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膽囊炎患者的治療藥物包括抗生素、利膽藥、解痙止痛藥、非甾體抗炎藥等。治療時需綜合考慮病情嚴重程度、患者身體狀況等因素。 1.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用于控制細菌感染。 2.利膽藥:熊去氧膽酸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減輕膽囊炎癥。 3.解痙止痛藥:山莨菪堿可緩解膽囊痙攣引起的疼痛。 4.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能減輕炎癥反應和疼痛癥狀。 5.中藥:消炎利膽片具有清熱、祛濕、利膽的作用。 總之,膽囊炎患者的用藥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同時,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油膩、辛辣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1 16: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膽囊炎分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膽囊炎指膽囊管阻塞后膽汁或胰液等化學刺激和細菌,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膽囊的急性炎癥.慢性膽囊炎是由于長期的慢性炎癥及反復的急性發作,使膽囊纖維化萎縮或增生肥厚,囊腔縮小,功能喪失,70%是由膽囊結石引起,少數為慢性非膽石性膽囊炎如膽囊運動障礙,感染,胰液反流等所致,可由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遷延而來,也可慢性起病.急性膽囊炎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臥床休息,給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忌油膩食物,嚴重者禁食,胃腸減壓,靜脈補充營養,水及電解質.解痙,鎮痛藥物治療阿托品;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維生素肌注;度冷丁或等美散痛等鎮痛,不宜用嗎啡.抗菌治療氨芐青霉素,環丙沙星,甲硝唑;還可選用氨基糖甙類或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最好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利膽舒膽通,消炎利膽片或清肝利膽口服液口服,發作緩解后方可應用.外科治療發生壞死,化膿,穿孔,嵌頓結石者,應及時外科手術治療,行膽囊切除或膽囊造瘺.
2024-10-21 16:0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膽囊炎發病與膽汁淤滯和細菌感染密切相關。膽囊炎的臨床表現多不典型,亦不明顯。平時可能經常有右上腹部隱痛、腹脹、噯氣、惡心和厭食油膩食物等消化不良癥狀,有的病人則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處隱痛。在站立、運動及冷水浴后更為明顯。病人右上腹肋緣下有輕度壓痛,或壓之有不適感。建議積極做B超檢查來確定。慢性膽囊炎建議進行中草藥治療來疏肝利膽,理氣除濕。如:疏肝利膽湯.組成柴胡,白芍,枳殼,木香,元胡,川楝子,茵陳,大黃(后下),金錢草,麥芽,甘草。平時要供給豐富的多種維生素,特別要注意補充維生素B、K。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類。
2024-10-21 16: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膽囊炎是由于細菌性感染或者化學性刺激導致膽汁的成分改變從而引起的膽囊病變。膽囊炎通常會表現出,腹脹、上腹或右上腹疼痛、惡心,噯氣厭食油膩食物等消化不良、右上腹疼、嘔吐和發熱等癥狀。一般情況下醫生不建議膽囊炎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而是建議藥物治療與食療相結合的無痛治療,除非病情非常嚴重的情況才要手術治療。1、只要膽囊功能尚好,還是首選內科治療,定期服用利膽藥,如針對性強且藥性溫和的中藥物“蒲草清膽方”(疏肝膽之氣、調氣和血、祛除風、濕、熱邪),按照醫囑用藥定能徹底根除。2、結合食療,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質食品,保證糖的供應。3、少食多餐制,盡量避免高脂肪高熱能食物的攝入。
2024-10-21 16:0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大多數膽囊炎的發生,都因膽囊內存在著結石,阻塞了膽囊管,使膽汁排出不暢,繼而發生細菌感染,形成膽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膽囊內并無結石,細菌由腸道或由血循環進入膽囊而形成膽囊炎。膽囊炎的病人由于膽汁成分改變、膽汁濃縮,以細菌和炎性壞死物質為核心,也易形成膽結石,故膽囊炎、膽結石常伴隨存在。膽囊為什么容易發炎?(1)膽囊是膽囊管末端的擴大部分,可容膽汁30~60ml,膽汁進入膽囊或自膽囊排出都要經過膽囊管,膽囊管長約3~4cm,直徑2~3mm,膽囊管內粘膜又形成5~7個螺旋狀皺襞,使得管腔較為狹小,這樣很容易使膽石,寄生蟲嵌入膽囊管。嵌入后,膽囊內的膽汁就排不出來,這樣,多余的膽汁在膽囊內積累,長期滯留和過于濃縮,對膽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發炎。