮、檳榔、黃連、胡黃連、甘草。(3)干疳證①證候明顯消瘦,枯瘦如柴,面色萎黃或蒼白,頭發稀疏枯黃,腹凹如舟,精神萎靡,懶言少語,冷漠呆滯,夜寐不安,頭大,項細,厭食,哭聲無力,便溏或清稀,舌質淡,苔少,脈沉細弱,指紋隱伏不顯。②治則補氣益血。③主方八珍湯加減。④方藥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甘草、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陳皮、砂仁、焦六神曲。
2024-10-22 0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