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寶寶經常吐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喂養不當、消化不良、感染、胃食管反流、神經系統疾病等。 1. 喂養不當:喂奶或進食時速度過快、量過多,或喂奶后立即平臥,都可能導致寶寶嘔吐。家長應注意調整喂養方式,控制速度和量,喂奶后豎著抱一會兒并輕拍背部。 2. 消化不良:寶寶的腸胃功能較弱,若飲食不規律或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引起嘔吐??蛇m當減少食量,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 3. 感染:胃腸道感染,如病毒或細菌感染,會引發嘔吐,常伴有腹瀉、發熱等癥狀。需及時就醫,明確感染類型,進行抗感染治療,如使用利巴韋林、阿莫西林等藥物。 4. 胃食管反流:寶寶的食管下括約肌功能尚未完善,胃內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導致嘔吐。喂奶后保持直立位或抬高床頭可緩解。 5. 神經系統疾病:如顱內感染、顱內壓增高等,這類情況較為嚴重,嘔吐常為噴射性,還可能伴有頭痛、嗜睡等。需要立即就醫,進行頭顱影像學等檢查,明確診斷后治療。 總之,寶寶經常吐可能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如果嘔吐頻繁、嚴重,或伴有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兒科就診,查明原因,對癥治療。
2024-10-13 13: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癥狀;二是嬰兒胃腸道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于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漾奶多半是由于嬰兒在吃奶時吸進了空氣.空氣進入胃后,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于上方,容易沖開賁門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漾奶.所以,在喂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奶頭,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頭,不要怕奶太沖而只到奶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喂完奶后,最好讓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孩子背部,可使吸進去的空氣跑出來.喂完奶后,抱起和放下孩子時動作要輕,活動度要小些.搖晃太厲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漾奶時的量一般較少,對孩子生長發育不會有多大影響.隨著月齡的增長,自然就好了.
2024-10-13 13:5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只要寶寶精神,食欲,大小便、睡眠等一般情況好,不發燒,體重增長正常,無大礙。本身寶寶就容易吐奶的,和寶寶的生理特點有關。正常成人的胃呈垂直位,上面的賁門口緊,下面的幽門口松,所以,吃完東西往下走;而小兒胃呈水平位,上面的賁門口松,下面的幽門口緊,所以裝的東西少,還愛往上溢。每次吃奶前,讓寶寶拉好、尿好,換好尿布,吃奶時注意閉著點乳頭,不要讓奶水過沖,以免吃的過急、過快,進氣,導致寶寶胃里裝的東西更少了,還脹氣,吃完豎抱起寶寶,使其頭搭在母親肩上,輕拍后背,使其打個嗝,再放下使其側躺睡覺就是了。當然,也可能寶寶消化不良了。適當給寶寶喂點溫開水,繼續正常哺喂,注意腹部保暖,暫觀察,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適當用點媽咪愛調理一下就是了
2024-10-13 13: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忠 主治醫師
平潭綜合實驗區醫院
二級甲等
小兒科
-
小孩嘔吐則是一種病理現象,常見于急性腸炎、胃炎,幽門痙攣、肥厚、狹窄,肺炎,腦膜炎等疾病。其主要特點是同時伴有惡心、腹壓增高,吐奶次數頻繁,嘔吐量較多,常含有奶塊和胃內容物,甚至混有綠色的膽汁,有時嘔吐呈噴射狀。由于原發疾病的存在,病兒在嘔吐時常常表情痛苦、哭鬧不止。家長發現孩子有嘔吐癥狀時,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及時去醫院診治。平時也要注意給寶寶提供全面的營養,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可以試試給寶寶喝牛初乳,如生命陽光牛初乳,它除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份外,更富含活性免疫球蛋白,能抑制病菌繁殖。
