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天有三四次大便是否正常,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如飲食、腸道疾病、藥物影響、精神因素、腸道菌群失調等。 1.飲食:短期內大量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能導致大便次數增多。比如芹菜、韭菜、紅薯等。 2.腸道疾病:結腸炎、直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等腸道炎癥性疾病,會使腸道蠕動加快,引起大便次數增加。 3.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硫酸鎂、乳果糖等導瀉劑,服用后可能導致大便次數增多。 4.精神因素:長期精神緊張、焦慮,可能影響腸道神經功能,導致排便次數改變。 5.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內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也會影響腸道功能,出現大便次數增多的情況。 總之,如果一天有三四次大便的情況持續時間較長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如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大便常規、腸鏡等,以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0-13 15:0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這個是消化不良導致的可能啊.建議口服山麥健脾口服液和藿香沖劑或四味脾胃舒顆粒試試,讓腸胃休息休息.多喂水尤其不要吃不消化的食物.當然最好是檢查大便看看是否是還有炎癥的可能啊.注意飲食非常重要.否則效果不好的啊.
2024-10-13 15:0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峰 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女孩,2歲,大便一天3-4次3-4天,大便干硬的小孩每次量不是很多,考慮是消化不好的原因.注意飲食的結構,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清淡點,多多喝水.可以長期給小孩吃媽咪愛調節腸胃.現在大便硬,可以吃點香蕉,蜂蜜水這些潤便的.你家寶貝的情況就會好轉.
2024-10-13 15:0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我覺得一天拉幾次大便是無所謂的,你關鍵是要看孩子拉的大便是不是正常,假如不干不稀就可以不用管的,孩子有時貪玩,大便沒大完就起來了,然后過會再拉一次。
2024-10-13 15:0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大便大便(糞便)是未被吸收的食物殘渣部分.對于未被吸收的殘渣部分,消化道則通過大腸,從肛門以糞便形式排出體外.糞便的形成食物在胃和小腸內進行消化,主要是各種消化酶的作用.結腸不產生酶,只有細菌起消化作用.結腸內有多種細菌,大腸桿菌70%,厭氧桿菌20%,還有鏈球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乳桿菌,芽胞和酵母.另有極少原生動物和螺旋體.腸細菌的重要作用是能產生生理需要的物質,如食物缺乏維生素時可在腸內合成維生素K,維生素B1,B2,維生素H,維生素B12,B6,蔚酸,葉酸和消旋泛酸.也能產生吲哚,糞臭素,硫化氫使糞有臭味.如長期用抗生素則不易合成維生素而不能吸收,引起維生素缺乏癥.食糜通過回盲瓣到盲腸每24小時約500~1000毫升.主要在右半結腸吸收,主要吸收水和鈉,每日能吸收460毫當量的鈉和350~2000毫升水.也吸收少量鉀,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膽酸和藥物.直腸也能吸收水,少量葡萄糖,氨基酸,牛奶和藥物.腸功能障礙,腸炎和感染時可影響吸收.腹瀉時腸蠕動增強,吸收減少,嚴重時可丟失大量維生素,水和電解質.如果正常則在乙狀結腸內形成糞便,等待排出.糞便的形成與食物無重要關系,禁食和正常喂養的動物糞便無顯著區別,只是糞量減少.糞便組成都一樣.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纖維素,結締組織,上消化道的分泌物,如粘液,膽色素,粘蛋白,消化液,消化道粘膜脫落的殘片,上皮細胞和細菌.如不吃蔬菜和粗糙谷類糞便組成常是一致的,即65%水分,35%固體.固體部分細菌最多可達50%,但大半細菌排出時己死亡.另外2~30%是含氮物質,10~20%是無機鹽(鈣,鐵,鎂).脂肪占10~20%,有2種,分解的脂肪是食物末被吸收的,中性脂肪由細菌和上皮殘片而來的.另有膽固醇,嘌呤基和少量維生素.正常糞便是圓柱形,長10~20厘米,直徑2~4厘米,重100~200克.食用蛋白質的糞便為棕黃色或黃色,有臭味,硬而成塊,含有很多革蘭氏陽性細菌.食用碳水化物的糞便為棕綠色,惡臭味,軟或半液體狀,酸性,含有很多革蘭氏陰性細菌.正常糞便稍有棕色,這是因有糞膽素和尿膽素,糞便顏色因食物而不同,某些藥物可改變顏色.正常便為堿性,其高低與在結腸存留時間長短成正比.稀便是酸性可刺激肛門周圍皮膚而疼痛.食用辣椒或飲酒可引起肛門直腸反應性充血使痔瘡急性發作.了解大便的次數和時間及大便的量,色,質,氣味,便時感覺和伴隨癥狀等,對診斷消化系疾病有重要意義.大便秘結,伴見高熱煩躁者,為腸熱證;伴見面色蒼白,脈沉遲者,屬冷秘,為腸寒;老人便秘,脈細數者,屬脾陰虛;大便溏泄,納少腹脹者為脾陽虛;腹痛泄瀉,瀉后痛減,脘悶噯腐為傷食;情志抑郁,腹痛作泄,排便不爽,為肝郁乘脾;黎明前腹痛泄瀉,為脾腎陽虛.排便時肛門灼熱,屬大腸濕熱;里急后重,見于痢疾,脫肛,屬濕滯大腸或脾虛中氣下陷,大便下血,色鮮紅為近血,為病在大腸或痔瘡出血;血色黑暗或呈柏油狀為遠血,多屬食管,胃及十二指腸出血.腸道易激綜合征表現為大便堅硬如羊糞狀,伴有陣發性腹痛,可在排便后暫時緩解,糞便中含有粘液無膿血;大腸癌糞便形狀持續變細,糞便表面可有鮮血;先天性巨結腸見于新生兒,表現為出生后排解胎糞減少,或者有持續性便秘,腹脹
2024-10-13 1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