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鄧素華 主任醫師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乳腺外科
-
乳房腫塊的癥狀多樣,可能包括腫塊質地、大小、形狀、疼痛、皮膚改變等方面。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8-12-20 16:42
1.腫塊質地:腫塊可能質地堅硬或柔軟,邊界清晰或模糊。
2.腫塊大小:大小不一,有的較小不易察覺,有的較大可明顯觸摸到。
3.腫塊形狀:形狀可能規則,如圓形、橢圓形,也可能不規則。
4.疼痛情況:有的腫塊無疼痛,有的會有壓痛或刺痛。
5.皮膚改變:乳房皮膚可能出現橘皮樣改變、紅腫、凹陷等。
6.乳頭變化:乳頭可能內陷、溢液。
如果發現乳房有腫塊,應及時就醫檢查,明確診斷,以便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婦女乳房腫塊的癥狀一、青春期乳房脹痛:一般在9歲~13歲時發生,月經初潮后,脹痛會自行消失。與激素水平有關。二、經前期乳房脹痛:經前乳房脹痛是婦科病的一個早期且重要的信號。嚴格地說,女性乳房屬生殖系統的一部分,受雌孕激素的影響很大。如果在某個階段身體的內分泌系統或卵巢功能發生紊亂,就會對月經周期及乳房組織有影響,從而產生一系列病變,最常見的也是最輕的癥狀就是月經前乳脹。如果不給予必要的調理或治療,就會出現更多的不適,如:經前頭疼、煩躁、失眠,甚至經前周身痛、輕度浮腫等等。這些癥狀在月經后逐漸消失,逐月一次,反復發生,醫學上稱之為經前期緊張綜合癥。長此下去就會形成乳腺病,最常見的是乳腺增生,月經也可能因此而失調,出現月經紊亂或閉經,乳房疼痛,續而引發不孕。三、性生活后乳房脹痛:這與性生活時乳房生理變化有關。性欲淡漠或者性生活不和諧者,因達不到性滿足,乳房的充血、脹大就不容易消退,或消退不完全,持續性充血會使乳房脹痛。四、孕期乳房脹痛:一些婦女在懷孕40天左右的時候,由于胎盤、絨毛大量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致使乳腺增大,而產生乳房脹痛,重者可持續整個孕期。不需治療。五、產后乳房脹痛:產后3天~7天常出現雙乳脹滿、硬結、疼痛。這主要是由于乳腺淋巴潴留,靜脈充盈和間質水腫及乳腺導管不暢所致。六、人工流產后乳房脹痛:妊娠突然中斷時,體內激素水平驟然下降,使剛剛發育的乳房突然停止生長,造成乳腺塊及乳房疼痛。女性完全不必為此憂心忡忡,但對于脹痛長時期不見緩解,甚至越來越嚴重,觸摸乳房有凹凸不平、邊緣不清楚、活動度差的腫塊,則應及早用,富含tRNA活性因子。我們在醫院臨床上用于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纖維瘤、乳腺乳頭狀瘤、腫瘤、乳腺導管疾病、乳房皮膚疾病、囊腫、包塊、乳房脹痛等癥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專家研究表時該產品對乳腺癌的防治能起到極為積極的作用。,采用獨家密制配方,富含丹參、乳香、藏紅花、血竭、山慈姑、川芎、兒茶、細辛等27味中藥材,以純天然外用貼劑的形式,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雌二酮”的沉淀問題,使乳房包塊從邊緣到中心軟化、變小直至消失,徹底消除乳房腫塊;同時促進乳房局部血液循環暢通,使乳房纖維細胞和脂肪細胞恢復原有的彈性,乳房恢復飽滿豐盈,有效避免口服藥物難以直達病灶的缺陷,真正達到了不吃藥、不打針、不手術,每天輕松一貼徹底治療乳腺病的目的。
2016-06-05 09:0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乳房腫塊是乳腺疾病的常見臨床表現,多種疾病均可表現為乳房腫塊,其特征各不相同。了解乳房腫塊的鑒別,有助于早期發現乳腺腫瘤。 ①乳腺纖維腺瘤:為最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好發于青年女性,一側或雙側乳房內,多為單發性,少數為多發性,腫塊呈圓形或橢圓形,生長緩慢,表面光滑,質地柔韌,界限明顯,腫塊易被推動,與皮膚無粘連。 ②乳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為無痛性單發的腫塊,生長速度快,表面不光滑,質地堅硬,界限不清,不易推動,腫塊增大時與皮膚粘連,可出現皮膚酒窩征和橘皮征,可使乳頭內縮,乳房攣縮與胸壁固定,甚至潰破,流膿血水或出血不止,并可發生腋窩、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臟器轉移。 ③乳腺增生病:腫塊形狀不規則,呈片塊狀、結節狀或條索狀,邊界不清,與皮膚不粘連,隨月經周期增大或縮小,多伴有乳房脹痛或刺痛。正常乳腺組織柔軟、均勻、有彈性。若乳腺組織增厚,出現條索、增粗、大小不等的結節和腫塊,均屬于乳房的異常變化。一旦乳房發現腫塊,無論大小、性質如何,均應立即就診檢查。因此定期的乳房自我檢查和到醫院專科就診對于乳腺疾病的早期發現尤為重要。建議可以使用乳腺安康外敷組合療法來治療的,乳腺安康是通過中藥外敷療法,施藥于雙側乳房,藥效經過皮膚經絡滲透吸收,能夠直接達到乳腺淤結成塊的部位,使增生的結締組織變軟,最終消失,達到徹底治療乳腺增生的作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營養合理,食物盡量做到移樣化,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四,少吃薰、烤、腌泡、油炸、過咸的食品,主食粗細糧搭配,以保證營養平衡。
2016-06-05 09: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乳房腫塊應該是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來該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在青春期或青年女性中,經前有乳房脹痛、有時疼痛會波及肩背部,經后乳房疼痛逐漸自行緩解,僅能觸到乳腺有些增厚,無明顯結節,這些是生理性改變,不是病,也不需要治療,屬于生理性的增生。乳腺增生癥是正常乳腺小葉生理性增生與復舊不全,乳腺正常結構出現紊亂,屬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癥又非腫瘤的一類病。多發于30-50歲女性,發病高峰為35-40歲。建議去醫院就診,確診后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2016-06-05 09:19
