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品行障礙是一種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常見的精神障礙,表現為反復而持久的反社會、攻擊性或違背社會規范和道德準則的行為。其成因復雜,包括家庭環境、心理因素、神經生物學因素、社會環境和個體自身性格等。 1.家庭環境: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如過度溺愛、嚴厲懲罰、家庭關系不和諧等,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品行障礙。 2.心理因素:孩子存在情緒調節困難、沖動控制能力差、認知偏差等心理問題,易引發品行障礙。 3.神經生物學因素:大腦神經遞質失衡、遺傳因素等生理方面的問題,可能增加品行障礙的發生風險。 4.社會環境:不良的同伴關系、接觸暴力或犯罪行為的環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5.個體自身性格:具有較強攻擊性、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的性格特點,容易出現品行障礙。 總之,品行障礙對兒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有嚴重影響。一旦發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通過心理治療、家庭治療和必要的藥物治療等綜合手段,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促進其健康成長。
2024-10-13 2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