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低燒 37 度到 37.5 度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疾病、腫瘤、環境因素等。 1.感染: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常見的如感冒、肺炎、尿道炎等。身體通過發熱來對抗病原體。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系統異常導致低燒。 3.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時,代謝加快,可能出現低燒。 4.腫瘤:某些腫瘤,如淋巴瘤,會有低熱表現。 5.環境因素:長期處于高溫環境、精神緊張、過度勞累也可能引起體溫輕度升高。 總之,出現低燒 37 度到 37.5 度時,若持續時間較長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血常規、C 反應蛋白、甲狀腺功能等,以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良好的心態。
2024-10-21 18: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低燒肯定是孩子有炎癥的,是不是感冒沒好呢,一定多喝水,注意消炎。
2024-10-21 18: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您好,這種情況查一下血象,同時需要檢查一下是否中暑了.
2024-10-21 18:4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要先找出原因啊,不要忙著吃藥現在到呼吸科來看病的發燒患兒數量很多,發燒病例在門診中已經占到了1/2到2/3,最常見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等都可能造成發高燒。發燒會燒壞腦袋嗎? 寶寶一發燒,父母之所以急,不外乎是存在一個傳統觀念,認為孩子發燒會燒壞腦子。其實,發高燒本身是不會使“腦筋變壞,智能變差”的,以往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人們對發高燒背后的原因沒有區分清楚。 其實,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而非發燒把人燒笨,燒聾了。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父母不必過于驚慌。 根據統計,不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發燒,體溫很少超過41℃,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癥的可能比較高,應特別警惕。至于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是41.6℃,超過這一極限,腦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但這種極端的高溫很少伴隨疾病發生。 發燒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尋找病因,對癥治療。一般感冒常會發燒2~4天,如果活動力佳、進食正常則不必太擔心。但需注意感染有無惡化或發生并發癥的情形,如嬰幼兒出現哭鬧不停、活動力差、高燒不退、不肯進食、抽搐等,應盡速就診。 通常一般濾過性病毒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就會痊愈,不應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因為反而易造成抗藥菌種之衍生。一旦醫師建議使用,應仔細討論使用適應癥及使用時間。如何自行幫寶寶退燒? 當寶寶體溫達上述的發燒溫度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 1、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較用冷毛巾敷前額要好。 2、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一次。 3、溫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或75%酒精兌水1/2,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水1/4,放在一個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釋后的水溫約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小朋友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循環到了身體表面,又使皮膚變熱時,就可以再重復第二次,如此重復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4、以涼毛巾擦拭:用稍涼的毛巾(約25度)在額頭、臉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溫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冷度也不會太冷,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但是不建議用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7、適當增減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寶寶從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發燒的癥狀發生,有的父母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到處求醫問診;有的父母,則只求孩子迅速退燒,吃的、塞的通通來,事實上,過與不及對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種負荷。 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大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一、外在因素: 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二、內在因素: 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發燒只是疾病的癥狀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兒科主任宋文舉醫師表示,醫師對于發燒,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發燒、嘔吐、咳嗽,就慌亂不已。殊不知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燒癥狀持續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愛子心切的爸媽,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去治療發燒癥狀,而是應遵從醫囑,準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6招簡單正確的退燒法: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媽在未帶寶寶就醫前,可在家中事先處理的呢?綜合專家的建議,作為父母的您,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于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于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并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并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2024-10-22 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