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飛沫傳播、消化道傳播、接觸被污染的物品以及醫源性傳播等方式進行傳染。 1.密切接觸:患者的皰疹液、呼吸道分泌物、糞便等含有病毒,接觸患者的皮膚或黏膜容易感染。 2.飛沫傳播: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被他人吸入可能導致感染。 3.消化道傳播:飲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會增加感染風險。 4.接觸被污染的物品: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可能感染病毒。 5.醫源性傳播:在醫院內,醫療器械未嚴格消毒,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總之,手足口病傳染性較強,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少去人員密集場所,加強預防。
2024-10-21 16:3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不能預防手足口病的.小兒腹瀉是由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急生腸道傳染病,其中約50%-60%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6個月-3歲以內嬰幼兒發病率最高。輪狀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感染高峰期為秋冬季。兒童感染后一般出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的臨床癥狀,即水樣腹瀉,伴有發燒、嘔吐和腹瀉,腹瀉物多為白色米湯樣或黃綠色量花樣稀水便,有惡臭,治療不當可導致患兒死于脫水及嚴重的并發癥如發育良、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目前對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抗菌素無效,接種輪狀病毒活疫苗是預防的唯一有效手段。手足口病(HFMD)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征。初始癥狀為低熱、食欲減退、不適并常伴咽痛。發熱1-2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后常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于舌、牙齦和口腔頰粘膜。1-2天后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見于臀部。手足口病的癥狀1、急性起病,發熱;2、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3、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4、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5、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預防基本原則(一)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及時采集合格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二)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三)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五)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六)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七)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八)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九)醫院加強預診,設立專門診室,嚴防交叉感染。
2024-10-21 16: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好發于小兒的傳染病,治療手足口病采用中藥效果最好,一般用內服藥和口腔涂藥相結合,無并發癥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預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要定時讓患兒用溫水沖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給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飲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質軟、溫性的飯菜,多喝溫開水。預防措施預防措施主要是隔離病兒,加強嬰幼兒衛生保健,以減少感染機會。同時要注意居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造宜。
2024-10-21 16: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手足口病首先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其次手,足,口腔內,屁股等部位會出現相應的皰疹。水痘有的患者會出現發熱等常見的癥狀,且水痘里面有液體。根據您所描述的,以及沒有當面進行觀察,不能給予確診。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確診,待確診后再進行有效的治療措施。手足口病沒有明顯的手足口病癥狀很快出現并發癥有生命危險孩子的情況考慮有病毒性腦炎及多臟器損傷預后不好有生命危險如果是搶救好轉考慮會有嚴重的后遺癥智力低下癲癇等
2024-10-21 16:3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夏秋季是小兒手足口病發病的高峰,幼兒園是此病流行的主要場所,要做好隔離措施。手足口病是由腸道柯薩奇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和口腔、手足部位皮疹,多見于4歲以下小兒,夏季7、8月份為發病高峰,傳播的主要途徑是由飛沫經呼吸道或是通過被污染的玩具及不清潔的手經口進行傳播。孩子發病的初期癥狀是發熱多發生在皮疹之前,熱程為2至7天不等,體溫越高,熱程越長,病情越重,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愛吃東西,1至2天后,出現散在分布的皮疹,好發部位為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少數患兒波及四肢及臀部,軀干部極少。小兒手足口病雖不是什么危重疾病,輕者潛伏期通常3至4天,可自愈。但是易于傳播,口腔內的皰疹破了之后引起潰瘍,疼痛難忍,影響孩子的食欲,如不及時治療可并發腦炎、肺炎、心肌炎,引發重要器官損害。小兒手足口病因為與幾種常見病(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很相像,不好鑒別,所以家長和老師應注意觀察。水痘:呈向心性分布,以頭、面、胸、背為主,隨后向四肢蔓延。皰疹性咽頰炎:雖有發熱,咽部起皰疹,但水皰如針眼大小,以咽頰、軟腭、扁桃體多見,發熱常在38℃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現皰疹。單純皰疹:多分布在頰黏膜、舌及牙齦,繼發感染常見于口唇、眼瞼、鼻周,為粟粒狀水皰,沒有其他部位的皮損。提醒:預防小兒手足口病,必須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幼兒園及家里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居室整潔衛生。飯前便后一定要讓孩子洗手。夏天不要讓孩子猛吃冷飲,不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凈、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溫消毒,不吃易變質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時消毒,預防病從口入。同時加強孩子的營養、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曬,防止過度疲勞而降低抵抗力。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家長和老師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手足口病的癥狀,不必驚慌,一定要盡早去醫院治療,并等孩子痊愈后由醫生批準再回到幼兒園去,避免孩子交叉傳染。護理:一、消毒隔離首先應將患兒與健康兒隔離。患兒應留在家中,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一般需隔離2周。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曬。患兒的糞便需經含氯的消毒劑消毒2小時后傾倒。二、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患兒居室內應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每日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乳酸的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間2ml計算,加入適量水中,加熱蒸發,使乳酸細霧散于空氣中。居室內應避免人員過多,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三、休息及飲食患兒一周內應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愿進食,故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爛時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四、口腔護理應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每次餐后應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涂金霉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五、皮疹的護理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應寬大、柔軟,經常更換。床鋪應平整干燥。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皰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六、發熱的護理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如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七、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腦和心臟的特性,可引起腦膜炎、心肌炎等并發癥,故家長應嚴密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發現患兒有高熱、劇烈頭痛、嘔吐、面色蒼白、哭鬧不安或嗜睡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2024-10-21 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