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腰椎間盤突出是由于腰椎間盤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治療方法包括臥床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中醫治療、手術治療等。 1.臥床休息:患者應嚴格臥床休息,一般需 3 周左右。臥床休息可減輕椎間盤所受壓力,緩解神經受壓癥狀。 2.物理治療:如牽引治療、按摩推拿、紅外線照射等,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盤壓力。 3.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能減輕炎癥反應和疼痛;肌肉松弛劑如氯唑沙宗,可緩解肌肉緊張;脫水劑如甘露醇,能減輕神經根水腫。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4.中醫治療:包括針灸、中藥熏蒸等,通過調節氣血、疏通經絡來改善癥狀。 5.手術治療:適用于癥狀嚴重,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如椎間孔鏡微創手術、椎間盤切除術等。 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應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方法。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024-10-13 13: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下面是一些治療的方法,可以試一下:一、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牽引療法是應用力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系,通過特殊的牽引裝置來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主要作用:(1)起腰部的固定和制動作用:牽引時,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狀態下,受牽拉的腰部處于一個相對固定的正常列線狀態,腰部的運動范圍及幅度較臥床休息和佩帶腰圍時更進一步得以限制,以便于減輕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2)松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于脊神經的受壓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痙攣,這樣不僅導致了腰部的疼痛癥狀,而且還會構成腰椎的列線不正。牽引療法,可以逐漸使腰背肌放松,解除肌肉痙攣。(3)恢復腰椎的正常列線:在牽引時,若將患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線狀,隨著牽引時間的延長,列線不正的現象可以逐步恢復至正常。(4)改善突出物與神經之間的關系: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輕型或早期的患者,牽引療法可使椎間隙逐漸被牽開,而有利于突出物的還納。對于病程相對較長的患者,牽引可合粘連組織和攣縮的韌帶、關節囊牽開使椎管間隙相應增寬,兩側狹窄的椎間孔也可同時被牽開,從而緩解或消除了對神經根的壓迫與刺激,對減輕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較好效果二、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的物理療法急性期常用的物理療法有:(1)短波、超短波療法:在起病的初期,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環,消除可能產生的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減輕因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采用短波、超短波電療法。治療時二個極板可在腰骶部對置或在腰骶部、患腿后側并置。溫熱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鐘。15-20次為1療程。(2)間動電療闔:可用小圓形電極,于腰骶部及沿坐骨宰經走行區逐點治療,密波2-5分鐘;疏刻波5分鐘;間升波5分鐘。每日1-2次,15-20次為1療程。(3)超刺激電流療法:可用兩個812平方厘業大小的電極,一個橫置于骶部,另一個豎放于腰部,接通電源后,盡快把電量調至8-12毫安,待強烈的通電感消失后,在2-7分鐘內把電量再增加到18-23毫安。每次治療時間共1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如有效,可繼續治療至6-12次。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西式手法治療這種手法治療是一種通過操作者的雙手,在患者骨關節部位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被動活動的一種治療方法。它以骨關節的功能解剖為治療基礎,以骨關節活動的生物力學原理為指導,采取相應的手法技術,以達到改善患者骨關節功能、緩解臨床癥狀的目的。