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2 型糖尿病目前尚不能被完全治愈,但通過綜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調整、血糖監測、藥物治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其治療需要患者、醫生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1. 疾病原理:2 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導致。長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肥胖等是常見誘因。 2. 生活方式調整:控制飲食,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攝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比例。適量運動,如每周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 3. 血糖監測:定期監測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有助于了解血糖控制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4. 藥物治療:常見藥物有二甲雙胍、格列美脲、胰島素等。二甲雙胍能改善胰島素抵抗;格列美脲促進胰島素分泌;胰島素直接補充體內胰島素不足。但使用藥物需遵醫囑。 5. 定期復查:定期進行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篩查,如眼底檢查、腎功能檢查、神經功能檢查等。 總之,雖然 2 型糖尿病不能根治,但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過上正常的生活。
2024-10-13 15: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糖尿病是一組常見的代謝內分泌病,分原發性(Ⅰ型)及繼發性(Ⅱ型)兩類。前者占絕大多數,有遺傳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為絕對或相對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謝紊亂,包括糖、蛋白質、脂肪、水及電解質等,嚴重時常導致酸堿平衡失常;其特征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減低及胰島素釋放試驗異常。臨床上早期無癥狀,至癥狀期才有多食、多飲、多尿、煩渴、善饑、消瘦或肥胖、疲乏無力等癥群,久病者常伴發心腦血管、腎、眼及神經等病變。嚴重病例或應激時可發生酮癥酸中毒、高滲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脅生命,常易并發化膿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結核等。輕癥無癥狀者診斷完全依靠化驗,常在健康檢查或因其他疾病而偶然發現。不少病者首先發現并發癥,然后追溯及本病。但不論有無癥狀或并發癥,關鍵在于首先考慮到本病的可能性而進行尿、血糖檢查,方可確診。治療:(一)宣傳教育 由于早期患者并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常不能及時確診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開展糖尿病宣傳教育,讓已確診的患者了解糖尿病并逐漸熟悉飲食,運動,用藥和尿糖、血糖監測等基本措施的綜合治療原則,配合醫務人員提高控制質量;每年做一次餐后2小時的血糖篩選檢查。(二)飲食治療 適當節制飲食可減輕β細胞負擔,對于年長、體胖而無癥狀或少癥狀的輕型病例,尤其是血漿胰島素空腹時及餐后不低者,往往為治療本病的主要療法。飲食中必須含有足夠營養料及適當的糖、蛋白質和脂肪的分配比例。2.根據標準體重及工作性質,估計每日所需總熱量,使病人體重下降到正常標準5%以下,常可使本病得到滿意控制。(三)運動鍛煉 參加適當的文娛活動、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可促進糖的利用、減輕胰島負擔,為本病有效療法之一。對Ⅱ型肥胖病人,尤宜鼓勵運動與適當體力勞動。但須避免過度疲勞和神經緊張的體育比賽,以免興奮交感神經及胰島α細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異生,導致血糖升高。可以進行運動鍛煉的患者每周至少鍛煉5~6次,每次約半小時左右,鍛煉時合適的心率每分鐘約為170減去年齡的余數。鍛煉后應有舒暢的感覺。(四)藥物治療口服抗糖尿病藥物近年來有迅速的發展,從原有磺酰脲類及雙胍類外,已有第3類α-葡糖苷酶抑制劑供臨床應用,第4類胰島素增敏劑等等。只要認真面對、科學治療,(Ⅱ型)糖尿病應該能夠痊愈的。
