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寶寶睡覺多汗可能由環境因素、生理因素、疾病因素、營養缺乏、藥物因素等導致。 1.環境因素:室內溫度過高、蓋被過厚等會使寶寶出汗增多。家長應注意調節室內溫度和寶寶的被褥厚度。 2.生理因素:寶寶新陳代謝旺盛,在入睡后一段時間內出汗較多,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3.疾病因素:如佝僂病,由于維生素 D 缺乏,影響鈣磷代謝,導致神經興奮性增高,容易多汗。還有結核病,也可能出現盜汗癥狀。 4.營養缺乏:缺鈣、缺鋅等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和代謝功能,導致多汗。 5.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可能引起多汗,如解熱鎮痛藥。 總之,如果寶寶睡覺多汗情況持續存在或伴有其他異常癥狀,如煩躁、哭鬧、消瘦等,建議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治療。
2024-10-21 18:2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您的敘述5個半月的寶寶睡覺枕頭總是濕的、睡覺盜汗的情況,是典型的小兒缺鈣的范疇,本人建議孩子年齡太小只有5個半月,消化系統還未成熟,食補為上策.如孩子缺鈣不嚴重建議不要用藥補.缺鈣癥狀為不易入睡,不易進入深睡狀態,易驚醒,入睡后多汗,腹瀉,抽筋,胸骨疼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偏食白天煩躁,坐立不安、智力發育遲,牙齒排列稀疏,牙齒呈黑尖形或鋸齒形,頭發稀疏,健康狀況不好,容易感冒等.個人建議,考慮到孩子太小只有5個半月,孩子補鈣還是食療為上策,您可以及時給1歲后的孩子提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魚,蝦皮,海帶,排骨湯,同時多吃含維生素B豐富的食物,如豬肝,羊肝,牛肝,來促進鈣的吸收.一般情況下,缺鈣較輕的患兒在食補后即可改善缺鈣癥狀.如果癥狀較重,可補充維生素B和鈣劑.祝寶寶身體健康.
2024-10-21 18:2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寶寶睡覺多汗首先要考慮缺鈣,在治療上建議使用三精牌葡萄糖酸鈣口服液進行治療較好,同時可加用魚肝油,多接受陽光照射也是有好處的可促進鈣質吸收的另外可吃些中成藥或湯劑以協助止汗。如用太子參15克,炙黃芪15克,紅棗6-8只,煎湯口服。沖服黃芪顆粒沖劑,不必煎。有佝僂病的寶寶可以沖服龍牡壯骨沖劑等。
2024-10-21 18:2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睡眠多汗多與低鈣有關,食欲不振可能缺鋅。意見建議:主要還是要防止維生素A過量引起的這種情況,如果已經服用魚肝油很長時間了,需要馬上停掉。補鈣以服用單方維D最好,不要長期使用魚肝油,以免維A過量。可以去查個微量元素,確定一下何種元素缺乏,對癥補充。
2024-10-21 18:2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小寶寶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見的,并非都是體質虛弱、身體有病的癥狀。不少家長認為是孩子體質虛弱,因而虛汗不斷。其實,有相當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見于頭和頸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時內發生,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嬰幼兒期由于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后頭部也可出汗。所謂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長往往習慣于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后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另外,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也是小兒睡眠時出汗的原因,這些都屬于生理性的出汗。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兒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如佝僂病的出汗,表現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兒頭部明顯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發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發,醫學上稱之為“枕禿”,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佝僂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假如小兒不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數是有病的表現,最常見者是結核病。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如低熱、疲乏無力、食欲減退、面頰潮紅等。結核病的病兒白天活動時易出汗稱為虛汗,夜間的出汗稱為盜汗。如懷疑孩子感染了結核,應做肺部X線檢查或做結核菌素試驗以便及時診斷、及時治療。體質弱的小兒常常在白天活動時或夜間入睡后,在頭、胸、背部成片狀出汗。往往是由于喂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發生營養不良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喂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欲,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采用中醫中藥調理脾胃不合。因此,對小兒睡眠中的出汗,應仔細區別,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治療。另附上幼兒睡覺出現的其它相關狀況和分析:你自己研究對比一下~~正常的嬰兒在睡眠時比較安靜舒坦,呼吸均勻而沒有聲響,有時小臉蛋上會出現一些有趣的表情。但是如果嬰兒有以下狀況出現,父母應該高度重視。癥狀一:嬰兒在剛入睡時或即將醒時滿頭大汗。專家提醒:可以說大多數嬰兒夜間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適的表現,就要注意觀察,加強護理,必要時去醫院檢查冶療。比如嬰兒伴有四方頭、出牙晚、囟門關閉太遲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僂病。癥狀二:嬰兒夜間睡覺前煩躁,入睡后全身干澀,面頰發紅,呼吸急促,脈搏增快,超過110次/分。專家提醒:這預示著嬰兒即將發燒。應該注意嬰兒是否有感冒癥狀或腹瀉癥狀,另外注意給他補充水分。如果嬰兒真有發燒癥狀出現,即應采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溫方式。癥狀三:嬰兒睡眠時哭鬧,時常搖頭、抓耳,有時還發燒。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濕疹或是中耳炎。應該及時檢查嬰兒的耳道有無紅腫現象,皮膚是否有紅點出現,如果有的話,及時將嬰兒送醫院診治。癥狀四:嬰兒睡覺時四肢抖動。專家提醒:這一般是白天過度疲勞所引起的,不必擔心。需要注意的是,嬰兒睡覺時聽到較大響聲而抖動是正常反應;相反,若是毫無反應,而且平日愛睡覺,則當心可能是耳聾。癥狀五:嬰兒睡覺后不斷地咀嚼。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得了蛔蟲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若是蛔蟲病可用嬰兒專用的驅蟲藥驅除;若是排除了蛔蟲病,則應該合理安排嬰兒的飲食。癥狀六:嬰兒睡著后手指或腳指抽動且腫脹。專家提醒:這時父母要仔細檢查一下嬰兒的手指,看它是否被頭發或其他纖維絲纏住,或被蚊蟲叮咬的痕跡。癥狀七:嬰兒不能睡得沉,經常翻動身體。專家提醒:其實小寶寶入睡后在床上翻滾的現象較為常見。有時被子墊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會影響嬰兒的睡眠質量。有些家長怕小兒睡覺時冷,讓他穿著衣服睡覺,小兒感到不適,于是翻來滾去。有的家長總是擔心小兒吃不飽,晚上睡前還讓他吃很多的東西,使得小兒睡覺后肚子總是脹得難受,所以睡覺睡不踏實。癥狀八:嬰兒經常在睡著后突然大聲啼哭。專家提醒:這在醫學上稱為嬰兒夜間驚恐癥。如果孩子沒有疾病,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驚恐、勞累等引起的。所以平時不要嚇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靜愉快的情緒。總之,嬰兒仍處于不能表達自己喜惡的時期,家長除給他安排好足夠的睡眠時間外,應當在嬰兒睡覺時多觀察他的異常變化防止延誤病情。8--9個月的嬰兒白天一般睡2--3次,持續時間2--6小時,夜間睡10個小時,共計14--15個小時。睡眠時間過少,影響嬰兒身體發育;睡眠時間過長,影響活動時間,使嬰兒智力發展延緩
2024-10-22 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