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嬰兒毛細支氣管炎主要由病毒感染、過敏反應、呼吸道合胞病毒、環境因素、免疫功能不完善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等。 1.病毒感染:常見的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可損傷呼吸道黏膜,引發炎癥。 2.過敏反應:嬰兒對某些物質過敏,如花粉、塵螨等,可能導致毛細支氣管炎癥。 3.呼吸道合胞病毒:這是引起嬰兒毛細支氣管炎的重要病原,可引起氣道阻塞和炎癥。 4.環境因素:空氣污染、寒冷干燥的氣候等,刺激呼吸道,增加發病風險。 5.免疫功能不完善:嬰兒自身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抵御病原體的能力較弱。 總之,嬰兒毛細支氣管炎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家長應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帶孩子去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一旦發現孩子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帶其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3 12: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小兒支氣管炎大多為急性支氣管炎,而且多為病毒感染所致。一般病情不重,雖然有發熱、咳嗽、干咳、甚至咳嗽有痰,但常于7~10天內痊愈。但可反復發生支氣管炎,甚至轉為支氣管肺炎。有先天性心臟病左向右分流型,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的嬰幼兒,通常更易反復發生支氣管炎。百日咳細菌引起的支氣管炎,有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吐痰的顯著特點,通常先有陣咳、后出現雞鳴樣回聲,甚至咳吐、發紺,由于百—白—破預防針的普遍接種,如今百日咳已經很少見了,病情也輕多了,病程也不到100天了。小兒支氣管炎很少轉變成慢性支氣管炎,更少發展為肺源性心臟病或支氣管擴張癥。總的來說,小兒支氣管炎的預后還是比較好的,容易治療并痊愈。1.休息與保暖患兒應減少活動,增加休息時間,臥床時頭胸部稍提高,使呼吸通暢。室內空氣新鮮,保持適宜的溫濕度,避免對流風。2.保證充足的水分及營養供給鼓勵患兒多飲水,必要時由靜脈補充。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飲食,發熱期間進食流質或半流質為宜。3.保持口腔清潔由于患兒發熱、咳嗽、痰多且粘稠,咳嗽劇烈時可引起嘔吐,故要保持口腔衛生,以增加舒適感,增進食欲,促進毒素的排泄。嬰幼兒可在進食后喂適量開水,以清潔口腔。年長兒應在晨起、餐后、睡前漱洗口腔。4.發熱護理熱度不高不需特殊處理,高熱時要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措施(參閱本章第二節高熱的護理),防止發生驚厥。5.觀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質及能否有效地咳出痰液指導并鼓勵患兒有效咳嗽;若痰液粘稠可適當提高病室濕度,室內溫度宜維持在60%左右,以濕化空氣,稀釋分泌物,也可采用超聲霧化吸入或蒸氣吸入;對于咳嗽無力的患兒,宜經常更換體位,拍背,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促進炎癥消散;如果分泌物多,影響呼吸時,要用吸引器,及時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有咳喘癥狀者可給予氧氣吸入。6.健康教育加強營養,適當開展戶外活動,進行體格鍛煉,增強機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服,避免受涼或過熱。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不要讓小孩到公共場所,以免交叉感染。積極預防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和各種傳染病,按時預防接種,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2024-10-13 12:5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急性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嬰幼兒較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僅見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1],特別是1~6個月的小嬰兒,病變主要發生在細小支氣管,但肺泡也可受累,因此它屬于特殊類型的肺炎.北方多數病例發生在冬春季,南方地區夏秋季也有發病.可有小范圍的流行,暴發流行時則稱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或稱流行性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主要為氧療,控制喘憋,病原治療及免疫療法. 1,氧療 所有本病患兒運有低氧血癥,因此重癥患兒可采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導管給氧,面罩或氧帳等. 2,控制喘憋 可用異丙嗪和氯丙嗪,各1mg/(mg.次)肌注或口服,具有止喘,鎮咳和鎮靜的作用,也可使用氨茶堿口服,靜脈滴注或保留灌腸,重癥患兒可用沙丁胺醇(喘樂寧)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用于嚴重的喘憋發作或其他治療不能控制者,琥珀酸氫化可的松5—10mg/(kg.d)或甲基潑尼松龍1—2mg/(kg.d)數小時內靜脈滴入. 3,抗病原體藥物治療 如系病毒感染所致,可用三氮唑核苷靜脈滴注或霧化吸入,亦可試用α—干擾素肌注,但其療效均不肯定.懷疑支原體感染者可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細菌感染者應用適當的抗生素. 4,生物制品治療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400mg/(kg.d),連續3—5天,可緩解臨床癥狀,減少患兒排毒量和縮短排毒期限.靜脈注射抗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RSV—IVIG)的療效與IVIG相當,最近生產的抗RSV無單克隆抗體對高危嬰兒(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免疫缺陷病)和毛細支氣管炎后反復喘息發作者的預防效果確切,但容易導致RSV發生基因突變,而對該單克隆抗體產生抗性. 5,其他 保證液體攝入量,糾正酸中毒,并及時發現和處理呼吸衰竭及其他生命體征危象.