2024-10-13 15:0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2型糖尿病能治好嗎2型糖尿病(舊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成人糖尿病),是代謝性疾病。多在35~40歲之后發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可以通過某些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1病因病理編輯1.遺傳因素與1型糖尿病一樣,2型糖尿病有較為明顯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確定,有些尚處于研究階段。2.環境因素2型糖尿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肥胖、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不足及增齡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因素也會增加患病風險。3.年齡因素大多數2型糖尿病于30歲以后發病。在半數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發病時年齡為55歲以上。4.種族因素與白種人及亞洲人比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發生。5.生活方式攝入高熱量及結構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會導致肥胖,隨著體重的增加及缺乏體育運動,胰島素抵抗會進行性加重,進而導致胰島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1]導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誘因包括肥胖、體力活動過少和應激。應激包括緊張、勞累、精神刺激、外傷、手術、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由于上述誘因,患者的胰島素分泌能力及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逐漸降低,血糖升高,導致糖尿病。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無法控制人體的遺傳因素。但是,我們能對環境因素進行干預,從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2臨床表現編輯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島素增高以補償其胰島素抵抗,但相對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島素分泌仍相對不足。此類病人早期癥狀不明顯,僅有輕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確診斷之前就可發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飲食治療和口服降糖藥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島素分泌缺陷為主,臨床上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2]
2024-10-13 15: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親,糖尿病是治不好的,不管是1型的還是2型的。都是需要控制飲食來幫助穩定血糖的。平時血糖穩定好,糖尿病是不會危害身體的。不過,如果血糖總是忽高忽低的,對身體就很不好了。我閨蜜就是2型的。整天在家什么都不敢吃多,只是吃一點點,原來比較胖的一個人,現在瘦了好多。她后來不知道聽誰說的唐易康,她買回家用了,說是降糖效果挺不錯的。這段時間沒找她。不是很清楚,你可以上網查查看看,了解了解。糖尿病最好是趕緊控制血糖,不然,時間長就不好治了吧
2024-10-13 15:0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耿入峰 醫師
張家口市第五醫院
二級
內科
-
2型糖尿病能治好嗎3癥狀表現編輯1、口渴、咽干:有些患者出現口渴、咽干提示血糖升高、血粘度增大。但有些人由于口渴中樞不敏感,盡管血糖增高,但無口渴癥狀。2、疲乏無力:因為身體代謝后的廢物堆積無法正常排出體外所以才會產生嚴重的疲乏無力感覺。3、血壓上升:患上2型糖尿病的病人血糖上升,血容量就會增多,出現血壓高。4、周身發脹:有些患者會出現周身發脹的現象提示血糖降低過快,就造成細胞內水腫。5、腹脹便秘:有些患者也會出現腹脹便秘的現象,可能是胃腸平滑肌無力、自主神經受損、雙胍類藥物服用過多引起。6、頭痛頭暈: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因血壓高和低血糖等現象引起頭痛頭暈。7、皮膚脫屑: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皮膚干燥、脫屑、奇癢等現象,提示有皮膚癥狀。8、雙足麻木:有些患者出現雙足刺痛感,然后出現麻木,像穿了襪子那樣失去知覺,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經炎發生。9、皮膚變色:患者雙足變得蒼白、發涼、不久變為暗紫、顯示足部缺血。嚴重足部缺血是足部發生肢端壞疽的信號。10、視物不清:有些患者經常會感覺看東西不清晰的感覺,長期如此,就會發生大家熟悉的“糖尿病性白內障”,并會形成永久性的視物不清甚至失明。4手術治療編輯外科手術治愈糖尿病即糖尿病胃轉流手術,是美國臨床內分泌學家協會(AACE)推薦的治療方法,手術后血糖恢復正常,停用降糖藥物和胰島素,回歸正常的飲食習慣,原有糖尿病并發癥得到治愈。