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產后抑郁癥的癥狀多樣,包括情緒低落、焦慮、失眠、疲勞、對嬰兒失去興趣等。 1. 情緒低落:產婦會長時間感到悲傷、沮喪,甚至無緣無故哭泣。 2. 焦慮:表現為過度擔心嬰兒的健康、自己的照顧能力以及未來的生活。 3. 失眠:入睡困難、多夢易醒,睡眠質量差。 4. 疲勞:感到身體和精神極度疲倦,缺乏精力。 5. 對嬰兒失去興趣:不愿意照顧嬰兒,缺乏與嬰兒的互動和情感連接。 6. 自我評價降低:覺得自己無能,無法勝任母親的角色。 7. 食欲改變:可能出現食欲不振或暴飲暴食的情況。 8. 注意力不集中:難以集中精力處理日常事務。 產后抑郁癥對產婦和家庭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如果產婦出現上述癥狀,家人應給予關心和支持,同時產婦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方法改善癥狀,恢復身心健康。
2024-10-13 13: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產后抑郁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情緒的改變,最突出的癥狀是持久的情緒低落,表現為表情陰郁,無精打采、困倦、易流淚和哭泣;2、認知改變,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對各種娛樂或令人愉快的事情體驗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責、內疚;3、意志與行為改變,意志活動減低,很難專心致志地工作,盡管他們可能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但很少腳踏實地去做;4、出現失眠、頭痛、身痛、頭昏、眼花、耳鳴等軀體癥狀。產后抑郁癥是女性生產之后,由于性激素、社會角色及心理變化所帶來的身體、情緒、心理等一系列變化,通常在6周內發病,可在3~6個月自行恢復,但嚴重的也可持續1~2年,因為你以上對她的癥狀描述不詳細,所以不能幫助你判斷,建議你可以根據以上我提供的癥狀自己判斷,如果她有以上的癥狀,并且持續2周以上的話就說明她已經患有產后抑郁癥,要及時帶她去接受治療。
2024-10-13 13: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一般產后抑郁癥會表現為情緒癥狀、認知癥狀、供動機癥狀和軀體癥狀。情緒癥狀會表現為一些負性的情緒常常會伴隨著自己;認知癥狀的特點是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同時對自己的未來和前途也不抱什么希望;動機癥狀是自己變得比較的猶豫,不能決斷;軀體癥狀表現為食欲的減退,活動度的下降和各種興趣的減退。你的同事有情緒癥狀,也有一定的認知方面的問題,可能飲食、興趣、活動度和動機也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因此你的同時可能是一個產后抑郁癥。一般這種情況的發生同患者心理素質比較的差,身體素質一般有關。因此在這樣的基礎上,懷孕和生產等現實事件對她的打擊和刺激是比較大的。因此這種疾病是需要積極地藥物治療的,同時也需要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手段來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2024-10-13 13: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主要癥狀為情緒低落、落淚和不明原因的悲傷。但易激惹、焦慮、害怕和恐慌等癥狀在患抑郁癥的產母也很常見。缺乏動力和厭煩情緒也是重要的相關癥狀。PPD的主動神經系統癥狀包括食欲低下、體重減輕、早睡、疲倦和乏力,還可有便秘。在認知方面,PPD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缺乏信心。在較嚴重的病例,還可有自尊心減低、失望感和自覺無用感。對這類病例,應詢問其有無自殺的企圖。其主要表現是抑郁,多于產后2周發病,于產后4~6周癥狀明顯
2024-10-13 13:2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產后抑郁癥的臨床表現主要有:⑴情緒方面,常感到心情壓抑,沮喪,情緒淡漠,行為表現為孤獨,害羞,不愿見人或傷心,流淚,甚至焦慮,恐懼,易怒,每到夜間加重;⑵自我評價降低,自暴自棄,自責,自罪,或表現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戒心,與家人,丈夫關系不協調;⑶創造性思維受損,主動性降低,行為上反應遲鈍,注意力難以集中,工作效率和處理事物的能力下降;⑷對生活缺乏信心,覺得生活無意義,出現厭食,睡眠障礙,易疲倦,性欲減退,還可能伴有一些軀體癥狀,如頭昏頭痛,惡心,胃部灼燒,便秘,呼吸心率加快,泌乳減少等.病情嚴重者甚至絕望,出現自殺或殺嬰的傾向,有時陷于錯亂或昏睡狀態.產婦患產后抑郁癥后,常表現出不愿抱嬰兒或不能正常地給嬰兒喂食及觀察嬰兒,不注意嬰兒的反應,嬰兒的啼哭不能喚起母親注意;由于母親的不正常撫摸,嬰兒有時變得難以管理;母親與嬰兒相處不融洽,母親往往手臂伸直抱孩子,不看嬰兒,忽視嬰兒的交往信號,把嬰兒的笑視為換氣;厭惡孩子或害怕接觸孩子,甚至出現一些妄想,如認為嬰兒是新的救世主?夸大妄想?,認為孩子生病或死亡?疾病妄想?,認為孩子的形狀,大小,色澤發生改變?體象改變?或認為孩子變為野獸?變獸妄想?等.
2024-10-14 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