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孕婦血小板減少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妊娠相關的生理性變化、免疫因素、感染、營養缺乏、血液系統疾病等。 1. 妊娠相關的生理性變化:懷孕后,孕婦體內激素水平改變,可能導致血小板輕度減少,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定期監測即可。 2.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產生抗體破壞血小板。需積極治療原發病。 3. 感染:病毒或細菌感染,影響血小板生成。應針對病原體進行抗感染治療。 4. 營養缺乏:缺乏維生素 B12、葉酸等,影響造血功能。及時補充相應營養素。 5. 血液系統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需專科治療。 孕婦血小板減少需要重視,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并在醫生指導下采取相應措施。定期復查血小板水平,以保障母嬰安全。
2024-10-13 13: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血小板對毛細血管壁有營養和支持作用,血小板數量減少時,毛細血管易破裂,皮膚、粘膜就會出現出血點。(紫癜) 血小板是由骨髓產生的,在血液中的壽命大約是7-10天,主要由脾臟破壞。正常婦女血小板為(100-300)X10/L,妊娠后血小板數目、外形、功能均無明顯改變。如合并血小板減少性疾病,就是血小板減少癥,一般表現為皮膚及粘膜出血,體表可見出血點,或皮下成片出血而成紫斑,刷牙時牙齦、口腔出血,或者是便血尿血等。出血反復發生,可引起貧血。 如發現自己身上有皮下出血點或粘膜出血,不可大意應及時到醫院治療。此外還應作如下措施: 1、多吃紅棗、連衣花生、桂圓等。 2、不用會損傷血小板的藥物,如阿斯匹林等。 3、避免外傷。 4、提早入院待產,做好輸血、補充血小板的準備。分娩中盡量避免產道撕裂,預防產后出血和產后感染。
2024-10-13 13:2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您好,孕婦如合并血小板減少性疾病,就是血小板減少癥,一般表現為皮膚及粘膜出血,體表可見出血點,或皮下成片出血而成紫斑,刷牙時牙齦、口腔出血,或者是便血尿血等。出血反復發生,可引起貧血。孕婦如發現自己身上有皮下出血點或粘膜出血,不可大意應及時到醫院治療。此外還應作如下措施:1、多吃紅棗、連衣花生、桂圓等。2、不用會損傷血小板的藥物,如阿斯匹林等。3、避免外傷。4、提早入院待產,做好輸血、補充血小板的準備。分娩中盡量避免產道撕裂,預防產后出血和產后感染。不要臺擔心,堅持觀察自己如發現應該及時檢查。
2024-10-13 13:2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1.多吃紅棗、連衣花生、桂圓等。 2.不用會損傷血小板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 3.避免外傷。 4.提早入院待產,做好輸血、補充血小板的準備。- 5.分娩中盡量避免產道撕裂,預防產后出血和產后感染。
2024-10-13 13:2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血小板主要的功能是形成血小板血栓,幫助止血,同時在血管性及凝血性止血過程中也起協同及調節作用。因此孕婦發生血小板減少時,輕者可引起孕婦皮膚粘膜出血,重者則引起顱內出血,甚至引起胎兒顱內出血,造成死胎、早產及胎兒出生后相應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對孕婦妊娠期發生血小板減少時,不能掉以輕心。應及時找有關專家咨詢,明確血小板減少的原因。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類型。首先,目前約有10%的孕婦在妊娠期發生血小板減少,而其中75%屬偶然性血小板減少癥或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該病目前認為屬于生理性,其特點為血小板減少程度較輕,一般大于70×109/L,往往于妊娠晚期出現,在臨床上無明顯出血癥狀,對孕婦及胎兒均無明顯影響,可放心地繼續妊娠。其次是特發性血小板性紫癜,該病是引起早期妊娠血小板減少的常見原因,也是引起早產、死胎等嚴重并發癥的原因之一,因為母親體內的抗自身血小板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造成胎兒血小板減少,對于這類病人一定要到醫院及時診治。還有其他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如先兆子癇、HELLP綜合癥、HIV感染、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及藥物因素所致者等,這些都有相關的伴隨癥狀,需要特殊檢查以明確診斷。對于發生了血小板減少的孕婦最好到醫院找相關專家咨詢,根據病因及早作出選擇,真正做到計劃優生。
2024-10-13 2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