(2)供應膽囊營養的血管是終末動脈,當膽囊的出路阻塞時,由于膽囊粘膜仍繼續分泌粘液,造成膽囊內壓力不斷增高使膽囊膨脹、積水,膽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壓而缺血、壞死。當膽囊缺血時,膽囊抵抗力下降,細菌就容易生長繁殖,趁機活動起來而發生膽囊炎。(3)由于膽囊有儲藏膽汁和濃縮膽汁的功能,因此膽囊與膽汁的接觸時間比其他膽道長,而且,接觸的膽汁濃度亦高,當此時人的膽道內有細菌時,就會發生感染,形成膽囊炎的機會當然也就增多了。手術治療膽囊炎的效果如何?手術治療膽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萬的病人要作這種手術,但是手術治療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療方法,有的術后還會產生并發癥,仍有0.5%~3%的病死率。特別是因病情突然惡化而被迫施行手術者,病死率更高。一般來說,手術療效取決于患者年齡,手術時機。年齡越大,手術時間越晚,效果越差。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手術方法的改進,已使手術安全性和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術后一般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臨床上對于有下列情況者,就要及時選擇手術治療。(1)臨床癥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病情繼續惡化,非手術治療不易緩解的病人。(2)膽囊腫大或逐漸增大,腹部壓痛明顯,腹肌嚴重緊張或膽囊壞疽及穿孔,并發彌漫性腹膜炎者。(3)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診斷明確,經治療后腹部體征加重,有明顯腹膜刺激征者。(4)化驗檢查,血中白細胞明顯升高,總數在20×109/L以上者。(5)黃疸加深,屬總膽管結石梗阻者。(6)畏寒,寒戰,高熱并有中毒休克傾向者。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其手術方式一般有2種:一是膽囊切除術;二是膽囊造瘺術,造瘺術多用于較晚期的病人,估計難以耐受膽囊切除或者有嚴重并發癥的病人,以引流膿液或去除結石,一般經6~8周,病情穩定后再行膽囊切除術,如全身情況極度虛弱,也可長期安置膽囊造瘺管引流,至經膽管系統造影無結石存在時,可以拔除造瘺管。如果診斷不能十分確定,或合并有心肺等嚴重疾患者,可待診斷明確或全身狀況得到改善后再行膽囊切除術。臨床實踐表明,發病后48小時內施行手術治療者,其中15%已有膽囊壞疽甚至穿孔,如發病超過72小時,手術病死率增加,所以一旦出現手術指征應及早手術治療。膽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備藥物有哪些?膽囊炎膽石癥患者,常常發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時候,或內心苦悶,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飲或飽餐以后,常常會出現胸悶、消化不良、惡心、食欲不振等膽囊炎發病的輕度癥狀,一時到醫院求醫又十分不方便怎么辦呢?可以在家庭中準備一些常用藥,一有癥狀,就可進行自服,緩解癥狀。如:口服消炎藥: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②紅霉素:0.3g,一日4次,飯后服。③氯霉素:0.5g,一日4次,飯后服。④潔霉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⑤滅滴靈(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飯后服,孕婦禁用。⑥先鋒Ⅳ膠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利膽藥:有膽通、膽寧、膽益寧、膽樂、膽酸鈉、利膽酸等,也須備用。在發病時,可在以上各類藥中,選擇一種藥服用。服前應看說明書,避免錯服。如果癥狀越來越重,就應去醫院就診。診斷:膽囊炎早期:可見右脅下時常作痛,伴見舌苔糙垢根厚、質紅且干,脈多弦滑而數,大便干結,小溲赤少。此為膽熱郁滯,氣機不暢,治宜清瀉膽熱,疏調氣機,以緩疼痛。處方:柴胡60g,黃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黃6g,杏仁10g,蘇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0g,檳榔10g,雞內金10g。在治療期間必須注意飲食調攝,減少食量,以青菜為主,忌食油膩之品,每天早晨必須走路以助消化。急性發作期:多由慢性膽囊炎轉來,臨床表現為右脅劇烈疼痛拒按,發熱,惡寒,嘔吐,惡心,舌苔垢厚,心煩急躁,兩脈洪滑而數,大便數日未通,小溲赤熱,急以清瀉膽熱,攻下利膽為治,用大柴胡湯加減:柴胡6g,大黃3g,枳實6g,黃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慢性膽囊炎長期不愈者仍需輕瀉膽熱,增強其消化功能,用藥沿清熱調肝利膽法:竹茹6g,陳皮6g,半夏10g,蟬衣6g,杏仁10g,萊菔子6g,焦山楂10g,雞內金10g。體弱氣血不足而消化功能過差者,宜用益氣補中、健運緩痛法,并囑其堅持體育鍛煉以期配合治療。方用:木香6g,砂仁2g,白術10g,茯苓10g,太子參6g,陳皮6g,竹茹6g,黃芪10g,焦麥芽10g,枳殼6g。膽囊炎經常發作,脈象細弦,舌紅口干,又有陰傷陽亢之象者,當用養血柔肝,疏調木土法:當歸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蠣20g,香附10g,片姜黃6g,旱蓮草10g,女貞子10g。