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小孩子走路內八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先天遺傳、骨骼發育異常、不良姿勢習慣、肌肉力量不平衡、足部疾病等。 1.先天遺傳:部分孩子由于家族遺傳因素,天生骨骼結構或肌肉分布存在特點,容易出現走路內八。 2.骨骼發育異常:如髖關節發育不良、膝內翻等,影響下肢力線,導致走路姿勢異常。 3.不良姿勢習慣:長期坐姿、站姿不正確,走路時腳尖向內,久而久之形成內八步態。 4.肌肉力量不平衡:腿部某些肌肉過強或過弱,無法維持正常的步態平衡。 5.足部疾病:扁平足、足內翻等足部問題,也可能引發走路內八。 家長發現孩子走路內八應及時關注,盡早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原因后采取相應的矯正措施。平時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姿勢習慣,加強腿部和足部肌肉的鍛煉。
2024-10-21 16: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先到兒童醫院做檢查微量元素是否缺鈣;照X光,看骨頭是否有變形,兩項都正常,則排除佝僂病的可能性。2、學走路時的姿勢不對,每次發現腳有點內八字就提醒他“腳腳”,然后耐心告訴他“怎么走,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走的。”說多幾次他好像也明白了。3、給他挑合適的鞋子,有可能是鞋底太軟或太硬導致用力不當。4、每天堅持幫他按摩腳,特別是來回轉動腳踝。5、孩子走累了應該讓他休息。6、雖沒有缺鈣的現象,但也堅持服用鈣片(份量可視情況而定)。因為孩子還正在長牙,況且夏天鈣的流失量最大,身體需要大量的鈣質,雖然暫時不缺,但也應補充。
2024-10-21 16:1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內八,外八并不是一個癥候群,有時候會合并很多問題,除了生理性的問題之外,也有可能會出現其它病理性上的問題,”很多寶寶剛出生時,他的腳可能呈現內八的姿勢或整個足部翻到身體中心內側的情形.有時候寶寶的腳會自動回復到正常位置,或利用手指頭輕輕一拉,也有可能因此回到正常的位置,若可以輕易回到正常位置的,就是屬于生理性的內,外翻足.一般只要有經驗的醫師,當寶寶剛出生,一看到他的腿型有些微的異常,通常會實時處理,輕輕的推一下,以確定利用外力矯正,可以幫助寶寶的腳回復到正常的位置.
2024-10-21 16:1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懷孕的時候,胎位位置,羊水多寡,胎次,胎兒本身大小,壓胎現象等,都可能會對胎兒腿型異常有影響,寶寶出生后,“內翻變化,外翻足”則是最為常見的腿型異常.一般所謂的O型腿是指兩側對稱的膝內翻.兒童成長到一歲半至三歲間,會逐漸腿型的發育會逐漸轉變為外翻(外觀看起來為X型腿).寶寶一出生他的腿型可能因為長期的彎曲,所以一出生就有呈現O型腿的現象.其實除了彎曲的角度真的過大,否則都可以視為生理上的異常,隨著他年齡的增長,會趨于正常的,家長可以不用過于憂慮,不過,有些家長還是很擔心,很怕小朋友因為不好看的腿型會影響日后的走路姿勢,也怕衍生出其它腿部上面的疾病.若真的要知道小朋友的O型腿是否真的嚴重到需要治療的程度,可以帶至醫院做一些檢測,如利用X光檢查他的膝蓋角度彎曲的角度是否過大,否則只需持續觀察即可.