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西式手法采用不同的輔助運動或被動生理運動,進行腰椎棘突或關節側的推壓、震動以及腰椎的旋轉、牽拉等手法,操作時可同進采用幾種手法,并根據患者病情應用1、2、3、4四級力度。其中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疼痛劇烈、應激性高的患者可用輕手法;慢性或關節活動功能有所障礙的患者用重手法。時間一般以每秒1-2次的頻率持續45秒、60秒或90秒。強度和時間可酌情選用。每一療程5-10次,2個療程之間休息10-20天。四、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藥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藥物治療一般僅作為以緩解癥狀為主要目的的一種輔助性治療手段。(1)對于疼痛癥狀難以忍受、不能平臥、不能入睡的患者可適當給予抗炎和止痛藥物口服;或者可用解痙鎮痛酊外涂,以緩解局部疼痛。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施行其它康復治療方法。(2)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脊神經根袖處水腫較為明顯,這不僅是引起劇烈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繼發性蛛網膜粘連。為了消除局部的反應性水腫,可靜脈滴注類固醇類藥物,服服雙氫克尿塞等利尿劑,靜脈加壓滴注甘露醇等脫水劑。(3)對于在退行性改變基礎上發生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可以服用硫酸軟骨素A(康得靈),每日3次,每次8-12片,連服1個月左右;或者可用復方軟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為硫酸軟骨素A75毫克、制附子浸膏(相當于生藥250毫克)、白芍浸膏(相當于生藥40毫克)、甘草浸膏20毫克。用法用量與硫酸軟骨素A相同。若患者患腰椎間盤突出癥后已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可用維生素E,每日口服300毫克,分1次或3次口服。五、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局部封閉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局部封閉療法有穴位封閉和局部區域性封閉兩種。(1)穴位封閉:兼有針灸及藥物的綜合治療作用,因此,比單純的針灸或單純的藥物治療有更明顯的止痛效果。常用的封閉穴位有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志室、足三里、環跳、委中、承山等穴位。常用的方法:1、2%鹽酸魯卡因注射液4毫升,加醋酸強的松龍1毫升,混勻后,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5-7日封閉1次。3-5次為1療程。2、維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日封閉1次。10次為1療程。3、5%葡萄糖或30%丹參液2-4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日或隔日封閉1次。10-15次為1療程。此外,還有用維生素B1及復方當歸液等作為封閉液進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穴位封閉。(2)局部區域性封閉:可分淺部和深部封閉:1、淺部封閉:封閉范圍包括腰背筋膜、腰肌起止點及棘上韌帶、棘間韌帶。一般要求結合壓痛點及精確的解剖部位進行。
2024-10-13 13:5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牽引療法是應用力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系,通過特殊的牽引裝置來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主要作用:(1)起腰部的固定和制動作用:牽引時,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狀態下,受牽拉的腰部處于一個相對固定的正常列線狀態,腰部的運動范圍及幅度較臥床休息和佩帶腰圍時更進一步得以限制,以便于減輕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2)松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于脊神經的受壓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痙攣,這樣不僅導致了腰部的疼痛癥狀,而且還會構成腰椎的列線不正。牽引療法,可以逐漸使腰背肌放松,解除肌肉痙攣。(3)恢復腰椎的正常列線:在牽引時,若將患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線狀,隨著牽引時間的延長,列線不正的現象可以逐步恢復至正常。(4)改善突出物與神經之間的關系: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輕型或早期的患者,牽引療法可使椎間隙逐漸被牽開,而有利于突出物的還納。