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孩子惡心嘔吐可能由飲食不當、胃腸道感染、消化不良、腹部著涼、神經系統疾病等引起。 1.飲食不當:孩子進食過多油膩、辛辣、生冷食物,或暴飲暴食,都可能導致胃腸負擔過重,引起惡心嘔吐。此時需調整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2.胃腸道感染:如病毒、細菌感染,常見的有輪狀病毒、諾如病毒、大腸桿菌等。除惡心嘔吐外,還可能伴有腹瀉、發熱等癥狀。需就醫,根據感染類型進行治療,可能會用到蒙脫石散、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等藥物。 3.消化不良:孩子胃腸功能較弱,消化酶分泌不足,容易出現消化不良,進而惡心嘔吐。可適當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必要時服用健胃消食片。 4.腹部著涼:腹部受寒后,胃腸蠕動異常,引發惡心嘔吐。要注意腹部保暖,可熱敷緩解。 5.神經系統疾?。喝缒X炎、腦膜炎等,顱內壓增高會導致惡心嘔吐,同時可能伴有頭痛、嗜睡等。這種情況較為嚴重,需立即就醫診治。 孩子出現惡心嘔吐,家長不要過于驚慌,先觀察孩子的癥狀,注意補充水分,防止脫水。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兒科就診。
2024-10-13 14:4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惡心嘔吐,是兩個常見癥狀,而這兩個癥狀又多相依而少相離.出現惡心嘔吐的原因較多,一般可根據其表現特征進行自我診斷,并采取相應的處理辦法.先有惡心而繼發嘔吐,嘔吐后感到胃內輕松,多為胃源性嘔吐.這種惡心嘔吐若伴有胃脹,呃酸腐氣,多為進食過量而導致的消化不良,只需控食靜養,不必特殊處理;若伴有胃痛,多為急性或慢性胃炎引起,可用調理脾胃的中藥和抗生素治療;若伴有劇烈腹痛及腹瀉者,應考慮為食物中毒,應送醫院救治.無惡心而嘔吐,嘔吐呈噴射狀,胃內容物急劇而有力地噴出,頑固性發作,嘔吐后胃內不覺輕松,多為中樞神經性疾病引起顱內壓增高所致.這種嘔吐常見于腦炎,腦膜炎,腦腫瘤,腦出血等疾病.持續性高燒也可引起此類嘔吐,對這種嘔吐患者,應去醫院確診,再尋因治療,切勿單純自用止吐藥.惡心頻頻發作,時見嘔吐,嘔吐物中混有膽汁,吐后不見輕松,甚至胃中已排空仍干嘔不止者,為反射性嘔吐.這種嘔吐常見于腹腔內臟器急性炎癥,如膽囊炎,胰腺炎和病毒性肝炎等.對突然急性發作的這種嘔吐,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送醫院診治.若是經常發作,惡心嘔吐不嚴重者,多為慢性炎癥所致,可服用藿香正氣水暫行止吐,再根據致吐病因治療.無惡心表現而反復出現嘔吐,嘔吐物不酸腐,量不多,吐后不影響進食者,與精神因素有關.這種嘔吐常見于胃神經官能癥.對這種嘔吐,重在心理調節,使患者對嘔吐有正確認識.可采用深呼吸方法止吐.治療上,應以神經營養劑,如谷維素,維生素B1,維生素B6為主,輔助以鎮靜劑,如安定等.中藥陳皮,蘇葉,枇杷葉,生姜各10克,水煎服,亦有效.另外,惡心嘔吐伴有眩暈者,多為運動病或梅尼埃病引起.一般可服用鎮靜藥及顛茄類藥物,待眩暈消除,嘔吐即止.據介紹,中藥天麻,白術,半夏,黨參,茯苓各15克,生姜10克,水煎服,效果不錯.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祝您孩子早日康復!
