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寶寶腹瀉的原因較多,常見的有感染因素、飲食因素、過敏因素、氣候因素和乳糖不耐受等。 1.感染因素: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腸道可引起腹瀉。如輪狀病毒、大腸桿菌等。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細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等。 2.飲食因素:喂養不當、食物過敏或不耐受。比如突然改變飲食結構,進食過多生冷、油膩食物。調整飲食結構可改善。 3.過敏因素:對牛奶蛋白等過敏,會導致腸道炎癥和腹瀉。需避免接觸過敏原。 4.氣候因素:氣溫變化,腹部著涼,可影響腸道蠕動和消化功能。注意腹部保暖。 5.乳糖不耐受:寶寶腸道內乳糖酶不足,無法完全消化乳糖,出現腹瀉。可使用無乳糖配方奶粉。 寶寶腹瀉的原因多樣,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癥狀,及時調整護理方式。如腹瀉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1 15: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建議檢查化驗大便是消化不良還是腸炎。還要注意是否是有感冒導致的腸功能紊亂。如果是消化不良建議口服山麥健脾口服液,思密達等,嚴重看看醫生,輸液治療。延長喂奶的間隔時間。讓腸胃休息休息。多喂水。如果在添加輔食應該暫停添加。或減少輔食添加。好轉后再循序漸進恢復。尤其不要吃不消化的食物。化驗有炎癥建議抗炎治療。有發燒退燒治療,嚴重輸液治療。還要注意延長喂奶的間隔時間。讓腸胃休息休息。多喂水。不要吃不消化的食物。
2024-10-21 15:4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一般母乳喂養兒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綠色,有時會混雜一些白色顆粒。寶寶拉綠色大便有幾種情況:一是如果糞便量少,黏液多,屬饑餓性腹瀉。二是說明腸蠕動增加,可能是腸道感染或腹部著涼所致。此外,如果寶寶是吃配方奶的話,拉的大便會呈暗綠色,是因為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并與空氣接觸之后,就呈現為暗綠色。
2024-10-21 15:4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發現小兒腹瀉,建議檢查化驗大便是消化不良還是腸炎.還要注意是否是有感冒導致的腸功能紊亂,拉肚子千萬別吃雞蛋和牛奶,越吃越拉喲!還可吃稀粥,面食等這些易消化的,別給孩子吃肉,等完全好了再吃吧.消化不好就是小孩吃多了不消化的,以后孩子一旦吃多了,最好給孩子吃些兒童健胃消食片吧.以免引起腹瀉和發燒.
2024-10-21 15:4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馬順官
上海市松江區九亭鎮衛生院
一級
兒科
-
小兒腹瀉常見的類別一般有以下五種:1.生理性腹瀉:有的嬰兒出生不久就出現黃綠色的稀便,大便次數也多,但精神很好,沒有嘔吐,食欲始終很好,隨著年齡增長,在添加輔食后腹瀉自然消失。有生理性腹瀉的小兒,通常在攝取牛奶或雞蛋等異體蛋白質后,甚至在受到日曬、風吹或衣服的磨擦后,易發生皮膚濕疹、體溫升高等現象。2.飲食不當:由飲食不當導致的腹瀉無季節性,是由于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養不當造成的。如食物中缺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食物易在腸道內發酵而造成腹瀉。嬰兒進食過多、過少、不定時喂養,或過早進食大量淀粉類和脂肪類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換食物種類,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有發熱、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大便呈稀糊狀、蛋花湯樣或水樣,甚至帶有粘液。3.氣候因素: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強;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嬰兒吃奶多,又增加了消化道負擔,這些均易誘發腹瀉。這種腹瀉有明顯的氣候因素,所以天涼時要注意孩子的保暖和衣服增減,尤其到戶外活動要更加注意。