對于病程相對較長的患者,牽引可合粘連組織和攣縮的韌帶、關節囊牽開使椎管間隙相應增寬,兩側狹窄的椎間孔也可同時被牽開,從而緩解或消除了對神經根的壓迫與刺激,對減輕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較好效果二、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的物理療法急性期常用的物理療法有:(1)短波、超短波療法:在起病的初期,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環,消除可能產生的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減輕因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采用短波、超短波電療法。治療時二個極板可在腰骶部對置或在腰骶部、患腿后側并置。溫熱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鐘。15-20次為1療程。(2)間動電療闔:可用小圓形電極,于腰骶部及沿坐骨宰經走行區逐點治療,密波2-5分鐘;疏刻波5分鐘;間升波5分鐘。每日1-2次,15-20次為1療程。(3)超刺激電流療法:可用兩個812平方厘業大小的電極,一個橫置于骶部,另一個豎放于腰部,接通電源后,盡快把電量調至8-12毫安,待強烈的通電感消失后,在2-7分鐘內把電量再增加到18-23毫安。每次治療時間共1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如有效,可繼續治療至6-12次。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西式手法治療這種手法治療是一種通過操作者的雙手,在患者骨關節部位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被動活動的一種治療方法。它以骨關節的功能解剖為治療基礎,以骨關節活動的生物力學原理為指導,采取相應的手法技術,以達到改善患者骨關節功能、緩解臨床癥狀的目的。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西式手法采用不同的輔助運動或被動生理運動,進行腰椎棘突或關節側的推壓、震動以及腰椎的旋轉、牽拉等手法,操作時可同進采用幾種手法,并根據患者病情應用1、2、3、4四級力度。其中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疼痛劇烈、應激性高的患者可用輕手法;慢性或關節活動功能有所障礙的患者用重手法。時間一般以每秒1-2次的頻率持續45秒、60秒或90秒。強度和時間可酌情選用。每一療程5-10次,2個療程之間休息10-20天。四、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藥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藥物治療一般僅作為以緩解癥狀為主要目的的一種輔助性治療手段。(1)對于疼痛癥狀難以忍受、不能平臥、不能入睡的患者可適當給予抗炎和止痛藥物口服;或者可用解痙鎮痛酊外涂,以緩解局部疼痛。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施行其它康復治療方法。(2)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脊神經根袖處水腫較為明顯,這不僅是引起劇烈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繼發性蛛網膜粘連。為了消除局部的反應性水腫,可靜脈滴注類固醇類藥物,服服雙氫克尿塞等利尿劑,靜脈加壓滴注甘露醇等脫水劑。(3)對于在退行性改變基礎上發生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可以服用硫酸軟骨素A(康得靈),每日3次,每次8-12片,連服1個月左右;或者可用復方軟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為硫酸軟骨素A75毫克、制附子浸膏(相當于生藥250毫克)、白芍浸膏(相當于生藥40毫克)、甘草浸膏20毫克。用法用量與硫酸軟骨素A相同。若患者患腰椎間盤突出癥后已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可用維生素E,每日口服300毫克,分1次或3次口服。五、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局部封閉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局部封閉療法有穴位封閉和局部區域性封閉兩種。(1)穴位封閉:兼有針灸及藥物的綜合治療作用,因此,比單純的針灸或單純的藥物治療有更明顯的止痛效果。常用的封閉穴位有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志室、足三里、環跳、委中、承山等穴位。常用的方法:1、2%鹽酸魯卡因注射液4毫升,加醋酸強的松龍1毫升,混勻后,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5-7日封閉1次。3-5次為1療程。2、維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日封閉1次。10次為1療程。3、5%葡萄糖或30%丹參液2-4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日或隔日封閉1次。10-15次為1療程。此外,還有用維生素B1及復方當歸液等作為封閉液進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穴位封閉。(2)局部區域性封閉:可分淺部和深部封閉:1、淺部封閉:封閉范圍包括腰背筋膜、腰肌起止點及棘上韌帶、棘間韌帶。一般要求結合壓痛點及精確的解剖部位進行。