2024-10-13 14: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嘔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腸道呈逆蠕動,并伴有腹肌強力痙攣性收縮,迫使食管或胃內容物從口、鼻腔涌出。嚴重嘔吐會導致患兒呈呼吸暫停的窒息狀態,如嘔吐物吸入,可發生肺部感染。反復嘔吐會導致水、電解質紊亂。長期嘔吐影響營養物質攝入,可致營養不良和維生素缺乏。有二種與嘔吐近似的病態,往往被家長訴為“嘔吐”,應注意鑒別。①溢乳,這在嬰兒非常常見,常在生后半年內發生,因小嬰兒賁門松弛、下食道括約肌壓力低下,或因喂奶方法不當,吃奶后少量奶汁反流至口腔,大多無需治療,隨年齡增長或改進喂養方法可以糾正或自愈。②反芻,指剛吞進去的食物后腹肌、橫膈和舌反復收縮運動,胃內容物反流至口腔、再咀嚼咽下,不伴惡心、無痛苦。很少見。導致兒童嘔吐的原因如下:1.消化道器質性梗阻:小嬰兒多為先天性消化道發育畸形(不同部位狹窄或閉鎖),較大兒童則多為后天性腸扭轉、套疊、梗阻。常伴其他梗阻癥狀:腹脹、血便、無大便等。2.消化系統感染性疾病:胃炎、消化性潰瘍、腸炎、闌尾炎、腹膜炎、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等。常伴腹痛、惡心、腹瀉、腹脹。3.消化道功能異常:各種全身性疾病和代謝異常。常伴發熱、惡心、腹脹等。4.神經系統疾病:不同原因發生顱內高壓(腦炎、腦膜炎、顱內占位性病變),引起中樞性嘔吐,噴射性不伴惡心,而有其他神經系統癥狀體征(頭痛、嗜睡、昏迷、驚厥)。5.小腦或前庭功能異常:隨體位而變動,伴共濟失調、眩暈、步態不穩等。6.中毒:毒物中毒或食物中毒可表現為嘔吐,起病急。7.再發性嘔吐:又名周期性嘔吐,發病多在學齡前期和學齡期(3-10歲),突然發作性嘔吐不止,反復發作,可引起水電解質紊亂。該病可有家族史,過食、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是發病的誘因。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體檢和輔助檢查無異常。腦電圖偶見癲癇波形,但抗癲癇藥物無效。一般于青春期后可自然停止。由于嘔吐原因很多,建議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以便確診,并對癥治療。
2024-10-13 14:4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偶爾吐一下可以不用藥啊要是實在厲害可以用胃復安止吐啊
2024-10-13 14:4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嘔吐是指胃內容物或一部分小腸內容物,通過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種復雜的反射動作,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癥狀?,F代醫學認為,嘔吐可由許多疾病如胃腸道疾患、發熱、顱內感染、藥物以及食物中毒等引起。中醫學認為,外感風寒、熱邪犯胃。內傷飲食、胃虛夾熱、胃陽虧虛以及脾胃虛寒等原因均可引起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致嘔吐。嚴重的嘔吐常使體液喪失過多,出現氣陰虧損。長期反復嘔吐,可導致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后果。常見癥狀為食后嘔吐,吐物酸臭或清稀粘液,時有惡心,噯氣,脘腹脹滿,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或面紅耳赤,不愿進食等。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兒仰臥位,家長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鐘。(2)家長用兩拇指,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30~50次。(3)順、逆時針摩腹各1分鐘。(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內關穴各約1分鐘。2.隨證加減(1)傷食吐型:嘔吐頻繁,口氣臭穢,嘔吐物常伴未消化的乳塊或食物殘渣,大便量多,氣味酸臭,或溏或秘,腹部脹滿,吐后則舒,噯腐厭食,矢氣惡臭,舌質淡,苔厚膩。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經100次,揉板門300次。②清大腸20O次,退六腑100次。③以指點揉中脘穴1~3分鐘。(2)寒吐型:起病較緩,嘔吐乳食不化,呈清稀粘液,無臭味,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四肢欠溫,腹痛喜暖,腸鳴,大便溏薄,或為不消化食物,小便清長,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①補脾經300次,揉板板門00次。②揉外勞宮50次,推三關300次。③點揉關元穴1分鐘。④以掌橫擦肩背、腰骶部,以透熱為度。(3)熱吐型:食入即吐,嘔吐物酸臭或為黃水,身熱口干口渴,口唇色紅,煩躁不安,胃脘脹痛,大便稀薄臭穢或秘結不通,小便色黃量少,舌質紅,苔黃。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經200次,清小腸200次。②清大腸200次,退六腑200次。③以拇指側推小橫紋100次。④按揉雙側天樞穴各1分鐘。⑤推下七節骨100次。(4)虛火吐型:時作于嘔,咽干舌燥唇紅,不欲進食,兩顴發紅,手足心熱,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尖紅,苔少而干。常角手法加①清天河水200次,清肝經200次。②補腎經300次。③推涌泉300次。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患兒仰臥,家長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鐘。(2)家長將雙手拇指分放于患兒劍突兩側的季肋處,然后向兩旁分椎1~3分鐘。(3)先掐后揉內關穴1分鐘。(4)患兒俯臥位,家長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處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鐘。2.隨證加減(1)感受風寒者,常用手法加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②推揉太陽穴50次。③清肺經200次,清大腸200次。(2)脾胃虛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①補脾經300次,揉板門300次。②捏脊5~7遍。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鐘。(3)飲食過多或不干凈者,常用手法加①清胃經300次,清大腸300次。②揉板門100次,運內八卦100次。③推下七節骨100次。按摩方法三1.常用手法(1)患兒坐位或俯臥,家長一手固定患兒頭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頸后發際正中至大椎處300次。(2)以拇指順運內八卦50~100次。2.隨證加減(1)傷食者,加揉板門300次,分推腹陰陽1~3分鐘。(2)脾虛者,加補脾經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鐘。(3)濕熱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門穴50次。(4)寒吐者,加推三關300次,橫擦背部以熱為度。生活調理(1)引起嘔吐的原因很多,嘔吐又常見于某些急性傳染病如流腦、乙腦和某些急腹癥如腸梗阻、腸套疊的先兆癥狀,治療時必須注意鑒別,查明病因,不能單純見吐止吐,以免貽誤病情。(2)嘔吐時,家長要立即將小兒的頭側向一邊,以免嘔吐物嗆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3)患兒嘔吐時不要喂奶、喂藥,也不要隨意搬動。(4)注意飲食調節,平時喂食要定時定量,多服各種維生素、蛋白質,少進脂肪,斷乳前后要逐漸增加輔食。(5)由于哺乳方法不當或吸奶時吞入少量空氣所產生的吐乳,稱為“溢乳”不屬病態。(6)嚴重嘔吐可導致體液失衡,代謝紊亂,可配合靜脈輸液。
2024-10-13 1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