天熱時要及時給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同時要有必要的降溫措施。如果出現這種腹瀉,只要在飲食上稍加調理即可痊愈。4.細菌性腸炎或痢疾:是由細菌侵入腸胃道引起的腹瀉。輕的常無發熱或僅有低熱,大便次數增加,混有膿血;重的可突發高熱,面色蒼白,抽搐,四肢發冷,脈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因為發病很急,腸道的病變還未形成,病兒不但沒有腹瀉,有時還可便秘。此時的發熱癥狀和腦膜炎、敗血癥很難區別。1歲以內的嬰兒患菌痢癥狀往往不典型,表現無熱或低熱,每天排3~5次水樣大便,易誤診為消化不良。5.病毒性腹瀉:多為輪狀病毒所致,大多發生在每年的8~11月,9月為發病高峰,又稱“秋季腹瀉”。常見于6~18個月齡的嬰兒。秋季腹瀉起病急,體溫升高在38~40℃之間,同時有感冒癥狀,在發病當天就有腹瀉。由于大便量多,常像水一樣沖出來,因此患兒很快就出現眼眶凹陷、口唇干燥等脫水癥狀。患兒有嚴重口渴感和哭鬧不安等現象。小兒腹瀉的治療一般沒有什么特效藥。治療的重點就是給孩子補充液體,即水和電解質。補充液體的方法首選高效又價廉的口服補液鹽,它服用起來很方便,價格也不貴,在普通藥房都能買到。2歲以下孩子每腹瀉一次,服口服補液鹽50~100毫升,起到防治脫水的作用。也可用米湯加鹽溶液代替。具體配方是:米湯500毫升,白糖10克,細鹽1.75克(一啤酒瓶蓋的一半),按每公斤體重20~40毫升,4小時內服完;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如果孩子對口服補液不耐受,或腹瀉程度加重,就應該帶孩子去醫院,用靜脈輸液的方法補液,以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的紊亂。切不可亂用抗生素,以防不良后果。在腹瀉的時候,多多少少都要伴有腸道菌群的紊亂。所以孩子可以服用一些腸道微生態制劑,還有一些黏膜保護劑。腸道微生態制劑的目的在于恢復腸道正常菌群,重建腸道天然生物屏障保護作用。常用的有:培菲康、金雙歧、媽咪愛等。腸黏膜保護劑“思密達”可縮短腹瀉病程,效果良好。另外可適當補充鋅劑,如葡萄糖酸鋅、硫酸鋅等。中醫推拿按摩及中藥治療小兒腹瀉也有良好的療效。要特別注意的是,小兒腹瀉,盡可能不要用抗生素,因抗生素可使孩子腸道菌群失調,造成腹瀉遷延不愈。如果孩子腹瀉3天仍不見好轉,或者出現腹瀉次數和量的增加、不能正常飲食、頻繁嘔吐、發熱、明顯口渴、糞便帶血等癥狀時,就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避免并發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嚴重可危及患兒生命,或者導致病情遷延,造成患兒營養不良,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小兒腹瀉的預防和護理:1.注意衛生清潔食品應新鮮、清潔,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保持飲用水潔凈,孩子及其看護人都應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2.堅持母乳喂養尤其出生后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喂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3.注意飲食質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時,應注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于消化和吸收。4.防止受涼尤其是腹部受涼。孩子因消化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特別是腹壁及腸道缺乏脂肪“保暖層”,因而容易受較涼空氣的刺激而引起腸蠕動增加,導致便次增加和腸道水分吸收減少,大便稀溏,病毒也容易乘虛而入。5.應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只要孩子不出現頻繁嘔吐,應鼓勵孩子多進食,以流質和半流質食物為主,如奶類、米湯、粥。6.調節好飲食,輕者不必禁食,可適當減少哺乳的次數,縮短喂乳的時間,停吃牛奶、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飲用淡鹽水、米湯、稀藕粉等。病癥重的應禁食6~12小時,如禁食一定時間后癥狀緩解,可逐步恢復飲食。恢復飲食必須由少到多,由稀到濃,切不可操之過急
2024-10-22 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