2024-10-13 13: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腰椎間盤突出矯正“地基”很關鍵(科技部主管《大眾科技報》2010年1月22日作者:吳華)腰椎間盤突出,是當代社會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而且日趨年輕化,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姿勢性問題是病因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多數是由于長期的不合理姿勢所導致。最初的表現只是姿勢不正彎腰駝背,局部的過度受力,時間久了會造成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形成腰肌勞損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稱姿勢性腰痛,而腰椎間盤突出則是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積累的結果。既然姿勢性問題是病因,那么無論是腰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后的康復,矯正姿勢都是不可或缺的,合理的姿勢是康復運動的基礎和前提。否則,病因的問題不解決,只能是反復發作,惡性循環,越來越重。人的姿勢是一個力學整體,重心的作用至關重要。大家可以自我感覺一下:以最挺拔的姿勢站立,重心一定是位于腳跟部位;而彎腰駝背時,重心一定會前移。從足部解剖結構而言,粗大堅實的足跟是最適合承重的部位,也是人類特有的,進化的標志。這都是科學界的共識,那么如何讓人體重心后移,就是矯正姿勢的核心和原則。倒走效果好腰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治療方法,目前公認效果最好的是倒走。其根本,就是作為反向運動,能有效強制人體重心后移,從而矯正姿勢。同時,也就容易解釋,為什么高跟鞋會導致和加重腰痛癥狀,因為它的作用是強制人體重心前移。從人體力學角度講,鞋對于人,就相當于建筑物的地基,地基前傾,重心必然前移,脊柱的彎曲加大,高跟鞋被稱為腰椎殺手道理也就在于此。所以,大夫們都會告誡椎間盤突出患者不宜穿高跟鞋,患者也都加以注意。中跟鞋有害無益 在這里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作為具有同樣不利作用的中跟鞋卻被忽略了,中跟鞋的危害和高跟鞋僅僅是量的差異,中跟鞋和高跟鞋之間,是中高跟鞋,二者是無法分隔的過渡關系,任何高度的鞋跟,其地基作用都會導致人體重心的前移,對腰椎健康有害無益。某些中跟鞋有益健康的說法,有違最基本的邏輯,并非來自于科學界。相反,早在2000年的中華醫學會足踝外科學術年會上,就有論文全面論述中跟鞋的不利,認定中跟鞋有益健康是偽科學,得到了足外科專家陳寶興教授的大力推薦和支持。“說破無毒”,中跟鞋的問題并不可怕,知道了可以避免,可怕的是渾然不知,把傷害當保護則更加可怕。明辨是非,趨利避害,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的康復治療尤為重要,很多人把帶跟的鞋換成平底鞋,腰痛癥狀就感覺明顯減輕。地基的作用很重要 既然明白了地基的原理和作用,那么做反向操作就可以達到化害為利的效果。大家可以做個墊高前腳的試驗,赤足站立,前腳踩一本20毫米厚度的書,讓腳掌高于腳跟,這樣人體的重心就被強制后移,姿態立刻趨于挺拔,方法簡單但非常有效,這就是地基的作用。在醫學界,該方法被用于姿勢性腰痛的康復,稱為“腰痛足療法”。后來被更多的專家應用到腰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治療,稱為“姿態調衡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并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在舞蹈界,這也是最常用的矯正姿勢方法,重心后移和姿態的挺拔,是嚴格對應的。對地基的矯正,是對人體力學狀態的根本性矯正。姿勢矯正貴在堅持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姿勢矯正,除了可行的方法,還需要一定時間的堅持,為了便于堅持,可以選用鞋底為前高后低的矯形鞋,也叫負跟鞋。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使用,就等于把強制重心后移的姿勢矯正,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可作為倒走的替代,更安全,更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效果。類似的產品在發達的歐美國家比較常見,被稱為“地球鞋”。在日本最為普及,特別是腰痛患者,對此好評如潮。————————————————————————————————————延伸閱讀:矯正地基與比薩斜塔的拯救聞名遐邇的比薩斜塔,在傾斜加劇瀕于倒塌之際,正是因矯正了地基而得以拯救的。為了避免比薩斜塔繼續向南傾斜,專家們從北側地基下抽土,使南側的地基相對抬升,強制斜塔重心向反方向移動,又重新回到安全范圍之內。在建筑界,這種方法稱為“地基應力解除法”,在拯救瀕危建筑方面廣泛應用,發揮著巨大作用。
