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峰 主治醫師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骨科
-
對于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可以采用手法復位的方式,如果是小兒的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可以帶,矯正支具,定期復查髖關節的x光片,根據髖關節的x光邊調整持續,的矯正幅度,如果對于成年人的,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可以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去糾正,可以就診于骨科,感謝您的咨詢,
2018-07-07 10: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小兒髖關節半脫位是指髖關節因過度外展、外旋,關節囊、關節內脂肪、股骨頭韌帶被擠壓在股骨頭與髖臼之間,股骨頭暫時不能完全復位。本病屬非特異性炎癥所致,臨床以髖關節短暫的急性疼痛、腫脹和滲出為主要特征,又稱“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 治則:舒筋通絡,整復關節。 部位及取穴:髖關節部、大腿內側部;環跳、秩邊、風市、伏兔、梁丘、血海、委中等穴。 手法:撥法、按揉法、整復手法。 操作:
2016-06-04 08:47
(1)用滾法施于髖關節周圍及大腿內側,約3~5分鐘。
(2)用撥法撥股內收肌群,約3~5分鐘。
(3)整復手法:一助手立健側以一手壓患側髂前上棘固定骨盆,一手壓患兒健側膝前。術者立于患側,一手握患肢踝部,一手握膝關節。先輕輕作屈髖屈膝運動,出現疼痛即不強屈,在無痛范圍內作伸屈兩關節活動。當患者肌肉放松并能主動配合活動時,術者突然將髖膝兩關節屈曲至最大限度,停留1分鐘,待疼痛稍有緩解,然后做屈髖外展外旋患肢,伸直患腿。若患側下肢長于健側時,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應內收內旋患肢,然后將患肢伸直。
(4)用拇指按揉環跳、秩邊、風市、伏兔、梁丘、血海、委中等穴,每穴約半分鐘。
復位后應臥床休息2~3天,避免患肢外展外旋。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兒髖關節半脫位是指髖關節因過度外展、外旋,關節囊、關節內脂肪、股骨頭韌帶被擠壓在股骨頭與髖臼之間,股骨頭暫時不能完全復位。本病屬非特異性炎癥所致,臨床以髖關節短暫的急性疼痛、腫脹和滲出為主要特征,又稱“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 治則:舒筋通絡,整復關節。 部位及取穴:髖關節部、大腿內側部;環跳、秩邊、風市、伏兔、梁丘、血海、委中等穴。 手法:撥法、按揉法、整復手法。 操作:
2016-06-04 08:54
(1)用滾法施于髖關節周圍及大腿內側,約3~5分鐘。
(2)用撥法撥股內收肌群,約3~5分鐘。
(3)整復手法:一助手立健側以一手壓患側髂前上棘固定骨盆,一手壓患兒健側膝前。術者立于患側,一手握患肢踝部,一手握膝關節。先輕輕作屈髖屈膝運動,出現疼痛即不強屈,在無痛范圍內作伸屈兩關節活動。當患者肌肉放松并能主動配合活動時,術者突然將髖膝兩關節屈曲至最大限度,停留1分鐘,待疼痛稍有緩解,然后做屈髖外展外旋患肢,伸直患腿。若患側下肢長于健側時,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應內收內旋患肢,然后將患肢伸直。
(4)用拇指按揉環跳、秩邊、風市、伏兔、梁丘、血海、委中等穴,每穴約半分鐘。
復位后應臥床休息2~3天,避免患肢外展外旋。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在關節科是很常見的,會對病人的生活質量照成極大的影響,現在唯一能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就你所問的問題給予答復:1現在的人工關節置換的手術技術和關節的質量都是有保證的,建議你用進口的陶瓷或金對金的關節,據文獻報道好的關節的十年生存率都在95%以上,影響關節壽命的因素很多,不單單是關節質量的問題。2手術后短時間內失敗多數都和手術技術有關,建議你找有經驗的醫生手術。3你現在的生活質量已經很差,如果為了晚幾年手術而拖延,致使關節的功能喪失,會使以后手術的難度加大,恢復困難,手術效果會打很大的折扣。4對你來說主要的問題是你還年輕,有可能將來還要面臨第二次的手術,但現在的手術技術已經是很成熟的,沒有必要為二三十年后的事情擔心,關節置換術后是不需要吃抗排異的藥物的。5關節置換手術后一個常見的并發癥就是關節脫位,如果手術技術過硬,一般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另外術后的康復鍛煉也很重要,這個在各個醫院的理念是不一樣的,很好的康復鍛煉可以使關節的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復。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張先龍
2016-06-04 09:0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舒筋通絡,整復關節。 部位及取穴:髖關節部、大腿內側部;環跳、秩邊、風市、伏兔、梁丘、血海、委中等穴。 手法:撥法、按揉法、整復手法。 操作:
2016-06-04 09:09
(1)用滾法施于髖關節周圍及大腿內側,約3~5分鐘。
(2)用撥法撥股內收肌群,約3~5分鐘。
(3)整復手法:一助手立健側以一手壓患側髂前上棘固定骨盆,一手壓患兒健側膝前。術者立于患側,一手握患肢踝部,一手握膝關節。先輕輕作屈髖屈膝運動,出現疼痛即不強屈,在無痛范圍內作伸屈兩關節活動。當患者肌肉放松并能主動配合活動時,術者突然將髖膝兩關節屈曲至最大限度,停留1分鐘,待疼痛稍有緩解,然后做屈髖外展外旋患肢,伸直患腿。若患側下肢長于健側時,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應內收內旋患肢,然后將患肢伸直。
(4)用拇指按揉環跳、秩邊、風市、伏兔、梁丘、血海、委中等穴,每穴約半分鐘。
復位后應臥床休息2~3天,避免患肢外展外旋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脫位原因較多,一是遺傳,二是后天因素,如孩子的背抱方式不對,在背抱時應使孩子處于蛙位姿勢,有得于股骨頭指向髖臼,有利于髖臼和股骨頭發育而減少髖關節脫位。半脫位屬于II度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患兒癥狀不明顯,走路多時易疲勞疼痛。患者還不到一歲,如若治療的話應該采用保守即可,如帶蹬吊帶法,此法僅限制髖關節的伸直活動,髖關節的其他運動及其它關節運動均不限制,借助幼兒的自身肌肉活動作用,變脫位的不利因素為促進復位的有利因素,使其自動復位。
2016-06-04 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