2024-10-13 13:5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吐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食道,胃和腸管的逆蠕動,同時伴腹肌和隔肌的強烈痙攣收縮,迫使食管和胃腸道內容物從口中涌出的一種癥狀.嘔吐,有時也是人體的一種本能防御機制,可將食入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排出,從而起到保護作用嘔吐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食道,胃和腸管的逆蠕動,同時伴腹肌和隔肌的強烈痙攣收縮,迫使食管和胃腸道內容物從口中涌出的一種癥狀.嘔吐,有時也是人體的一種本能防御機制,可將食入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排出,從而起到保護作用.幾乎任何感染或情緒緊張都可以引起嘔吐. 嘔吐的3種類型 1.溢乳 多見于6個月內的小嬰兒,尤其是新生兒.這與水平胃,噴門括約肌松弛,幽門括約肌緊張及喂養不當有關,表現為少量的奶汁反流入口內或溢出口腔.一般改進喂養方法或者隨年齡增長可自愈. 其次是反胃現象:由于下頜和咽部肌肉運動加強,使胃內容物反流入口腔,這種現象6個月以上的嬰兒比較容易出現,同時還會伴精神狀態異常的現象,導致營養不良和體格發育障礙. 2.普通嘔吐 吐前常有惡心,以后吐一口或連吐幾口.連吐或反復嘔吐均是病態的,多見于胃腸道感染,過于飽食和再發性嘔吐. 3.噴射性嘔吐 吐前多無惡心,大量胃內容物突然經口腔或鼻腔噴出.多為幽門梗阻,胃扭轉及顱內壓增高等情況所導致. 新生兒嘔吐 新生兒嘔吐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癥狀之一: 1.嘔吐物為露凝塊:見于喂養不當;胃扭轉;胃食道反流;幽門痙攣等. 2.嘔吐物含膽汁:見于先天環狀胰腺;腸旋轉不良消化道重復畸形等. 3.嘔吐并有伴腹脹:先天巨結腸;肛門和直腸畸形;胎糞性便秘和胎糞性腹膜炎;新生兒壞死性腸炎等. 4.嘔吐并伴有囟門膨?。耗X積水;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顱內出血等. 5.嘔吐并伴有體格異常: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半乳糖血癥等. 急性嘔吐 急性胃或者腸炎,是由于病毒,有毒物質或者細菌侵襲所致,多伴有腹瀉和腹痛. 周期性嘔吐 又叫再發性嘔吐,是一種反復發作的頑固性嘔吐,常開始于2—4歲,青春期后不再發生.引發的病因一直沒有定論,但普遍認為與體質因素有關,上呼吸道感染,情緒波動,疲勞,飲食不節是其誘因.其特點是反復的突然發作的頻繁嘔吐,持續1—3日才有緩解. 神經性嘔吐 又稱心因性嘔吐.特點是反復發作的嘔吐,是無器質性病變,常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因不愉快的環境或心理緊張而引起,呈反復不自主的嘔吐發作,一般發生在進食完畢后,出現突然噴射狀嘔吐,無明顯惡心及其它不適,不影響食欲,嘔吐后可進食. 護理小常識 有些孩子經常發生嘔吐,針對孩子的非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嘔吐,爸爸媽媽應該怎么護理,減少嘔吐的再次發生?看看下面的小常識吧: 1.提倡抱起喂奶,必須臥位哺乳時,采用頭高腳低位.母乳喂養者,每次哺乳前溫開水擦洗乳頭,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頭上乳暈處,減慢乳汁的流出;人工喂養者每次哺乳前開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滿奶頭后在給予哺乳,乳頭孔不易過大.哺乳后直立抱起并拍背,使新生兒將吞咽的空氣排出,哺乳后不易短時間內抬起下肢更換尿布. 2.對經常嘔吐的嬰幼兒如果排除了器質病變,消化道炎癥,那么大多是胃食道返流.可選擇頭高腳低側臥位,以頭部抬高15°為益;對胃食管返流患兒可取頭側俯臥位,每次20分鐘,每日2—4次.但是俯臥期間一定有專人護理,防止呼吸暫停,這樣可降低返流頻率,減少嘔吐次數,防止嘔吐物誤吸,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發生. 3.再發性嘔吐和神經性嘔吐: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生活規律,切忌暴飲暴食,盡量保持身心安靜,進食時不要過于勉強.此外一定不要給患兒增加任何壓力,否則會加重嘔吐.患兒應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飲食制度,加強體育鍛煉和增加生理睡眠時間.周圍人不要過分注意孩子的嘔吐癥狀,應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現得緊張和顧慮,以提高其治療的信心.同時保持環境清潔,患兒嘔吐物及時處理,污染的衣服,床單,被子及時更換,以免繼續刺激患兒.嘔吐時,應守護在其身邊,給予精神安慰;嘔吐后,及時幫助漱口,勤給患兒洗澡,清除因嘔吐留在身體上的異味. 4.對于容易嘔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后或者咳嗽后嘔吐的:應當在平時加強營養和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或者服用牛初乳,轉移因子以預防感冒;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太飽;食物一定要新鮮衛生;不要給患兒吃過于辛辣,熏烤和肥膩的食物. 5.小兒服藥時也容易引起嘔吐者:在喂藥液時,藥液不要太熱,太冷;難喂藥的小兒也可采用少量多次服用法;必要時也可服一口停一會兒然后再服用.嘔吐后及時清潔口腔,面部,頸部皮膚,更換被污染的衣物,床單. 6.有些孩子先天咽反射比較敏感,容易引起嘔吐;表現為一有感冒就容易出現嘔吐,所以在看醫生的時候應當與醫生講明,這時候應當吃容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的實物,吃得不要太飽,一般是平時飲食的一半左右. 特別提醒 嘔吐大部分是胃炎,腸炎引起的,家長要注意孩子大便的情況和形狀,及時看醫生,按照醫生的醫囑來做,此外還要讓孩子多喝淡鹽水.如果孩子嘔吐情況比較輕,可給他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少量多次進食;
2024-10-13 1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