2024-10-13 13:5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腰椎間盤突出西醫治療:一、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牽引療法是應用力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系,通過特殊的牽引裝置來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1、起腰部的固定和制動作用:牽引時,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狀態下,受牽拉的腰部處于一個相對固定的正常列線狀態,腰部的運動范圍及幅度較臥床休息和佩帶腰圍時更進一步得以限制,以便于減輕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2、松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于脊神經的受壓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痙攣,這樣不僅導致了腰部的疼痛癥狀,而且還會構成腰椎的列線不正。牽引療法,可以逐漸使腰背肌放松,解除肌肉痙攣。3、恢復腰椎的正常列線:在牽引時,若將患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線狀,隨著牽引時間的延長,列線不正的現象可以逐步恢復至正常。4、改善突出物與神經之間的關系: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輕型或早期的患者,可使椎間隙逐漸被牽開,而有利于突出物的還納。對于病程相對較長的患者,牽引可合粘連組織和攣縮的韌帶、關節囊牽開使椎管間隙相應增寬,兩側狹窄的椎間孔也可同時被牽開,從而緩解或消除了對神經根的壓迫與刺激,對減輕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較好效果。二、物理療法1、短波、超短波療法:在起病的初期,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環,消除可能產生的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減輕因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采用短波、超短波電療法。治療時二個極板可在腰骶部對置或在腰骶部、患腿后側并置。溫熱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鐘。15-20次為1療程。2、間動電療闔:可用小圓形電極,于腰骶部及沿坐骨宰經走行區逐點治療,密波2-5分鐘;疏刻波5分鐘;間升波5分鐘。每日1-2次,15-20次為1療程。3、超刺激電流療法:可用兩個8-12平方厘業大小的電極,一個橫置于骶部,另一個豎放于腰部,接通電源后,盡快把電量調至8-12毫安,待強烈的通電感消失后,在2-7分鐘內把電量再增加到18-23毫安。每次治療時間共1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如有效,可繼續治療至6-12次。三、西式手法治療這種手法治療是一種通過操作者的雙手,在患者骨關節部位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被動活動的一種治療方法。它以骨關節的功能解剖為治療基礎,以骨關節活動的生物力學原理為指導,采取相應的手法技術,以達到改善患者骨關節功能、緩解臨床癥狀的目的。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西式手法采用不同的輔助運動或被動生理運動,進行腰椎棘突或關節側的推壓、震動以及腰椎的旋轉、牽拉等手法,操作時可同進采用幾種手法,并根據患者病情應用1、2、3、4四級力度。其中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疼痛劇烈、應激性高的患者可用輕手法;慢性或關節活動功能有所障礙的患者用重手法。時間一般以每秒1-2次的頻率持續45秒、60秒或0秒。強度和時間可酌情選用。每一療程5-10次,2個療程之間休息10-20天。四、藥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藥物治療一般僅作為以緩解癥狀為主要目的的一種輔助性治療手段。1、對于疼痛癥狀難以忍受、不能平臥、不能入睡的患者可適當給予抗炎和止痛藥物口服;或者可用解痙鎮痛酊外涂,以緩解局部疼痛。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施行其它康復治療方法。2、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脊神經根袖處水腫較為明顯,這不僅是引起劇烈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繼發性蛛網膜粘連。為了消除局部的反應性水腫,可靜脈滴注類固醇類藥物,服雙氫克尿塞等利尿劑,靜脈加壓滴注甘露醇等脫水劑。3、對于在退行性改變基礎上發生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可以服用硫酸軟骨素A(康得靈),每日3次,每次8-12片,連服1個月左右;或者可用復方軟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為硫酸軟骨素A75毫克、制附子浸膏(相當于生藥250毫克)、白芍浸膏(相當于生藥40毫克)、甘草浸膏20毫克。用法用量與硫酸軟骨素A相同。若患者患腰椎間盤突出癥后已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可用維生素E,每日口服300毫克,分1次或3次口服。