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胃腸炎是胃腸道黏膜的炎癥,多由感染、飲食不當、藥物、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患者常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治療方法包括調整飲食、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使用藥物、休息等。 1.飲食調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 2.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多喝水,可適量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以防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3.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蒙脫石散止瀉、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調節腸道菌群、諾氟沙星膠囊抗感染等,但需遵醫囑使用。 4.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減少體力消耗,有助于身體恢復。 5.心理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 胃腸炎經過積極治療和調理,多數患者可在較短時間內恢復。但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3 14:0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治療首先應除去病因,著重抑菌消炎,配合強心,補液,解毒及清理胃腸.可內服氨芐青霉素,新霉素,痢特靈,黃連素,氯霉素或慶大霉素.單純性胃腸炎用磺胺脒5-10克,小蘇打2-3克,混合,1次內服,1日2次;或內服酞酰磺胺噻唑1-3克,1日2次.下痢不止時,用鞣酸蛋白,次硝磺胺噻唑5-6克,日服2次.對嚴重胃腸炎,以12.5%氯霉素液5鉍各5-6克,日服2次.對嚴重胃腸炎,以12.5%葡萄糖液250-500毫升內服或灌腸,效果良好.臨床上常用5%氯霉素液5毫升中,靜脈注射,每日1-2次,同時應用0.1%高錳酸鉀液生理鹽水500毫升,10%維生素C注射液5毫升,40%烏洛托品液10毫升,混入后1次靜脈注射;或用復方氯化鈉液500毫升,265%葡萄糖液200毫升,20%安鈉咖液10毫升,5%氯化鈣液50毫升,混合后1次靜脈注射(仔豬酌減藥量). 中草藥白頭翁根35克,黃柏70克,加適量水煎后灌服;或用紫皮大蒜1頭,搗碎后加白酒50毫升內服,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2024-10-13 14:0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1、注意營養平衡。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充足,防止貧血與營養不良。2、注意酸堿平衡。胃酸分泌過多,可喝牛奶、豆漿等中和胃酸;胃酸分泌減少,可食用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3、口服抗菌素時應同時飲用酸奶,既可以補充營養,又避免抗菌素的副作用,保護胃黏膜。4、以少吃多餐、增加營養、減輕胃部負擔為原則。胃炎患者一定要忌食花生,特別是新花生。5、慢性胃炎者不宜飲大量啤酒。6、忌食生冷食品及飲用汽水、可樂和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7、忌大魚大肉以及油煎炸品,飲食宜清淡可口。8、忌煙酒。飲食原則上應清淡、對胃黏膜刺激小的為主,但并非清淡飲食就能緩解病人的癥狀。應以飲食規律,勿過饑過飽,少食多餐為原則。尤其是年老體弱,胃腸功能減退者,每日以4~5餐為佳,每次以六七成飽為好。食物中注意糖、脂肪、蛋白質的比例,注意維生素等身體必需營養素的含量。建議做個腸胃鏡檢查。
2024-10-13 14:0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如果化驗大便,真的有炎癥,空腹喝蒙脫石混懸液,然后吃奶,飯后吃頭孢,有甜味的孩子容易吃,兩個鐘頭后吃益生菌,四連康或者媽咪愛均可。小兒腹瀉,得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13 14:0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宋錦華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內科
-
胃腸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這是食物中毒引起.病因可以是細菌,病毒,農藥,食物本身的毒素,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學作用,或其他無機性物質污染等.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人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癥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于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O.3g口服,1日3次或慶大霉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 2.中醫藥治療 (1)腸胃濕熱:病起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濕阻滯: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并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灞. 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方藥: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蘇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藥:霍香正氣水. (3)食滯腸胃: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后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萊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藥:保和丸,香連化滯丸. (4)脾胃虛弱: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面色不華,乏力倦怠,舌淡,脈10弱. 治法:健脾理氣,和胃止瀉. 方藥:人參3克,白術12克,山藥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陳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藥:人參健脾丸.飲食有規律很多人在飲食上不能控制自己,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頓,不合口味的就餓一頓,這樣就易造成胃的蠕動功能紊亂,進而使胃壁內的神經叢功能亢進,促進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炎或胃潰瘍. 因此,飲食應該定時定量,千萬不要暴飲暴食. 注意飲食衛生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內得到充分的磨切,并與唾液混合,這樣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使食物更易于消化.
2024-10-13 1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