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小兒腸炎是小兒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多由病毒、細菌感染,飲食不當,過敏,腸道菌群失調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飲食調整、藥物治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預防并發癥等。 1.飲食調整:暫停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膩、辛辣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米粥、面條等。 2.藥物治療:使用蒙脫石散吸附腸道毒素和病菌;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調節腸道菌群;對于細菌感染,可使用頭孢克肟顆粒等抗生素。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3.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4.預防并發癥: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狀態、體溫等,預防脫水、酸中毒等并發癥。 5.注意休息:保證患兒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體恢復。 小兒腸炎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通常可以較快恢復。但家長要注意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就醫,選擇正規醫院進行診治。
2024-10-13 13: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建議強調繼續飲食,補充疾病消耗,以縮短腹瀉后的康復時間,習貫于乳類飲食的可以暫停乳類喂養,改為代乳品,或發酵酸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可能會減輕腹瀉,縮短病程.2,口服補液:⑴米湯(或白開水)500ml(一斤裝酒瓶一瓶)加細鹽1.75克(半啤酒瓶鐵蓋),預防脫水:20-40ml/kg,4小時內服完,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⑵藥店購買口服補液鹽(ORS),一袋加水500ml.糾正脫水用ORS液,最初4小時用量:75ml×體重kg=補液量ml,此后再評估一下有無脫水情況,若仍有脫水可再予口服ORS液,若糾正可予自行配制的液體隨時口服.口服腸粘膜保護劑,如思密達,可吸附病原體,保護腸粘膜,無付作用.微生態制劑:如媽咪愛,培匪康,麗珠腸樂等口服.目的在于補充腸道正常菌群,恢復微生態平衡,重建腸道天然生物屏障保護作用.基本上無付作用.慎用抗生素.除非有細菌感染的依據.
2024-10-13 13:1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抗生素:細菌性腸炎可用抗生素治療.因細菌之抗藥性逐漸改變,用藥時需由醫師指導,依醫師處方服用.有的病人癥狀剛剛變好就停藥,結果因用藥不夠,而發生慢性大腸炎,日久不愈,影響小兒之營養及健康飲食:下痢嚴重時暫禁喂食,讓胃腸休息.病情減輕后可先用米湯或沖淡脫脂奶喂食,而后逐漸增加濃度.禁食不要太久,以免變為不良營養癥,此外尚要注意維他命之補充.某些病童以及患過敏性下痢者需要特別飲食治療時,須請醫師指導.小兒下痢看來很平常,但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病,所以嚴重者不可自己亂吃藥,一定要請醫師診治處方
2024-10-13 13:1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沒什么不要太擔心,盡量不要讓他吃酸甜的東西,現在不吃東西是正常的,只要身體有好轉就好了,讓他少吃多餐.可能1個星期吧,然后出院了就讓他吃.金雙歧.醫生一定會給你開的!我寶寶上個月也是腸炎,住了5天醫院,有好轉醫生吩咐出院,然后在家吃了半個月的金雙歧才好完的!