2024-10-13 12: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遵醫囑給患兒按時間用藥并做好家庭護理:一、保暖:溫度變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氣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氣管炎病情,因此,愛長要隨氣溫變化及時給患兒增減衣物,尤其是睡眠時要給患兒蓋好被子,使體溫保持在36.5℃以上。二、多喂水:小兒支氣管炎時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水分蒸發較大,應注意給患兒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鹽水補充,也可用米湯、蛋湯補給。飲食以半流質為主,以增加體內水分,滿足機體需要。三、營養充分:小兒患支氣管炎時營養物質消耗較大,加之發熱及細菌毒素影響胃腸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兒體內營養缺乏是不容忽視的。對此,家長對患兒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給予清淡、營養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如稀飯、煮透的面條、雞蛋羹、新鮮蔬菜、水果汁等。四、翻身拍背:患兒咳嗽、咳痰時,表明支氣管內分泌物增多,為促進分泌物順利排出,可用霧化吸入劑幫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鐘。如果是嬰幼兒,除拍背外,還應幫助翻身,每1-2小時一次,使患兒保持半臥位,有利痰液排出。五、退熱;小兒支氣管炎時多為中低熱,如果體溫在38.5攝氏度以下,一般無需給予退熱藥,主要針對病因治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體溫高,較大兒童可予物理降溫,即用冷毛巾頭部濕敷或用溫水擦澡,但幼兒不宜采用此方法,必要時應用藥物降溫。
2024-10-13 12:5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急性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嬰幼兒較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僅見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特別是1~6個月的小嬰兒,病變主要發生在細小支氣管,但肺泡也可受累,因此它屬于特殊類型的肺炎。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主要為氧療、控制喘憋、病原治療及免疫療法。 1、氧療 所有本病患兒運有低氧血癥,因此重癥患兒可采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導管給氧,面罩或氧帳等。 2、控制喘憋 可用異丙嗪和氯丙嗪,各1mg/(mg.次)肌注或口服,具有止喘,鎮咳和鎮靜的作用,也可使用氨茶堿口服、靜脈滴注或保留灌腸,重癥患兒可用沙丁胺醇(喘樂寧)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用于嚴重的喘憋發作或其他治療不能控制者,琥珀酸氫化可的松5—10mg/(kg.d)或甲基潑尼松龍1—2mg/(kg.d)數小時內靜脈滴入。 3、抗病原體藥物治療 如系病毒感染所致,可用三氮唑核苷靜脈滴注或霧化吸入,亦可試用α—干擾素肌注,但其療效均不肯定。懷疑支原體感染者可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細菌感染者應用適當的抗生素。 4、生物制品治療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400mg/(kg.d),連續3—5天,可緩解臨床癥狀,減少患兒排毒量和縮短排毒期限。靜脈注射抗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RSV—IVIG)的療效與IVIG相當,最近生產的抗RSV無單克隆抗體對高危嬰兒(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免疫缺陷病)和毛細支氣管炎后反復喘息發作者的預防效果確切,但容易導致RSV發生基因突變,而對該單克隆抗體產生抗性。 5、其他 保證液體攝入量,糾正酸中毒,并及時發現和處理呼吸衰竭及其他生命體征危象。護理上:1、環境的調整:保持病室環境舒適,空氣流通,中央空調溫度22~24,濕度55%~65%,保持患兒安靜,各種治療護理集中進行,減少耗氧量。 2、氧療法:對氣促,發紺,低氧血癥(動脈血氣分析;血氧分壓在4.7~9.3Kpa,二氧化碳分壓在6.6~12Kpa)患兒給予氧療,中心供氧濃度;1~3歲0.5升/分,4~7歲1升/分7歲以上1.5升/分。重度缺氧2升以上,面罩或頭罩吸氧4~6升/分。同時注意用氧安全。密切觀察呼吸,面色,神志,意識,紫紺等隨時調整給氧濃度。 3、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要保持呼吸道通暢。 4、發熱的護理: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四肢肌張力等,有高熱驚厥史預防抽搐的發生,加床檔防墜床。主要采取物理降溫,例溫水擦浴,冰袋冷敷,冷鹽水灌腸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預防感冒。必要時靜脈補充足夠的水份。 5、補充營養和水分:飲食宜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多飲水,流質飲食為主,指導家屬準確添加輔食,如水果汁。蔬菜水及其他營養物。并觀察消化吸收情況。 6、遵醫囑用藥,嚴格控制輸液速度,使用輸液泵。 7、基礎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喂奶進食后多飲水,清潔口腔,預防口腔炎,鵝口瘡,促進食欲,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定時翻身,檢查受壓部位皮膚情況,預防褥瘡。
2024-10-13 12:01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