胃轉流手術最早是用在減肥手術中,西方人長期攝取高脂、高熱量,體重不斷上升,許多人為了追求美麗,使自己重獲健康接受這種減肥手術,經過幾年的臨床實踐中,醫生們意外發現這種手術能有效的治療糖尿病,從而發現了糖尿病胃轉流手術,為糖尿病患者帶來了新的福音。[3]選擇肥胖癥并存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做胃轉流手術是明確的手術適應癥。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也可以選擇胃轉流手術治療。術前檢查中應明確,病人血清胰島素和C肽值升高或在正常值,做胃轉流手術才適合。如果這2項指標降低,常提示胰島功能不全或衰竭,應屬1型糖尿病的診斷或是2型糖尿病的晚期轉變成為1型糖尿病了,這些情況是胃轉流手術治療糖尿病的禁忌癥。總體來講,此種手術風險較小,費用不高,對于可能出現并發癥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及早選擇手術治療應該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否則一旦并發癥出現,后果將是嚴重的,也是難以治愈的。經過糖尿病醫學領域20多年的臨床實踐,胃轉流手術已經發展為成熟的糖尿病治療方法,也是臨床治愈2型糖尿病的唯一方法。5疾病檢查編輯2型糖尿病是胰島素不能有效發揮作用(與受體結合含量少)所致,因此不僅要檢查空腹血糖,而且要觀察餐后2小時血糖,特別應做胰島功能檢查。具體數值如下: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在7.8毫摩爾/升以下。如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就可診斷糖尿病。如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在7.8-11.1毫摩爾/升之間為糖調節受損,是早期糖尿病的表現。而尿糖檢查僅供參考,不能診斷糖尿病及用藥的依據。胰島功能檢查:驗者口服75克葡萄糖水300毫升后觀察血糖、胰島素、C肽變化。6診斷方法 編輯1997年7月美國糖尿病協會提出了糖尿病診斷和分類標準。1.有糖尿病癥狀,并且隨機血糖≥11.1mmol/L。隨機血糖是指就任意時間的血糖值,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包括多尿、煩渴和無其他誘因的體重下降。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狀態定義為至少8小時內無熱量攝入。3.OGTT時2小時血糖≥11.1mmol/L。OGTT仍然按WHO的要求進行。沒有糖尿病的癥狀而符合上述標準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復診仍符合三條標準之一者即診斷為糖尿病。在新的分類標準中,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受損(IGT)及空腹葡萄糖受損(IFG)共屬高血糖狀態,與之相應的為葡萄糖調節正常的正常血糖狀態。IGT的診斷標準為:OGTT時2小時血糖≥7.8毫摩爾/升,但〈11.1毫摩爾/升,IFG為空腹血糖≥6.1毫摩爾/升但〈7.0毫摩爾/升。2010年ADA糖尿病診斷標準:1.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2.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定義為至少8小時內無熱量攝入*。3.口服糖耐量試驗時2小時血糖≥11.1mmol/l*。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癥狀的患者,隨機血糖≥11.1mmol/l。*在無明確高血糖時,應通過重復檢測來證實標準1-3。跟過去相比有兩個方面的進步:增加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弱化了癥狀指標,更多人納入糖尿病范疇,得到早期診治。7治療方法編輯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好壞是糖尿病患者是否長壽的決定因素,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不但可以遠離并發癥的危害,也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不斷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糖尿病患者通過科學合理的治療,血糖控制良好,可以照常工作、照常學習、可以享受和正常人同樣的壽命。年輕人可以正常結婚、生育,老年人照樣長壽。1.口服降糖藥(1)雙胍類(如二甲雙胍)這類藥物具有減少肝臟輸出葡萄糖的能力,并能幫助肌肉細胞、脂肪細胞和肝臟從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從而降低血糖水平。(2)磺脲類(如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齊特和格列喹酮)這類口服降糖藥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島釋放更多胰島素。