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中醫治療子宮內膜增生,通常從調理氣血、化瘀散結、健脾補腎、清熱利濕、疏肝理氣等方面入手,通過中藥方劑、針灸、食療等方法綜合治療。 1. 調理氣血:氣血不暢是子宮內膜增生的常見原因之一。可使用四物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等方劑,以促進氣血運行。 2. 化瘀散結:選用桂枝茯苓丸,幫助消除瘀血和結塊。 3. 健脾補腎:通過服用歸脾湯、六味地黃丸等,增強脾腎功能,改善體質。 4. 清熱利濕:使用龍膽瀉肝湯,清除體內濕熱,緩解相關癥狀。 5. 疏肝理氣:逍遙丸能疏解肝氣,使氣血調和。 6. 針灸治療:針刺足三里、關元、氣海等穴位,調節經絡氣血。 7. 食療輔助:多食用山藥、薏米、紅棗等,有助于病情恢復。 中醫治療子宮內膜增生注重整體調理,個體差異較大,需在專業中醫指導下進行治療,并定期復查。
2024-10-21 17: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好,可以的,若有疑問歡迎繼續咨詢祝您健康
2024-10-21 17: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
2024-10-21 17: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鞘膜積液是小兒陰囊部最常見的疾患之一,常出現單側陰囊逐漸腫大,腫物可呈卵圓形或梨形,觸之有彈性和囊性感,一般不疼痛,可有墜脹不適,用手電筒照射腫物有透明感。 鞘膜最初是腹膜的一部分,在胚胎時期,睪丸開始位于腹腔內,隨著胚胎的發育,睪丸帶著兩層腹膜逐漸下降,至第7~9個月時降到陰囊。兩層腹膜分別形成睪丸的兩層鞘膜,鞘膜與腹膜相連的小管稱為腹膜鞘突。胎兒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腹膜鞘突很快關閉,睪丸的兩層鞘膜之間形成的鞘膜囊不再與腹腔相通。在正常情況下,鞘膜囊內含有少量液體,鞘膜的滲出與吸收維持相對的平衡狀態。小兒的鞘膜積液,大多與先天因素有關,如果出生后腹膜鞘突發生部分閉塞或不完全閉塞,形成一個細小管道與腹膜相通,腹腔液體通過細小管道流出便形成鞘膜積液。 嬰幼兒的鞘膜積液一般不會引起并發癥,而且1歲以內仍有自行閉合消退的可能。但如果1歲以后仍然存在,可考慮手術根治,時間可選擇在兩歲以后至上學前。但由于有相當多患兒的鞘膜積液可以自愈,或經非手術療法后痊愈,所以一般情況下,不必急于做手術,可先隨診觀察,在此間應特別注意防護,不要傷到孩子的睪丸,以減少腫大的鞘膜囊受到損傷的機會。 鞘膜積液屬于中醫“水疝”、“陰腫”的范疇,俗稱為“水蛋”。中醫認為,此病多因先天不足,脾失健運或腎氣不足,外受寒濕之邪所致。除可請有經驗的中醫大夫診治外,下列一些較簡便有效的方法,可供參考: 1.薏苡仁30~45克,加水濃煎,濾取藥液,加白糖適量,分3~5次服,隔天1劑。 2.母丁香40克,研末過篩,制成粉狀裝瓶備用。用時取藥粉兩克放入患兒肚臍中(高于皮膚0.2厘米),然后蓋上敷料一塊,用膠布十字固定,每隔兩天換藥1次,20天為1個療程。可間隔5~10天行第2個療程。 3.威靈仙15~25克,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成500毫升,取藥汁待降溫至37℃左右泡洗患處,每天洗2~4次。每劑藥可連用兩天,一般用藥3劑可見效。 4.茴香100克,橘核100克,食鹽10克,置入鐵鍋內微火炒熱(勿令焦黑),裝入預制之布袋內,干敷,藥涼后可再炒再敷,每次敷4~5回,每日1~2次。用畢,將藥倒在大盤內陰干,每劑藥可用5天。
2024-10-21 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