若寶寶腿部彎曲的角度沒有變大,但是當小朋友隨著年齡增長,合并出現其它的問題,例如七坐八爬較一般正常寶寶還要落后許多,或是到了2歲走路還是常跌倒等等現象,可能就需要考慮寶寶是否在粗大動作上的發展較為落后.另外,少部分有O型腿的寶寶是因為家族遺傳的因素所致.醫師強調,如果爸爸媽媽自己本身的腿型就有點內八或O型腿的現象,若小孩子有出現類似的狀況,屬于正常狀況,不需過于驚慌.內八,外八并不是一個癥候群,有時候會合并很多問題,除了生理性的問題之外,也有可能會出現其它病理性上的問題,”很多寶寶剛出生時,他的腳可能呈現內八的姿勢或整個足部翻到身體中心內側的情形.有時候寶寶的腳會自動回復到正常位置,或利用手指頭輕輕一拉,也有可能因此回到正常的位置,若可以輕易回到正常位置的,就是屬于生理性的內,外翻足.一般只要有經驗的醫師,當寶寶剛出生,一看到他的腿型有些微的異常,通常會實時處理,輕輕的推一下,以確定利用外力矯正,可以幫助寶寶的腳回復到正常的位置.家長注意隨時注意兒童的腿行,“自然觀察比一切都重要,才能第一時間了解是否有異常的情形,”除了依靠醫師的專業檢查之外,要注意幾個重點,掌握首要時機矯正寶寶腿型:一,主觀的感受:寶寶叫痛的時間是不是很頻繁.二,外型上的變化:走路姿勢很奇怪等.三,功能上的表現:寶寶常常跌倒,走沒幾步路就喊腿酸等,都是家長平日可以觀察的,只要發現不對,還是帶至小兒專科檢查,才是最正確的做法.醫師小叮嚀了解小朋友的整體發展及變化,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腿型異常及疾病,對孩子的整體發展來說,只是一個過渡期,重要的是,家長是否可以了解小朋友應有的發展及變化.想要讓寶寶有個強壯的身體及骨骼,均衡營養,運動,是永遠不變的方法,很多家長買了許多加強骨骼功能的營養品,補給品,效果卻不如多運動及補充充分的營養.專家特別建議家長,舍棄昂貴的營養品,回歸到最自然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健康的體魄.一,盡量避免趴睡.雖然趴睡不一定直接證明會對寶寶的腿型造成不良的影響,但是當寶寶趴睡時,會讓小朋友的腳踝呈內翻或外翻狀,長時間下來,也可能影響他的腿型.二,避免跪坐.一些正在學爬或是學走路的小朋友,可能會爬一爬就坐起來的狀況,小朋友跪坐時,他的腳大多成外翻狀,這時候家長們最好盡量幫寶寶移動腳型,幫他回復到正常的狀態,不過還是盡量避免讓他跪坐比較好.要預防發生[O]形腿,首先需要在練馬步樁類易使膝關節外扭的運動或使雙腿負重較大的運動后,做好放松整理運動.做法可如下:一,壓膝:直腿向側方伸出,以腳掌內側著地,另腿微屈支撐體重,與受壓腿同側手壓膝關節外緣向內下若干次(不少于十六次),兩腿交替進行.二,活膝:一腿支撐體重,另一腿抬起,膝關節放松,抖動小腿不少于十六次.三,靠膝:并足自然直立,檢查兩膝處能否相貼,如不能相貼,收縮腿部肌肉使之相貼.四, 稍微改變一下站立姿態,便可運用腿部肌肉不同的部位,這是下蹲運動的最大特點.下蹲時膝蓋和大腿靠攏,對于矯正O型腿很有效.盡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會更好. 方法:雙手叉腰,上身保持直立,雙腿張開15—20厘米,腳尖略微向外,吸氣時兩膝靠攏慢慢下蹲,盡可能深蹲并停留片刻,感到腿部肌肉緊繃.呼氣時慢慢打開雙膝,伸直站立,重復10次.除了運動后的放松整理,平時站立或行走要注意保持兩腿的正確姿勢.如果已經發生了[O]形腿,矯正的方法除上述幾種外,晚上睡覺時可以寬布帶綁縛膝部使之相貼,伸直腿睡眠.這種方法需要忍痛,實在難以忍受可以松開布帶放松一會兒.
2024-10-21 2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