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血管瘤的癥狀多樣,常見的有皮膚紅斑、腫塊、皮膚顏色改變、疼痛、出血等。 1.皮膚紅斑:表現為局部皮膚出現紅色斑塊,邊界清晰,顏色可從淡紅到深紅。 2.腫塊:瘤體形成腫塊,質地軟硬不一,有的可壓縮,有的較堅實。 3.皮膚顏色改變:如變為紫紅色或藍色,這與瘤體內血液充盈程度有關。 4.疼痛:當瘤體壓迫周圍組織或發生炎癥時,可能會引起疼痛。 5.出血:瘤體容易破裂出血,尤其是受到外力摩擦或碰撞后。 總之,血管瘤的癥狀因瘤體的類型、大小、位置等因素而異。一旦發現疑似血管瘤的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以便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2024-10-21 18: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患有血管瘤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血管瘤的癥狀主要有:1、血管瘤早期大量的毛細血管會突出皮膚外,表皮是高低不平的,而且發展是比較快的,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發展成為混合型血管瘤。還有就是海綿狀血管瘤可發生于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也可以發生在患者的內臟器官,多見于四肢和軀干,摸上去就像是柔軟的海綿,按壓時是可以收縮的,對患者的危害也是比較大的。血管瘤的各種癥狀發展到嚴重時,還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隨著患者病情的逐漸發展,病變組織會壓迫到患者顱內的神經系統,以至于受到刺激,進而出現頭痛的癥狀。還會出現嘔吐的癥狀,這主要是由于患者顱內壓逐漸增加,導致延髓嘔吐中樞受到了刺激,進而出現嘔吐的癥狀表現。患者的視覺受到障礙,也是血管瘤的癥狀表現之一。由于患者顱內壓力逐漸增高,使患者的視神經出現水腫或腫瘤物質,進而直接壓迫到視神經。時間一長,便會損害視神經,進而影響視力,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失明。上面具體為您介紹了血管瘤的癥狀,如果您出現了血管瘤的癥狀一定要及早進行治療,以免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2024-10-21 18:3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血管瘤是比較常見的血管性疾病,多為先天性的,一般出生時就有。它的原因比較復雜,目前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普遍被認可的原因的還分為兩類如下:血管瘤一、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人體胚胎發育過程中特別是在早期血管性組織分化階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現小范圍錯構而導致其特定部位組織分化異常,并發展成血管瘤。血管瘤的危害,取決于它的生長部位、大小及組織成份。如果血管瘤生長在面部,必然要影響美容,嚴重者可使面部五官畸形;在頸部、咽喉部容易因進食而導致破潰,可危及患者生命;在功能部位,如眼球、舌頭、手指、足趾、陰莖、陰蒂及關節等,可影響這些部位的功能。如果血管瘤巨大,無論生長在什么部位都會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此外血管瘤還可發生感染、潰瘍、出血甚至惡變,這些都會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得了血管瘤必須治療。
2024-10-21 18:3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草莓狀血管瘤的癥狀發生率約占新生兒的1\%,多在出生時即存在,呈較小的紅色斑點,以后逐漸增大,常高出皮膚,顏色鮮紅,呈分葉狀,形如草莓或楊梅。生長部位多見于頭面部、軀干。二、毛細血管瘤的癥狀初生時患處有點狀或成片大量毛細管凸出皮膚外,表皮高低不平,發展特快,如不及時治療和控制,在短暫的時間(半歲)內,將會使已患血管瘤的器官或周圍的器官遭到破壞,少部分可快速發展為混合型血管瘤。三、鮮紅斑痣的癥狀鮮紅斑痣又稱葡萄酒樣痣或毛細血管擴張痣,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出現,好發于面、頸和頭皮,大多為單側性,偶為雙側性,有時累及粘膜。損害初起為大小不一或數個淡紅、暗紅或紫紅色斑片,呈不規則形,邊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壓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隨著年齡增長,顏色加深變紅,變紫,65%的患者的病灶將逐漸擴張,在40歲前可增厚和出現結節,于創傷后易于出血。鮮紅斑痣是無數擴張的毛細血管所組成的較扁平而很少隆起的斑塊,屬于先天性毛細血管畸形。病灶面積隨身體生長而相應增大,終生不消退。鮮紅斑痣可發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頸部多見,占75%-80%,多以單側并以右側多見。鮮紅斑痣同時累及眼神經和上頜神經時有15%的機會可合并難治性青光眼。在鮮紅斑痣患者中,1%-2%伴有同側的軟腦膜血管畸形,稱為Sturge-Weber綜合征。四、海綿狀血管瘤的癥狀海綿狀血管瘤可發于身體的任何部分,既可位于體表,也可發生于各種內臟器官,尤其以四肢,軀干和腮腺多見。瘤體皮膚可正常或呈暗藍色,觸之柔軟似海綿,按壓腫塊可被壓縮,患者自訴患肢沉重、酸痛,活動后明顯。部分海綿狀血管瘤表面皮膚可合并毛細血管瘤,稱之為混合性血管瘤。有部分腮腺血管瘤合并腮腺表面皮膚或其它部位毛細血管瘤,故對小兒腮腺腫塊不能明確原因時,若發現表面皮膚毛細血管瘤存在,應考慮腮腺血管瘤的診斷。五、混合型血管瘤的癥狀初起時大多為皮膚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紅斑,與單純的草莓狀血管瘤并無異樣,但隨著表面血管瘤的發展,同時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皮下侵犯的范圍可超過表面病損面積,形成隆起的包塊,形態不規則,多見于面部及四肢。侵犯范圍有時非常廣,以至于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組織器官都被這種不斷擴展的血管組織所覆蓋,可引起呼吸、飲食、視覺和聽覺等功能障礙,等等。
2024-10-22 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