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發癥,表現為皮膚瘙癢、黃疸等,對胎兒有不良影響,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激素、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密切監測。 1. 病因:孕婦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影響膽汁代謝;遺傳因素,如某些基因變異;環境因素,如季節變化、飲食等。 2. 癥狀:皮膚瘙癢,多從手掌、腳掌開始,逐漸蔓延至全身;黃疸,皮膚、鞏膜發黃。 3. 對胎兒影響:可能引起胎兒窘迫、早產、羊水胎糞污染等。 4. 檢查:血清膽汁酸水平升高是主要診斷指標,還可能有肝功能異常。 5. 治療:常用藥物有熊去氧膽酸、S-腺苷蛋氨酸、地塞米松等。同時,要密切監測胎兒情況,適時終止妊娠。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需要孕婦高度重視,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監測,以保障自身和胎兒的健康。
2024-10-21 18: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對孕婦無明顯危害,也不會遺留慢性肝臟病損,瘙癢和黃疸通常于產后1~2周可自行消退。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治療方法是什么?一旦發現胎兒存在宮內險情,及時處理,搶救胎兒。妊娠達到37孕周后,應及時予以終止妊娠,以免在延長孕期過程中,發生胎兒宮內猝死的嚴重后果。分娩過程中,應加強胎兒監護,預防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并作好新生兒搶救的準備。對合并有胎兒宮內窘迫或其他高危因素者可酌情采取剖宮產術結束分娩,以確保新生兒的良好預后。什么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一種與妊娠有關的疾病,多發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特征,早產率及圍產兒死亡率高,其發病與雌激素有密切關系,現已廣泛地引起臨床的重視。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癥狀有哪些?手掌和腳掌是瘙癢的常見部位,瘙癢都持續至分娩,大多數在分娩后2天消失,少數名1周左右消失,持續至2周以上者罕見。黃疸程度一般輕度,有時僅角膜輕度參染。黃殖持續至分娩后數日內消退,個別可持續走產后1月以上;在將發生黃值的前后,患者尿色變深,糞便色變淺。其他癥狀發生嘔吐、乏力、胃納不佳等癥狀者極少。
2024-10-21 18: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發癥,臨床上以皮膚瘙癢和膽汁酸升高為特征,主要危害胎兒,使圍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該病對妊娠最大的危害是發生難以預測的胎兒突然死亡,該風險與病情程度相關。本病具有復發性,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藥時常會復發。ICP發病率0.8%~12.0%,有明顯地域和種族差異,國內上海和四川省發病率較高。什么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一種與妊娠有關的疾病,多發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特征,早產率及圍產兒死亡率高,其發病與雌激素有密切關系,現已廣泛地引起臨床的重視。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癥狀有哪些?手掌和腳掌是瘙癢的常見部位,瘙癢都持續至分娩,大多數在分娩后2天消失,少數名1周左右消失,持續至2周以上者罕見。黃疸程度一般輕度,有時僅角膜輕度參染。黃殖持續至分娩后數日內消退,個別可持續走產后1月以上;在將發生黃值的前后,患者尿色變深,糞便色變淺。其他癥狀發生嘔吐、乏力、胃納不佳等癥狀者極少。
2024-10-21 18:1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發癥,臨床上以皮膚瘙癢和膽汁酸升高為特征,主要危害胎兒,使圍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該病對妊娠最大的危害是發生難以預測的胎兒突然死亡,該風險與病情程度相關。本病具有復發性,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藥時常會復發。ICP發病率0.8%~12.0%,有明顯地域和種族差異,國內上海和四川省發病率較高。什么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一種與妊娠有關的疾病,多發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特征,早產率及圍產兒死亡率高,其發病與雌激素有密切關系,現已廣泛地引起臨床的重視。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癥狀有哪些?手掌和腳掌是瘙癢的常見部位,瘙癢都持續至分娩,大多數在分娩后2天消失,少數名1周左右消失,持續至2周以上者罕見。黃疸程度一般輕度,有時僅角膜輕度參染。黃殖持續至分娩后數日內消退,個別可持續走產后1月以上;在將發生黃值的前后,患者尿色變深,糞便色變淺。其他癥狀發生嘔吐、乏力、胃納不佳等癥狀者極少。
2024-10-21 18:1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一種與妊娠有關的疾病,多發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特征,故曾有“妊娠瘙癢癥”和“妊娠特發性黃疸”之稱。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病因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妊娠后體內雌激素代謝失調有關。妊娠后,孕婦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造成某些孕婦肝細胞內酶的異常,導致膽鹽代謝能力的改變,造成肝內膽汁淤積。當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時,就可出現黃疸。又由于膽鹽存積于皮下,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就產生了瘙癢癥狀。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有家族性的特點,常常母女或姐妹都會發病。本病國內發生率約為2%~4%。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對孕婦無明顯危害,也不會遺留慢性肝臟病損,瘙癢和黃疸通常于產后1~2周可自行消退。部分產婦可因腸道內膽汁酸減少,影響維生素K的吸收,引起某些凝血因子合成減少,發生產后出血。本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對圍產兒的不良影響。膽酸可以刺激子宮及蛻膜釋放前列腺素,過早激發子宮收縮,引起早產。資料顯示,本病引起的早產發生率約為36%。由于膽酸的影響還可引起胎盤絨毛間隙體積減少、滋養細胞水腫等病理改變,造成母兒間氧和營養物質交換的障礙,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宮內缺氧,甚至可發生胎死宮內的嚴重后果。胎兒的宮內死亡常常是突然發生的,難以預測。資料顯示,本病圍產兒的死亡率約為正常妊娠者的6~10倍。由于本病對圍產兒的嚴重危害,已將本病列為高危妊娠,以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對可疑者應及時作肝功能和血清膽酸的測定。本病孕婦的血清轉氨酶可輕度或中度升高,上升的幅度約為正常值的2~3倍。血清膽酸增高是診斷本病的敏感指標,其升高的幅度??蔀檎T袐D的10~100倍,而且,血清膽酸的增高比瘙癢、黃疸的發生時間要早,所以,不少醫院常在妊娠28~30周時,常規檢測血清膽酸,作為對肝內膽汁淤積癥的篩查,以便早期撿出本病,及時采取醫治措施。本病確診后,可服用消膽胺、苯巴比妥或地塞米松等藥物,中藥茵陳湯加減也有較好治療效果,可以降低血中膽酸水平及其對母兒的不良影響。除藥物治療外,還需注意休息,取左側臥位以增加胎盤血流量,改善胎兒宮內缺氧的狀況。并且應認真進行胎動計數,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小時。按時進行產前檢查,加強胎兒電子監護及腹部B超檢查,以監測胎盤功能和胎兒情況。妊娠35周后應住院監護胎兒安危,一旦發現胎兒存在宮內險情,及時處理,搶救胎兒。妊娠達到37孕周后,應及時予以終止妊娠,以免在延長孕期過程中,發生胎兒宮內猝死的嚴重后果。分娩過程中,應加強胎兒監護,預防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并作好新生兒搶救的準備。對合并有胎兒宮內窘迫或其他高危因素者可酌情采取剖宮產術結束分娩,以確保新生兒的良好預后。
2024-10-22 0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