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博 主治醫師
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一級
眼耳鼻咽喉科
-
耳朵癢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外耳道濕疹、外耳道炎、真菌感染、耵聹栓塞、皮膚干燥等。 1.外耳道濕疹: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皰,伴有瘙癢。治療上避免搔抓,可局部涂抹糖皮質激素軟膏,如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 2.外耳道炎:多因細菌感染,外耳道皮膚紅腫、疼痛、瘙癢。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 3.真菌感染:外耳道有脫屑、瘙癢。可使用抗真菌藥物,如克霉唑溶液。 4.耵聹栓塞:耵聹積聚刺激外耳道。需到醫院由醫生取出耵聹。 5.皮膚干燥:環境干燥或頻繁掏耳導致。注意耳部保濕,涂抹凡士林等。 耳朵癢的原因多樣,如果自行處理后癥狀無改善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0-21 19: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恩,這確實是中耳炎的癥狀,與你的癢有很大關系的。癢與你的中耳炎是有關系的。治療:1、積極治療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 2、藥物治療:單純型以局部用藥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藥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3、局部用藥注意事項: ①用藥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內膿液,可用3%雙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簽拭凈或以吸引器吸盡膿液,方可滴藥。 ②膿量多時用水劑,量少時可用硼酸酒精。 另外,天氣熱了,注意洗澡的時候不要將水弄進去,有什么問題再隨時聯系我,祝你早日康復!醫生詢問:這幾天癢得幾得很厲害,耳朵進水過嗎?
2024-10-21 19: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你說的情況是有耳朵癢的情況,這個情況多考慮是由于局部炎癥刺激引起的情況,也可以見于耳內濕疹的情況的。現在的情況建議到五官科檢查一下實際的情況為宜,在明確有耳內濕疹的情況后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濕毒清+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做調節治療為宜。如果明確是屬于外耳道炎的情況就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阿莫西林+消炎王做調節治療,局部交替滴注左氧氟沙星滴耳劑和雙氧水滴劑治療為宜。同時注意多喝水,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局部做挖洗為宜。
2024-10-21 19:0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那可能是耳朵癢引起的啊,有可能會是耳屎已經排在耳道里面了,所以會有一點點癢的感覺呢,這樣其實你白天也可以幫寶寶拿出來的啊
2024-10-21 19:0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平時多注意,不要進行沒用的撓和扣耳朵!還有如果您半夜耳朵癢,那可能是因干燥,所以您就應減少洗澡次數,不要每天都洗。你是北方人的話,半夜耳朵氧可能是凍瘡的前兆。注意保曖!平時要記得用油性護膚品涂于耳上。另外以下作為參考!在耳朵的疾病中,耳垢栓塞、急性外耳炎及耳霉菌蠻常見的。耳朵的構造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平常一般人看得見的是外耳的一部份,就是耳廓及外耳道靠外側部分。至於外耳道靠內側部位,則需利用專業的檢耳鏡或頭鏡才看得到。外耳道的盡頭就是耳膜。一般人較為迷惑的是耳垢該不該掏?耳垢是耳道外側的皮膚腺體分泌物,混合著脫落的表皮、耳毛而成,有呈黃褐色黏性油脂物(俗稱油耳、濕耳)或與耳道皮膚落屑混合形成乾硬塊(俗稱乾耳)。耳垢具有潤滑外耳道皮膚、沾黏異物、阻擋昆蟲侵入、保溫、防水的功能,而且口部運動及耳道皮膚生長的運動方向,可以自動排出耳垢。只要不完全阻塞外耳道,只要有一小細縫,耳朵就聽得見聲音,并不需要掏挖耳朵。所以最好不要去掏耳朵,如果非要掏不可,頂多是等耳垢已經跑出外耳道口,很明顯看到,又很容易掏出時,才請別人用細棉花棒,先把棉花棒的棉花拉松,然后輕輕地、溫柔地把耳垢掏掉。有些人喜歡掏耳朵,結果不但沒掏乾凈,反而把耳垢推進耳道更深的地方,如此反反覆覆,日積月累就形成又硬又大的黑耳垢。一旦有一天洗頭時或游泳時,水跑進耳內,耳垢一吸到水就膨脹變大,把外耳道整個完全塞滿,結果不但聽不到聲音,甚至還會壓迫到外耳道的皮膚,產生劇烈耳痛。因為外耳道的皮膚很薄,皮下組織很少,耳垢脹大后和外耳道的骨頭內外夾攻,外耳道皮膚就被壓至腫脹的非常疼痛,非找醫師處理不可。幸運的話當場可以完全取出,運氣不好的只能部分取出,再加上點三天的耳垢軟化劑,等復診時再完全處理乾凈,至於外耳道另有發炎到很厲害,甚至破皮流血者,還要加上口服藥治療。要注意的是點耳劑要存放室溫下,不可放入冰箱,以免藥水溫度與體溫相差太大時,滴入耳內后會產生短暫眩暈。另外要注意的是點耳劑每次要點三到五滴才夠融化耳垢,否則點太少會變成好像在澆花,沒有效果,同時要注意耳藥水點三天后要趁耳垢成融化狀態時盡快復診,不要等到點完藥水后又隔了幾天才來復診,這樣拖久了會使得原本已被融化的耳垢又乾掉變成硬塊,枉費前幾天這麼努力的點耳藥水。耳朵癢的原因可以是耳垢、霉菌、過敏或太乾燥。常挖耳朵的人把耳垢隨時挖得光光的,耳朵皮膚變得太乾燥就會癢,癢就會想再挖,挖后又更癢,如此惡性循環就越來越糟。當不小心挖傷外耳道后,當時可能痛一下后就不痛了,也就不知道耳朵受傷。等隔一、兩天后耳朵就會變成很痛,這時早已忘了是兩天前挖耳自傷的因果。急性外耳炎會引發持續性耳朵灼熱痛,甚至同側頭痛,厲害的還會流膿。輕者可用滴劑或敷藥膏,重者還要加用抗生素、止痛劑才治得好。如果有得耳霉菌癥時,那耳朵更是癢死了,而且很會長耳垢,常常一、兩周后就長滿了整個外耳道。耳朵長霉菌的原因可以是環境的因素、耳膜破洞的分泌物及被傳染等。臺灣氣候溫濕,外耳道因洗頭、淋雨、游泳而跑進臟水,久沒清理就有機會長霉。本身有慢性中耳炎,膿從中耳破洞流到外耳道,沒有去治療,久了就會長霉。有香港腳(足癬)的人用手指摳腳長癬處止癢,之后沒有洗手又用手指去挖耳朵,就把足癬傳到外耳道上。上理發廳理發,不幸使用沒消毒乾凈的公用掏耳器械以致感染耳霉菌。耳霉菌癥治療很費時,這是因為外耳道霉菌癥的耳垢會緊附在表皮下,剝離非常困難,就算表層剝下了,殘留的根部依然會很快地蔓延起來。所以除了要找耳科醫師治療外,每天更要自己點藥水或擦藥膏,有耐心地治療至少兩周以上就會根治。外耳道的病癥有百分之八十是由掏耳得來的,最好不要掏,非得要掏也要小心輕柔地用拋棄式的棉花棒,而不要用重復使用的掏耳器。不掏耳朵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外耳道疾病。
2024-10-22 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