五、局部封閉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局部封閉療法有穴位封閉和局部區域性封閉兩種。1、穴位封閉:兼有針灸及藥物的綜合治療作用,因此,比單純的針灸或單純的藥物治療有更明顯的止痛效果。2、常用的封閉穴位:有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志室、足三里、環跳、委中、承山等穴位。常用的方法:1、2%鹽酸魯卡因注射液4毫升,加醋酸強的松龍1毫升,混勻后,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5-7日封閉1次。3-5次為1療程。2、維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日封閉1次。10次為1療程。六、代替療法所謂代替醫療指的是在傳統西醫之外,并且其功效可以代替或補充西醫作用的療法。相比傳統療法手術風險大往往難以根治的不足,代替療法更加趨于根本和安全。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始于上世紀80年代的利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恢復人體已退化的纖維環軟骨的新嘗試。現在在歐洲,鋸峰齒鮫軟骨粉的萃取物已經被認定為關節炎藥品,美國OAM(替代醫療事務局)也把鋸峰齒鮫軟骨粉當作代替醫療的一環進行研究和普及,而日本則采用鋸峰齒鮫軟骨粉作為代替醫療的一環廣泛運用于臨床并取得顯著成效,甚至歸納出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最佳服用量為7.5g/天的統計數據,為人類攻克腰椎間盤癥突出帶來了明亮的曙光。七、SDS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SDS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是通過與美國長期合作引進的歐美最高技術結晶。全球諸多臨床研究已經充分證實了SDS技術的確切療效。它能使得引起椎間盤源性疼痛的椎間盤回納,在治療椎間盤疼痛的之外,讓水份和營養物質是以滲透到椎間盤,達到營養椎間盤和修復椎間盤及周圍組織的功效。SDS相對其他治療具有不開刀、無痛苦、安全、快速、準確、智能化等優勢。腰椎間盤突出中醫治療:本病為骨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屬中醫學“腰痛”、“痹證”范疇。主要病因病機是腎氣虛弱,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結于筋脈肌骨不散,加之勞傷過度,扭閃挫跌,復致筋脈受損,經絡瘀阻,不通則痛,故見腰痛如折,轉搖不能,腰腿酸麻拘急;患病后期又往往多數伴有肝腎虧虛、氣血不足之象。運用牽、扳手法為主,疏通經絡,調理筋骨,使經氣得以順暢,氣血得以調和;輔以按、壓、滾等手法,使骨正筋柔,其痛自止。具體步驟如下:1、按壓法術者:以兩手拇指掌面側(指腹)自患者上背部沿脊柱兩旁足太陽膀胱經的第二條經線,由上而下地按摩至腰骶部,連續3次。然后術者兩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患者第一胸椎開始沿棘突(即督脈)向下按壓至腰骶部,左手于按壓時稍向足側用力,連續3次。2、滾法術者:用手背或手背之掌指關節的突出部,沿患者足太陽膀胱經之兩條經線,自上而下滾動,至腰骶部時稍加用力,患側滾至足跟部,反復3次。3、牽法患者:俯臥床上,術者立于患者足側,以雙手握住其雙踝,患者雙手拉住床頭,使患者與床面約45度角用力牽伸,約1分鐘,連續3次。輔助治療方法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稱的懶筋,位于足跟的后上方。在床上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節稍用力分別捏兩側跟腱,以能耐受為度,捏20至30下即可。2、抖腿:站立時,用健側腿持重,患側放松,手掌按在大腿后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鐘,然后坐下,微屈膝關節,手掌按在小腿后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鐘。抖動要連續、流暢、自如。3、牽拉:趴在床上,雙手抓住床頭,由家屬一人或兩人握緊患者的腳脖子向下方牽拉,待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時,維持這種牽拉力,直至沒勁了為止,連續牽拉5至10次。4、點穴:第1個穴位在坐骨結節(臀溝中央能摸到的骨頭尖)和股骨大轉子(胯骨外側突出的骨頭)聯線的中點。第2個穴位是大腿后方中央。第3個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個在內踝的后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脹感為佳,每個穴位點1分鐘。5、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后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兒;如果是小腿外側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腳趾的那一側。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魚際由上向下保持壓力向下推,可以涂些“按摩乳”或隔著一層軟布,推20至30次。
2024-10-14 0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