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兒童營養發育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飲食、睡眠、運動、遺傳、環境等。 1.飲食:均衡的飲食對于兒童營養發育至關重要。要保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例如,多吃瘦肉、魚類、蛋類、奶類、新鮮蔬菜和水果。 2.睡眠:充足且高質量的睡眠有助于兒童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身體發育。每天應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3.運動:適當的運動能增強兒童體質,刺激骨骼生長。像跳繩、游泳、跑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4.遺傳:遺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兒童的生長發育潛力,但后天的環境和生活方式也能對其產生影響。 5.環境:良好的生活環境,如干凈的空氣、安全的居住空間等,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發育。 總之,要促進兒童營養發育,需要綜合考慮以上多個方面,為兒童創造有利的條件。家長應關注孩子的成長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咨詢醫生。
2024-10-13 13: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小孩挑食、偏食尤其是偏素食,可能引起各種微量元素缺乏,即出現消化功能差,口味不開,生長發育落后,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現象。治療上首先要找到偏食的病因,但若找不到明顯原因,只好誘導他多吃一些動物蛋白、如肝、魚類、蛋類等,同時到正規醫院抽血檢查微量元素,缺什么補什么。關于多動癥,醫學上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它的最新診斷標準是:1、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開小差;2、活動過多,手腳不停;3、做作業時邊做邊玩,常抄錯字;4、做事不能持久,常從一種活動轉向另一種活動;5、智力正常,但成績較差;6、話多,別人問話未完就急著回答,常打斷別人的講話;7、別人講話似聽非聽,常丟失學習用具;8、沖動、任性、急躁、愛發脾氣;9、不聽勸告、不守紀律,頂嘴、說謊等不良行為;10、整改自身毛病卻無法控制。如符合以上三條者即可能患了多動癥,應及時治療。目前,治療方法是:1、合理教育,教育過程中注意方法,減少刺激,不能歧視、辱罵;2、藥物治療:利他林,每日0.3-0.8mg/kg,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密切觀察療效和副作用,6歲以下兒童盡量以教育為主,最好不要用藥物治療。
2024-10-13 13: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小嬰兒的頭頂上方有一小片摸上去較軟的地方,有時還可見到它在上下跳動,這就是小嬰兒的前囟門.它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菱形間隙.新生兒出生時他的對邊中點連線約1.5-2厘米,頭幾個月頭圍增長快,前囟也隨著變大,約至6個月時最大達到2.5-3厘米,以后隨著顱骨逐漸骨化,前囟逐漸變小,有的小兒1歲時前囟己閉合,最遲在1歲半時也應閉合.囟門的閉合是反映大腦發育情況的窗口,如果在6個月之前閉合,說明孩子可能小頭畸形或腦發育不全,在18個月后仍未閉合就屬于太晚了,這樣的孩子可能有腦積水,佝僂病和呆小病;囟門的隆起表示顱內壓增高,這種孩子可能得了腦膜炎,腦炎和維生素A中毒;囟門凹陷的孩子則有可能是因為脫水和營養不良.如果囟門關閉的較早,但只要頭圍還在長,也不必著急.發現囟門關閉異常,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通常,寶寶到了1歲-1歲半時,前囟門就基本上閉合了.后囟門很小,一般不太引人注意,大多在寶寶出生后的2-3個月時就關閉了.
2024-10-13 13:3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介紹兩個偏方給你吧1.蘿卜白菜湯:用白菜心250克,白蘿卜60克,加水煎好扣放紅糖10-20克,吃菜飲湯。2.蘿卜湯:白蘿卜150克切片,加水900毫升,煎至600毫升,加白糖5克,趁熱服一杯,半小時后再服一杯。祝福寶寶身體健康,茁壯成長!
