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缺鈣會影響身體健康,表現多樣。補鈣方法眾多,包括飲食調整、補充鈣劑、增加日照、適量運動等。 1.飲食調整:多食用富含鈣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鮮等。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富含優質鈣;豆制品中的豆腐、豆漿也是鈣的良好來源;海鮮中的蝦、貝類等含鈣豐富。 2.補充鈣劑:可選擇碳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但需遵醫囑,避免過量。 3.增加日照:適當曬太陽有助于維生素 D 的合成,促進鈣吸收。 4.適量運動:如慢跑、游泳等,能增強骨骼強度,利于鈣沉積。 5.生活習慣:戒煙限酒,減少咖啡、碳酸飲料的攝入,以免影響鈣吸收。 總之,了解缺鈣表現,及時發現并采取合適的補鈣措施,有助于維持骨骼健康和身體正常機能。若缺鈣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
2024-10-13 13:1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病史講訴不詳,脾虛不等于缺鈣,只是脾虛可能引起缺鈣,缺鈣表現為骨骼生長緩慢,身體發育受影響,具體要明確是否缺鈣,可查血鈣濃度明確診斷;建議到醫院做相前檢查,明確診斷,對癥治療;脾虛的小孩一方面從中醫周理,同時科學合理膳食,調節身體體質;多食用鈣質豐富的食物,適當加強營養,增強體質;
2024-10-13 13:1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寶寶是否缺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1.常表現為多汗,與溫度無關,尤其是入睡后頭部出汗,使小兒頭顱不斷磨擦枕頭,久之顱后可見枕禿。2.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3.夜驚,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4.1歲以后的小兒表現為出牙晚,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后仍不閉合。5.前額高突,形成方顱。
2024-10-13 13:1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上述癥狀要考慮缺鈣有關的寶寶可以服用龍牡壯骨顆粒補鈣,龍牡壯骨顆粒是中西藥復方制劑,中藥調理脾胃促進食欲消化,西藥補鈣補充維生素D,有補鈣促消化的作用,能治療和預防佝僂病,軟骨病,對多汗,夜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育遲緩等癥也有治療作用.
2024-10-13 13:1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脾虛,中醫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并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癥.您好,一般缺鈣的表現不是脾虛,補脾的食譜: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于脾虛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于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于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于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紅棗(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雞肉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于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泄瀉.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后忌食.兔肉味甘,性涼.作用:補中益氣,涼血解毒.宜于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腸燥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豬肚(豬胃)味甘,性溫.作用:補益脾胃.宜于虛弱,泄瀉,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潰瘍.牛肚(牛百葉)味甘,性溫.作用:益脾胃,補五臟.宜于病后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羊肚(羊胃)味甘,性溫.作用:補虛弱,益脾胃.宜于形體瘦弱,脾胃虛寒.牛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桂魚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虛寒證,寒濕證忌食.泥鰍味甘,性平,歸脾,肺經.作用:補中益氣,利水祛濕.宜于中氣不足,泄瀉,脫肛.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宜于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秈米味甘,性溫,歸肺,脾,心經.作用:補脾胃,養五臟.宜于脾虛濕盛腹瀉.熱證,濕熱證,陰虛證忌食.糯米(江米)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作用,補中益氣,補肺斂汗.宜于脾虛腹瀉,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粘滯難化,食積證,氣滯證,濕證,脾虛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作用,健脾化濕,清暑和中.宜于脾虛濕盛,食少便稀,暑濕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豇豆味甘,性平,歸脾,腎經.作用:健脾,補腎.宜于脾胃虛弱,腹瀉,嘔吐.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蜂蜜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作用: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宜于脾胃虛弱胃痛,津虧腸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潰瘍.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要是情況很嚴重的話就要盡早就醫,以免病情加重.
2024-10-13 1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