(3)噻唑烷二酮類(如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此類藥物可以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幫助肌肉細胞、脂肪細胞和肝臟吸收更多血液中的葡萄糖。不過羅格列酮可能會增加心臟病風險。(4)苯甲酸衍生物類(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這類藥物的作用機制與磺脲類藥物相似,主要是刺激胰腺產生更多胰島素來降低血糖。(5)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這類降糖藥能抑制人體消化道對糖類的吸收,主要作用是降低餐后血糖。2.胰島素類藥物若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使用口服降糖藥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糖,或者服用其他藥物會給你帶來不良影響時,醫生可能就會建議你使用胰島素。目前,胰島素不能口服,只能利用注射器或胰島素筆等裝置通過皮下注射。不同胰島素制劑的起效時間和作用持續時間也不同。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合自身當前病情的胰島素類型,并制定適當的胰島素注射時間。為了達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有時也可能將多種胰島素預混后進行注射。通常,胰島素注射的頻率為1-4次/天。通過減輕體重和加強運動鍛煉,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自己可以不再需要藥物。因為他們在體重達到理想范圍時,通過自身的分泌胰島素和飲食調節就能控制住血糖。目前還不清楚孕婦口服低血糖藥物是否安全。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可能需要停止口服降糖藥而注射胰島素。 3.胃轉流手術“胃轉流手術”是在不切除任何組織和器官的情況下,通過改變食物的生理流向,解決了以下兩個關鍵問題,使二型糖尿病得到徹底治愈。一、胰島素抵抗現象:在胃竇部和十二指腸及部分近段空腸,分布著大量的K細胞,只要一經過食物刺激,K細胞就分泌胰島素抵抗因子,這些抵抗因子與胰島素共同維持血糖平衡;糖尿病人的K細胞分泌亢進,使胰島素生理活性降低,這就是糖尿病形成的最初始的原因。“胃轉流手術”通過胃減容術、胃腸吻合術、腸腸吻合術,改變了食物的生理流向,術后轉流區K細胞不再接受食物刺激,停止分泌胰島素抵抗因子,胰島素抵抗現象消失,糖代謝恢復正常。二、胰島細胞非正常凋亡:由于受過量胰島素抵抗因子影響,胰島細胞凋亡速率加快,胰島功能逐漸衰退,這就是糖尿病患者病情逐漸加重的原因。術后,遠段空腸及回腸提前接受食物的刺激,導致內分泌調節肽(PYY)、GP1等一些細胞因子的分泌增加。這些細胞因子通過“腸道--胰島軸”使胰島細胞增殖,胰島功能恢復正常。“胃轉流術”術后,胰島素抵抗現象消失,胰島不再處于過勞狀態,胰島細胞增殖,胰島組織逐漸康復,胰島功能恢復正常,糖尿病得到根治。8護理常識編輯飲食護理2型糖尿病 1.三餐定時定量——不能只吃兩餐,不宜早中餐吃的少而晚餐吃的太多,不要過了吃飯時間就不吃飯,更不要不停的進食。 2.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均衡攝取奶類、五谷根莖類、豆蛋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食物。 3.多攝取含纖維質的食物——這些食物如糙米、全谷類或全麥面包等。 4.減少攝取高鹽食物——應避免使用高鹽食物與過度加工的食品,如罐頭、火腿、臘肉、梅干菜、腌菜、泡菜、蜜餞等。 5.吃糖類食物要小心——糖類應依飲食計劃中的比例攝取,并且要避免食用單糖或雙糖類食物,以多糖類為主。(請了解何為單糖、多糖類食物) 6.少吃高油脂與高膽固醇類的食物——少吃蛋黃、魚卵、動物內臟、海鮮等高膽固醇食物,同時要避免食用豬皮、雞皮等高油脂的食物。 豆類營養價值高,富含高纖維,可以讓人有飽足感,穩定血糖,甚至降低膽固醇。而且豆類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飽和脂肪又很低,是糖尿病患者的好飲食。豆類還是鈣元素的重要來源,半杯白豆便可提供人體100毫克的鈣,可以補充人體鈣元素所需量的10%。可見,糖尿病患者食用豆類,不僅可以穩定血糖,還可以盡量避免誘發血糖波動的危險因素。 半杯黑豆約含7克纖維,半杯白豆就富含100毫克的鈣,營養豐富,品種又多,日常可以煲湯、做沙拉、蒸煮等等。有效避免了糖尿病患者因吃膩而厭煩一日三餐的飲食。糖尿病人謹記:美味不可多食,適量原則。運動注意 1、患者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量由小到大,運動時間由短到長,動作由易到難,使機體逐步適應。通常每日運動時間不超過1小時。 2、需要遵循長期堅持、持之以恒的原則。不可間斷,除非出現禁忌證。 3、患者注意在鍛煉時應隨身攜帶一些糖果、甜飲料等食物,以應對運動中可能出現的低血糖反應。 4、提醒年齡較大的患者,特別是有冠心病者應隨身備有急救藥盒,以防意外。 5、注意一般不主張在空腹狀態下進行運動。 6、進行運動治療應與飲食或藥物治療相結合,不然起不到應有的效果。若運動療法后血糖有所下降即放松飲食控制,增加食量,或隨意減少藥量甚至停藥,就會使病情加重。希望以上我的回復對你有用,祝你生活愉快!
2024-10-14 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