2024-10-13 13:3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兒童需要哪些營養一個能做到平衡膳食的人,是不需要額外補充某種單一營養素的.否則,反而會打亂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平衡狀態.兒童的生長發育很快,如果營養供應不足,或者營養素不均衡,會使腦神經細胞營養不良造成智力障礙.人體需要的營養有:⑴,水: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能幫助代謝,調節體溫,構成全身組織,并對各種食物的吸收和排泄有攜帶作用.水每日需要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25—35毫升.⑵,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是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質攝入不足,會造成兒童發育緩慢,抗病力減弱,體重減輕,容易疲勞,貧血,發生營養不良性水腫,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造成智力低下.蛋白質攝入過量,會影響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從而導致高營養性營養不良,出現小兒厭食癥,小兒疳疾或佝僂病等.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標準為:按公斤體重乘以需要量系數,1—3歲為1.80;4—6歲為1.49;7—10歲為1.21(換算的蛋白質用量單位為克).瘦肉,雞,魚,牛奶,花生,豆類等食物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在攝入蛋白質時,最好是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同時食用,以增強不同類型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對人體的營養價值會更高.⑶,脂肪:脂肪主要用來變成生長發育的“能量”,兒童生長發育快,一般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2—4克脂肪.在乳類,蛋黃和肥肉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攝入不足會導致小兒體質瘦弱,發育不好.過量則易至肥胖癥發生.⑷,碳水化合物:人體80%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還有能保證蛋白質不被過多分解的作用.兒童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10—20克碳水化合物.食物來源于谷類,豆類,薯類和食糖中.⑸,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有機物質,缺少維生素可引起許多疾病.在蔬菜,水果,魚肝油,牛奶,動物內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攝入應以蔬菜為主.⑹,微量元素:只要按照上述營養素參考標準,給予了均衡的膳食;微量元素攝入量基本能滿足小孩生長發育的需要,不用特殊補給微量元素的.附:幾種常見食物蛋白質,脂肪含量參考1,雞蛋:含蛋白約10—15%,脂肪約11—15%;2,牛奶:含蛋白約3.5%,脂肪約3.5%;3,豬肉:肥肉含蛋白約2.2%,脂肪為90%:瘦肉含蛋白約16.7%,脂肪約28.5%;4,牛肉:含蛋白約20%,脂肪約10%;5,羊肉:含蛋白脂肪介于豬肉作牛肉之間;6,雞肉:富含蛋白質,含脂肪較少;7,鴨肉:含蛋白約16—25%,脂肪約7.5%;8,魚類:含蛋白質在15—30%之間;含脂肪較低.9,黃豆:含蛋白約為35—40%,脂肪約15—20%;10,含鋅食品:首推核桃,蘋果,黑米,豆腐;其次有扁豆,白菜,卷心菜,萵筍,金針菇,海帶,杏,菠蘿,山楂等.嬰幼兒喂養的三大誤區一,雞蛋代替主食:有的年輕母親為了使孩子長得健壯,幾乎每餐都給孩子吃雞蛋類食品,結果孩子出現消化不良性腹瀉.因為嬰幼兒胃腸道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各種消化酶分泌較少,過多地吃雞蛋,會增加孩子胃腸負擔,甚至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根據有關資料報告,嬰兒最好只喂蛋黃,每天不超過1個蛋黃,1至2歲的幼兒每天或隔天吃1個雞蛋,2歲以上的幼兒可每天吃1至2個雞蛋.二,果汁代替水果:有些父母圖省事,經常買橙汁,果味露或桔子汁等制品沖給孩子喝,這種做法也不妥.因為新鮮水果不僅含有完善的營養成分,而且在孩子吃水果時,還可鍛煉嘴嚼肌或牙齒的功能,刺激唾液分泌,促進孩子的食欲,而各類果汁制品都是經過加工制成的,不僅會損失一些營養素,而且還要添加食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劑,嬰幼兒長期過多地飲用會給健康帶來危害.三,葡萄糖代替白糖:只要嬰幼兒食欲正常,就不會缺乏葡萄糖.這是因為,各種食物中的淀粉和所含的糖分,在體內均可轉化為葡萄糖,所以不宜多用葡萄糖,更不可用它來代替白糖.如果常用葡萄糖代替其他糖類,腸道中的雙糖酶和消化酶就會失去作用,使胃腸懶惰起來,時間長了就會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消化功能減退,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警示語:不要小孩一有點什么事就只想著要補鈣,鈣劑不是包治百病的藥,服用多了會有害處的.
2024-10-13 1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