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新生兒容易溢奶,通常與生理特點、喂養方式、吃奶量、胃內壓力、疾病因素等有關。 1.生理特點: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完善,幽門括約肌相對發達,容易導致奶液反流。 2.喂養方式:喂奶姿勢不正確,如躺著喂奶,或喂奶時吸入大量空氣,都可能引起溢奶。 3.吃奶量:一次吃奶過多,胃容量無法容納,就會出現溢奶。 4.胃內壓力:喂奶后立即搬動或逗弄新生兒,使其腹部受壓,增加胃內壓力,導致溢奶。 5.疾病因素:如果新生兒存在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等,也會頻繁溢奶。 總之,新生兒溢奶多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溢奶頻繁且嚴重,伴有其他異常癥狀,如嘔吐、腹脹、哭鬧不安等,應及時就醫。家長在喂養新生兒時要注意正確的方式和方法,以減少溢奶的發生。
2024-10-13 14: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根據你說的這個情況現在不考慮是胃部疾病導致的由于新生兒的胃跟正常成人的胃不一樣新生兒的胃是水平的成人是垂直的所以新生兒的容易發生嘔吐等現象這個在新生兒時期也是正常的不用太擔心你家孩子現在的這個情況我建議你在給孩子喂奶的時候最好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喂養不要一次給孩子吃的太飽這樣容易發生溢奶再一個就是你要繼續給孩子輕輕拍背等孩子有飽嗝后在輕輕的放下這樣可以減少溢奶的發生率等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2024-10-13 14:5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小嬰兒突然出現的溢奶,除與喂食過量及胃本身的問題以外,往往是其它一些疾病的表現,常見的如感冒鼻塞,扁桃體腫大,發熱等。在這段時間,建議喂奶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從奶量上來控制,防止孩子因奶量過大不能及時吸收引起溢奶,喂奶后采取豎立抱起的姿勢,約20~30分鐘,并拍背;同時,注意孩子有沒有感冒,發熱等表現,如有的話,需要請醫生治療。
2024-10-13 14: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嗯,沒關系,剛吃完完奶給孩子拍拍嗝,就不容易溢。寶寶睡著后繼續吃奶就容易溢,這時候他吞咽的次數少,吸進的奶就儲存在口腔里,一呼吸,就容易進到鼻腔里面從鼻子里出來,沒關系的,抱起來拍拍就好了。
2024-10-13 14:5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新生兒漾奶為新生兒的常見現象有很多正常的新生兒,出生后的頭幾個星期常常在吃完奶后從口邊流出一些奶液,每天可有多次,這種情況俗語叫“漾奶”。有少數嬰兒在喂奶后因改變體位(多見喂奶后不久給嬰兒換尿布)而引起漾奶。除漾奶外,一般情況良好,小兒發育不受影響,體重照常增長,則屬正常。隨著月齡增長,漾奶慢慢就會停止,大約于生后6個月內自然消失。新生兒胃容量極小,胃的肌肉很薄弱,胃神經的調節功能發育不夠成熟。胃賁門(胃入口處)肌肉松,而幽門(出胃處)又較緊,加之胃呈水平狀,胃底平直,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嘔吐。如果喂養姿勢不對,喂養不當,喂得過飽,喂奶時哭啼,吸空奶瓶,乳頭過大或凹陷等引起大量氣體吞入;或用奶瓶喂奶時,橡皮奶頭孔眼過大,吸奶過急,過沖,或喂奶后過多、過早翻動嬰兒,都容易引起嘔吐。寶寶漾奶的七大措施(一)喂奶前先換尿布,喂奶后盡量少搬動嬰兒。(二)采用合適的喂奶姿勢:盡量抱起寶寶喂奶,讓寶寶的身體處于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喂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三)對于用奶嘴吃奶的寶寶,選擇大小最為合適的奶嘴。(四)給寶寶喂養較為稠厚的奶方;(五)注意喂奶姿勢,不要喂得過飽,在啼哭時不急于喂奶,不吸空奶瓶,喂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后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躺下入睡時,頭要稍抬高,身體向右側臥,使奶汁易經胃進入十二指腸,同進也可防止溢出的奶誤吸入氣管或肺發生窒息,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六)吃奶后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后再改為仰臥;(七)喂奶量不宜過多,少量多餐,間隔不宜過密。若以上方法仍然不能減輕寶寶漾奶癥狀,則需要進一步觀察寶寶是否有其他不適癥狀,及時采取措施。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祝好。
2024-10-13 16:4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