若陰傷而陽熱過亢者,兩脈細小弦滑數,心煩口干急躁,夜寐夢多,形體瘦弱,甚則午后低熱,當用養血柔肝折熱法:金鈴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0g,杏仁10g。膽囊炎、膽石癥的針刺療法有哪些?針刺治療膽道疾病具有解痙止痛、利膽排石、降逆止嘔作用,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療法使用。(1)體針①針刺a.穴位:膽俞、中脘、足三里、治膽穴、陽陵泉。絞痛加合谷;高熱加曲池;嘔吐加內關。b.針法:選以上穴位2~4個,深刺、重刺,持續捻針3~5分鐘,留針30分鐘,每日2次。②電針a.穴位:右膽俞(陰極),治膽穴,日月,太沖(陽極)。b.方法:進針,有針感后接電針儀,使用可調波,強度由弱逐漸加強,以可耐受為度,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③水針a.穴位:膽俞,足三里、中脘、治膽穴。b.方法:選1~2個穴位,每穴注射當歸液或紅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進針有針感后快速推注,每日1~2次。煙臺地區文登中心醫院采用體針治療219例膽石癥,排石者185例,占84.5%。該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結石151塊,其中最大為4.5cm×3.5cm,最大橫徑3.5cm。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時還排出蛔蟲殘體及炊帚苗為核心的結石。取穴右側日月、期門。上腹疼痛較劇和膽囊脹大者用巨闕透腹哀、治膽穴。進針后接電針儀,通電60分鐘,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同時口服33%硫酸鎂40ml。(2)耳針①穴位:肝、膽、脾、胃、十二指腸、神門、交感。②針法:選上述反應明顯的2~3穴,重刺激,留針30分鐘,每日2次。近年,全國各地多處有人采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貼壓取穴,配合豬蹄等高脂飲食治療膽石癥,有較好的排石效果。如何運用按摩療法治療膽囊炎、膽石癥?(1)點、按法:在背部尋找痛點,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兩側膽囊穴。用點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壓痛點3~5分鐘,然后刺激膽囊穴3~5分鐘。日1次,7日為1療程。(2)一指禪推或揉右膽囊穴,陽陵泉,右肝、膽俞以及雙側太沖穴以舒肝利膽。(3)施掌擦法于兩側脅肋部。(4)點穴治療膽絞痛:病種包括膽囊炎、膽石癥。取穴:膽俞(雙)。指壓,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次10~15分鐘,痛甚酌情增時。再用大魚際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本組100例,顯效(疼痛完全緩解)65例,有效30例,無效5例,有效率95%。另設點穴(10分鐘)、空白對照組膽囊有功能者各50例,用Aloka-190型超聲儀檢測膽囊及膽總管最大切面后拍片,結果:兩組膽囊、膽總管呈收縮改變分別為45例、42例,擴張分別為2例、5例。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5)特定按摩手法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用擴胸晃法(醫者雙手搬兩肩,膝部抵膽俞穴,向前用力扳晃2~3次)、貫法(醫者握空拳輕叩放在百會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擊法(根據結石部位分別仰、側、先仰后側臥位,自上而下叩擊肝區3~5遍,以無痛苦為度)。點按法:點按背部膽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陽穴;再點按期門、日月、鳩尾、中脘、陽溪、足三里、公孫、太沖、丘墟,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每穴15~30秒,得氣為度。每次15分鐘,日1次,10次為1療程。本組36例,用3個療程,痊愈9例,有效21例,無效6例。(6)推拿背部腧穴對膽囊炎止痛作用的觀察:本組45例,其中伴肝內膽管結石者3例,膽囊結石3例,膽總管結石1例。治法: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為主。患者取俯臥位,術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魚際,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進行按揉,每次10~20分鐘,日2次,5日為1療程。部分患者在背部壓痛區結合拔火罐。結果:有效40例,無效5例(均伴有肝膽結石,經按摩后疼痛雖緩解,但維持時間較短)。(7)膽石癥按摩四法: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壓痛點及兩側膽囊穴,用點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鐘。第二法:左背部壓痛點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轉復位。第三法:沿背部兩側膀胱經用推法治療,約6分鐘,再按膽俞、肝俞、膈俞各1分鐘,最后用擦法治療背部膀胱經,以透熱為度。第四法:在兩側脅肋部用擦法治療,以微微透熱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兩側章門、期門各1分鐘,以酸脹為度。
2024-10-22 0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