2024-10-13 13:1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抗生素:細菌性腸炎可用抗生素治療.因細菌之抗藥性逐漸改變,用藥時需由醫師指導,依醫師處方服用.有的病人癥狀剛剛變好就停藥,結果因用藥不夠,而發生慢性大腸炎,日久不愈,影響小兒之營養及健康.二,靜脈點滴:下痢最危險為脫水,小兒比成人更容易脫水,厲害者可以脫水體重l/10以上,脫水死亡率可達30%.補充水分則可將死亡率減低到5%以下,所以下痢的最好治療方法為點滴.在病重時腸管腫脹,不吸收水份,喝一次水瀉一次,在這種情形病童一定要點滴治療,補充食鹽水及葡萄糖;酸血癥厲害時補充鹼液,缺乏鉀時補充鉀分.點滴除補充營養水分電解質水外,尚有止瀉作用.當一切止瀉藥劑無效時,點滴更是最好的止瀉療法.三,飲食:下痢嚴重時暫禁喂食,讓胃腸休息.病情減輕后可先用米湯或沖淡脫脂奶喂食,而后逐漸增加濃度.禁食不要太久,以免變為不良營養癥,此外尚要注意維他命之補充.某些病童以及患過敏性下痢者需要特別飲食治療時,須請醫師指導.小兒下痢看來很平常,但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病,所以嚴重者不可自己亂吃藥,一定要請醫師診治處方. 嬰兒的腸管很敏感,抵抗力弱,尤其在1~2歲,最容易發生腸炎(下痢).下痢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小兒科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炎及下痢.過去每年在我國平均每10萬人口有20~30個患腸炎死亡,且大部分為1~2歲之小兒.近些年,因公共衛生之進步,醫藥之發達,死亡率已減低.作父母的,對小兒的下痢處理不當,掉以輕心,遲延治療時間,都會引起嚴重的后果.病因一,傳染性下痢:吃了不清潔的東酉,以細菌性下痢為最多,如赤痢菌,病原性大腸菌,革蘭氏陰性細菌,葡萄狀球菌.沙門氏菌等,此病多發生在每年5~6月間.濾過性病毒也是小兒腸炎之主因,如小兒麻痹病毒.流行性肝炎病毒以及其他原因不明之病毒,都可引起流行性下痢.每年9~10月間流行之下痢,多為濾過性病毒引起的.原蟲以及阿米巴山可引起下痢,在鄰國菲律賓就發現新生兒的阿米巴病例,在我國因環境衛生進步,此種病例較少.二,全身性感染:小兒因抵抗力弱在發生中耳炎,肺炎或腎盂炎時亦可罹患下痢.三,飲食:消化不良,過食或者飲食濃度太濃的奶,脂肪或淀粉過高,亦可引起消化不良,發生下痢.四,口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會刺激腸管發生下痢,有些抗生素抑制正常腸管苗簇之發育性而使病原性細菌過度滋長而發生下痢.五,胃腸過敏癥:有些小兒對牛乳有過敏性而發生下痢.六.酵素缺乏:原發性或由于下痢續發性皆可引起酵素缺乏.七,內分泌不正常.八,食物中毒等:除發生下痢外尚有歷害嘔吐現象.癥狀一,輕度:一天大便次數5~8次,有輕微發熱,無脫水現象.二,中等度:一天大便次數超過10次,大便為水樣,泥狀,細菌性帶有粘液,膿或血液,俗稱“痢疾”.有脫水現象,發高熱;因細菌有毒素,常引起痙攣,昏睡,休克現象,嚴重者甚至死亡.三,重度: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樣大便噴射而出,有重度脫水現象,即皮膚干燥,眼球凹陷,眼圈發黑,小便減少,口渴,不安,此外尚有血酸癥,呼吸不適,虛脫,半昏迷等狀態.由于鉀缺乏及水腫的關系,腰部膨脹,有腸麻痹現象.若不及時之治療,死亡率可達30%以上.治療一,抗生素:細菌性腸炎可用抗生素治療.因細菌之抗藥性逐漸改變,用藥時需由醫師指導,依醫師處方服用.有的病人癥狀剛剛變好就停藥,結果因用藥不夠,而發生慢性大腸炎,日久不愈,影響小兒之營養及健康.二,靜脈點滴:下痢最危險為脫水,小兒比成人更容易脫水,厲害者可以脫水體重l/10以上,脫水死亡率可達30%.補充水分則可將死亡率減低到5%以下,所以下痢的最好治療方法為點滴.在病重時腸管腫脹,不吸收水份,喝一次水瀉一次,在這種情形病童一定要點滴治療,補充食鹽水及葡萄糖;酸血癥厲害時補充鹼液,缺乏鉀時補充鉀分.點滴除補充營養水分電解質水外,尚有止瀉作用.當一切止瀉藥劑無效時,點滴更是最好的止瀉療法.三,飲食:下痢嚴重時暫禁喂食,讓胃腸休息.病情減輕后可先用米湯或沖淡脫脂奶喂食,而后逐漸增加濃度.禁食不要太久,以免變為不良營養癥,此外尚要注意維他命之補充.某些病童以及患過敏性下痢者需要特別飲食治療時,須請醫師指導.小兒下痢看來很平常,但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病,所以嚴重者不可自己亂吃藥,一定要請醫師診治處方.預防下痢多因不潔東西所引起,故預防最要緊的是食物之清潔及保存安全.小孩盡量不要吃街上販賣的生冷東西,在家中吃東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凈消毒滅菌.食器亦要消毒干凈,嬰兒所有奶瓶,奶頭都要嚴格消毒,沖好的奶或吃過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溫室太久.家里有下痢人時,應將病人隔離,其大便嘔吐等排泄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泄物要小心處理,以免傳染給其他小孩.總而言之應注意:一,注意家戶衛生,裝紗窗,撲滅蒼蠅,蟑螂,以及環境清潔.二,避免帶小兒到公共場所.三,避免吃生冷不潔東西.四,小兒之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潔.五,隔離病人及小心處理其排泄物.六,個人衛生及衛生教育,尤其帶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給小兒換尿布以后即要洗手;在接觸小兒泌物后亦要洗手,以免細菌傳染給小兒.
2024-10-13 1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