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預防常見疾病,要從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增強免疫力、定期體檢、合理飲食、適度運動等方面入手。 1.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轉。 2. 增強免疫力:通過均衡營養攝入,補充維生素 C、維生素 D 等,還可接種疫苗,如流感疫苗。 3. 定期體檢: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能早期發現潛在疾病,如血常規、肝腎功能檢查等。 4. 合理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辛辣、高糖食物,控制鹽的攝入量。 5. 適度運動:如慢跑、游泳、瑜伽等,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身體抵抗力。 總之,預防常見疾病需要綜合多種措施,長期堅持,才能有效降低患病風險,保持身體健康。
2024-10-13 14: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邵琴 醫師
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醫院
其他
內科
-
鈉不等同于鹽,鹽指的是氯化鈉,這個其實是個數學化學問題,算法我已經回答過你了,至于你奶粉的鈉是否超標這個問題需要看食品衛生標準,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就你這樣的奶粉,你一天吃400g-500g,其中所含的鈉的含量才是人體一天的正常生理需要量,所以你可以放心吃,當然你的奶粉其他質量方面要沒有問題,還有,說句不專業的話,現在這個社會,放心的食品很少了,但是我們不得不吃,所以你不要糾結這個問題,就鈉鹽這個問題,你的奶粉是安全的。
2024-10-13 14:1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根據你的描述,盆腔積液是由于長期的炎癥刺激所致,可以引起月經失調,建議:最好到正規的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明確診斷,對癥治療。治療盆腔積液可以使用:西醫治療;中醫治療;抽取積液。盆腔積液是可以徹底治愈的,但必須在查清致病菌的基礎上,才能夠有效治療。要確定盆腔炎的致病菌,應通過特殊的化驗檢查,然后對癥用藥。
2024-10-13 14:1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呵呵,寶媽太客氣了哈。都不知道有沒有幫上你的忙呢。
2024-10-13 14:19
-
-
網友 匿名追問:2019-03-13 21:07
蒲公英要腹多久謝謝醫生
-
網友 匿名追問:2019-03-13 21:07
蒲公英要腹多久被蜜蜂蟄了
-
吳化忠醫生對該追問進行回答:2019-03-14 07:30
-
吳化忠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0 0 -
你好,對于你目前的使用的時間,主要是根據你的病情而決定的,如果沒有不適癥狀,可以及時的停用的了。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每值經行前后或正值經期,出現感冒癥狀,經后逐漸緩解者,稱“經行感冒”.病因病機 1.風寒素體虛弱,衛陽不足,經行氣血益虛,衛氣不固,風寒之邪乘虛侵襲肌表腠理,不得宣散,皮毛閉塞,風寒束表而出現一系列風寒表證. 2.風熱素體不健,或陽盛之體,或內有伏熱或痰熱,經行血下,腠理疏而不密,風熱外襲,或風邪與內熱相結,郁于肌表,醫學教育網整理發為風熱感冒之證. 3.邪入少陽素體虛弱,經行之后,抗病能力更加降低,外邪犯表后很快內犯少陽,出現寒熱往來之少陽證.建議中醫治療,效果不錯吶!成藥便方.①傷風散,每服10克,日服3次(適用于風寒感冒者).②銀翹解毒丸,每服9克,日服2次(適用于風熱感冒者).③桑菊感冒片,每服6片,日服3次(適用于風熱感冒而肺氣不宣者).④九味羌活丸,每服9克,日服2次(適且于表寒里熱者).⑤小柴胡丸,每服9克,日服3次(適用于邪入少陽者).分型 1.風寒證 主要證候:每至經行期間,發熱,惡寒,無汗,鼻塞流涕,咽喉癢痛,咳嗽痰稀,頭痛身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經血凈后,諸證漸愈. 治法:解表散寒,和血調經. 主方:荊穗四物湯. 2.風熱證 主要證候:每于經行期間,發熱身痛,微惡風,頭痛汗出,鼻塞咳嗽,痰稠,口渴欲飲;舌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和血調經. 主方:桑菊飲. 3.邪入少陽證 主要證候:每于經期即出現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心煩欲嘔,頭暈目眩,默默不欲飲食;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數. 治法:和解表里. 主方:小柴胡湯.建議你找個中醫大夫對癥開一下方飲食療法①大蔥20克,生姜10克,白蘿卜100克.做湯食用(適用于風寒感冒者).②桑葉15克,白菜根1個,白蘿卜200克.水煎代茶飲(適用于風熱感冒者).③茶葉10克,鮮冬青葉60克.水煎代茶飲(適用于各型患者).
2024-10-13 23:59
-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