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外圍性腦積水是嬰兒常見的腦部疾病,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產傷、感染、腦發育不良等。治療方法包括觀察隨訪、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等。 1. 病因:產傷可能導致腦部損傷引發腦積水;感染如腦炎、腦膜炎等影響腦脊液循環;腦發育不良使得腦脊液吸收障礙。 2. 癥狀:患兒可能出現頭圍增大、前囟飽滿、嘔吐、嗜睡等。 3. 檢查:頭顱 B 超、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有助于明確診斷。 4. 治療:病情較輕時可先觀察隨訪;藥物方面,可使用呋塞米、甘露醇等減輕腦水腫;嚴重時可能需手術治療。 5. 康復訓練:包括運動訓練、認知訓練等,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總之,對于 5 個月嬰兒的外圍性腦積水,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癥狀,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以促進患兒的康復。
2024-10-13 14: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這個還真的不知道呢,建議還是去問問醫生吧,應該沒太大問題吧
2024-10-13 14: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臨床表現 嬰幼兒先天性腦積水多在出生后數周頭顱開始增大,一般經3~5個月方逐漸發現,也有出生時頭顱即增大者。臨床特別是因顱內壓增高引起頭顱進行性的異常增大,與周身發育不成比例。額部向前突出、眶頂受壓向下,雙眼球下視,眼球向下轉,致鞏膜上部露白,前囟擴大且張力增加,其它囟門也可擴大,顱骨骨縫分離,頭皮靜脈擴張。頭顱叩診呈“破壺音”。嬰幼兒骨縫未閉,顱內壓增高時,頭顱可以發生代償性擴大,故在早期顱內壓增高癥狀可以不明顯。但腦積水嚴重,進展較快時,亦可出現,其癥狀為反復嘔吐。腦退行性變,腦發育障礙,四肢中樞性癱瘓,尤以下肢為重,常有智力改變和發育障礙。視神經受壓萎縮,可致失明。眼球震顫,驚厥亦較常見。還常并發身體其它部位畸形。 少數病例,腦積水在發展到一定時期后可自行停止,頭顱不再繼續增大,顱內壓亦不高,成為“靜止性腦積水”。 三、診斷 根據嬰幼兒頭顱增大突出等臨床典型癥狀,一般診斷無大困難。檢查時,對早期的可疑本癥的病兒,定期測量頭顱大小,包括周徑、前后徑及耳間徑。正常新生兒頭圍33~35cm。后囟出生后6周閉合,前囟于9~18個月之間閉合,這些數據可作參考。 為進一步確定診斷,了解腦積水的性質和程度,可進行如下檢查: (一)顱骨X線平片可顯示頭顱增大,頭面比例不對稱,顱骨變薄,顱縫分離及前、后囟延遲閉合或明顯擴大等。 (二)頭顱CT掃描可顯出擴大的腦室系統及腦實質性質,有助于鑒別是否有腦瘤等病。 (三)頭顱超聲檢查中線波多無移位,側腦室或第三腦室均有擴大等。 (四)前囟穿刺借以排除硬腦膜下血腫或水瘤,這兩種情況也常引起頭顱增大。還可了解腦皮質的厚度及腦室內壓力高低(正常嬰兒為50~60mm水柱)。 (五)腦室造影對判斷有無導水管、第四腦室的梗阻、腦室擴大程度及有無腦室畸形,排除硬膜下血腫、水瘤以及區別交通性及非交通性腦積水有較大的意義。常選用腦室內注入水溶性碘劑。 本病應與嬰兒硬腦膜下血腫或積液、顱內腫瘤、佝僂病等相鑒別。 四、治療 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輕度腦積水應先試用非手術治療,以脫水療法和全身支持療法為主。手術治療適用于腦室內壓力較高(超過250mm水柱)或經非手術治療失敗的病例。嚴重腦積水如頭圍超過50cm、大腦皮質萎縮厚度在1cm以下,已合并有嚴重功能障礙及畸形者,手術療效不佳。 手術方式多采用腦脊液分流術。如腦室—心房分流術,腦室—矢狀竇分流術,腦室—腹腔分流術等。后一種術式安全,并發癥少,使用較多。所用分流管是一種帶有貯液囊、壓力閥裝置,并不透X線,以利于透視下檢查。 術后注意防止發生并發癥,如凝血塊阻塞導管,心臟內血栓形成、心內膜炎、敗血癥等。
2024-10-14 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