1、保持舒暢的心情、樂觀的情緒。
2、改變飲食結構,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及過多進補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類,多吃粗糧。黑黃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持和諧的性生活。調節內分泌可以對乳腺增生的預防起到一定作用。
4、多運動,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禁止濫用避孕藥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或食品。
6、避免人流,堅持哺乳,能防患于未然。
7、自我檢查和定期復查。
8、明確診斷,根據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9、心理上的治療非常重要,乳腺增生對人的危害莫過于心理的損害,因缺乏對此病的正確認識,過度緊張刺激憂慮悲傷,造成神經衰弱,會加重內分泌失調,促使增生癥的加重,故應解除各種不良的心理刺激。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應注意少生氣,保持情緒穩定、活潑開朗的心情,促進乳腺增生緩解或消退。[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乳腺增生腫塊:腫塊可發于單側或雙側乳房內,單個或多個,一般好發于乳房外上象限。表現為大小不一的片狀、結節狀、條索狀等,其中以片狀為多見。邊界不明顯,質地中等或稍硬,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常有觸痛。大部分乳房腫塊也有隨月經周期而變化的特點,月經前腫塊增大變硬,月經來潮后腫塊縮小變軟。此腫塊可用乳腺安康來消除。乳腺小葉增生腫塊:大多為雙側多發,腫塊大小不一,呈結節狀、片塊狀或顆粒狀,質地一般較軟,亦可呈硬韌,偶有單側單發者,但多伴有經前乳房脹痛,觸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腫塊的大小性狀可隨月經而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發病年齡以中青年為多。此腫塊可用乳腺安康來消除。乳腺纖維瘤腫塊:大多為單側單發,腫塊多為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清楚,活動度大,可推動,質地一般韌實,亦有多發者,但一般無乳房脹痛,或僅有輕度經期乳房不適感,無觸痛,乳房腫塊的大小性狀不因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患者年齡多在30歲以下,以20~25歲最多見。此腫塊在求長到3CM時可用乳腺安康來消除。乳腺癌腫塊:質地一般較硬,有的堅硬如石,腫塊大多為單側單發,腫塊可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可長到很大,活動度差,易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發生粘連,腫塊與月經周期及情緒變化無關,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好發于中老年女性。此外,在乳房的鉬靶X線片上,乳腺癌常表現為腫塊影、細小鈣化點、異常血管影及毛刺等,也可以幫助診斷。腫塊針吸乳腺癌可找到異型細胞。最終診斷需以組織病理檢查結果為準。此腫塊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
2016-06-05 09:27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乳房腫塊是指乳房部位產生結塊癥狀,它是常見的乳房疾病中的一種。那么女性乳房腫塊有哪些常見的癥狀呢?通常乳房腫塊癥狀有兩種,下面一起來看看。乳房腫塊癥狀1、乳房脹痛乳房的局部皮膚出現高溫、壓痛的癥狀,有時候會出現邊界不清的硬結,有觸痛感。2、各種全身癥狀主要癥狀除了紅、腫、熱、痛以及硬結有觸痛之外,病人還會出現高熱、寒戰、頭疼、四肢無力、脈搏加快等全身癥狀。3、取瑤金堂桃梔玉竹膏適量于乳腺患處,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使其吸收。按摩切勿過度用力。按摩3-5min,至皮膚微微泛紅,油膏完全吸收即可。適用于乳腺增生、小葉增生、乳房腫塊、乳腺炎、乳房疼痛等乳腺疾病的護理與養護。
2016-06-05 09:34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指發生于乳房部的各種疾病的總稱。男女均可發病,但由于女性乳房的特殊生理,乳房疾病多見于女性,是中醫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乳房的經絡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記載。漢《中藏經》即載有乳癖病名。此后,歷代文獻均有所記載,如晉《肘后備急方》、《劉涓子鬼遺方》載有“乳癰”、“乳發”,隋《諸病源候論》載有“乳石癰”、“乳疽”、“乳漏”,宋《婦人大全良方》載有“乳巖”,明《外科理例》載有“乳衄”等,且對各種乳房疾病的病因、證候、治法多有論述。《婦科玉尺》說:“婦人之疾,關系最鉅者,則莫如乳。”可見前人對乳房疾病十分重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