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多動癥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沖動等。應對多動癥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包括家庭環境、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行為訓練、飲食調整等。 1.家庭環境:家長要為孩子創造溫馨、和諧、規律的生活環境,減少家庭中的緊張和沖突。 2.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和行為。 3.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哌甲酯、托莫西汀、可樂定等,但需遵醫囑使用。 4.行為訓練:通過制定明確的規則和獎勵機制,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5.飲食調整:減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攝入,保證營養均衡。 多動癥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孩子和醫生的共同努力。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變化,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治療方案,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
2024-10-21 20: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多動癥飲食治療研究發現,兒童多動癥的發癥與食物中含有水楊酸鹽類、加入的調品、大量食用富含酷氨酸食品、依用受鉛污染的食品,以及飲食中缺換等均有密切關系。這就為對獐多動癥進行飲食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對獐多動癥進行飲食治療,可采用下列辦法。(1)不吃含水楊酸鹽類多的食物。有些食物,如番茄、蘋果、橘子和杏子等含甲基水楊酸鹽類較多,就不要給多動癥患兒吃。(2)限用某些調味品。科學家研究發現,限制患兒食用胡椒油等調油等調味品和酒石黃等食用色素后,大多數患兒的多動癥狀消失。恢復吃含這些色素食品和調味品后,患兒的多動癥狀又重新出現。因此家長要注意,不要在患兒的飲食中加胡椒油等調味品和用酒石黃著色的食物等。(3)不吃含酷氨酸食品。讓患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以保護孩子消化道的正常功能。不要給患兒吃含酷氨酸的掛面、含酷氨酸的糕點以及乳類、乳制品等富含酷氨酸的食品等。(4)不使用含鉛的食器。不要給多動癥患兒使用含鉛的食器,不讓患兒吃可能受鉛污染的食物和含鉛量高的食物,如貝類、大紅蝦、向日葵、萵苣、甘藍、皮蛋、爆米花,在冶煉廠周圍種植的蔬菜、以及含酒精的飲料等。(5)多食富含鐵的食物。如適當進食紅肉和動物肝臟,以增加鐵和其他營養素的攝入。約束給多動癥患兒采用飲食治療,大多數可以減輕癥狀或治愈對一些有多動遺傳素質的兒童,又可起到預防多動癥的作用。
2024-10-21 20:3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第一、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本身就有好奇、好動的特點。兒童進行各種活動,不僅有利于身體的發育,而且也有利于智力的發展。兒童正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達到對外界事物的認識的,所以,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他們的行為,不要輕易給孩子戴上“多動癥”的帽子。第二、多動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癥狀群,不般表現為行為控制力差、注意渙散、情緒不穩定、性格孤僻、不合群等,在醫學檢查中還可見電腦電波異常。判斷某兒童是否患有多動癥需要多方面的依據。有些兒章比起一般兒童可能多動一些,但不一定是多動癥。第三、如果你的孩子屬于多動而不屬于多動癥,可采用行為引導方法,就是引導兒童把精力花在他感興趣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上。比如每天可以帶孩子進行一定時間的跑步、游泳、打球等活動。如果兒童有經常干擾其他小朋友等不良習慣,可以進行必要的說理教育、行為矯正和行為懲罰。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矯正和懲罰時,可以問他:“媽媽為什么打你?”讓孩子自己講出受懲罰的原因,當然懲罰的方法要有的放矢,不可濫用。行為矯正方法在糾正兒童不良行為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家長可請心理醫生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提供一些具體的矯正方法。第四、如果你的孩子確實得了多動癥,那就必須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藥物治療加行為治療可以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2024-10-21 20:3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武洪剛
山西省中醫食管癌研究所
一級
門診科
-
希望你寶寶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噢。!!!!
2024-10-21 20:3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兒童多動癥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多,注意力難于集中,情緒不穩,有的還有一些感知障礙(如動作笨拙,發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多動癥的病因有遺傳、神經心理(如與中樞神經系統成熟延遲有關)、輕微腦損傷、生物化學(如與中樞神經遞質代謝缺陷有關)、社會心理方面的因素,等等。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朋友把兒童的好動和兒童多動癥劃了等號,這就把兒童多動癥的外延人為地擴大了。 兒童“好動”是天性 盡管有些孩子的確很好動,很像多動癥的癥狀,但是并非就是多動癥。為什么這樣說?多動癥之外造成孩子好動的情況有哪些呢? 一是年齡特征孩子年齡小,活潑好動是他們的本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個最明顯的外在區別。反之,小小孩童像個大人似的沉穩不動,倒真是個令人擔憂的事了。 二是氣質特征人的氣質有不同的類型,有一種類型叫做多血質。多血質的孩子的明顯特點就是活潑好動,情緒不穩,注意和興趣容易轉移,做事常常不夠專心。年齡越小,氣質類型的特征就越明顯。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三是智力特征人的智力是有差別的。有的孩子智力確實比一般孩子明顯高出一截。這樣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上學,教學內容就會讓他們“吃不飽”,他們就學有余力。這些多余的精力怎么辦?孩子是不會安排自己的精力的。于是,就常常表現為不注意聽講,活潑好動,時間一長還會形成習慣。結果,讓人沒看出他們有多少聰明卻看到了他們的多動。相反,另一些孩子可能是知識上有了較多的缺漏,失去興趣和信心,因而面對課本和作業難于集中注意,總想做點別的活動。 四是教養習慣有些孩子還會因為從小教養失當,養成了不能安靜的習慣。習慣一經形成是很難改變的,也常常表現為多動。 五是標簽效應人的心理行為的發展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常常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說的通俗些就是,認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自己就常常成為怎樣的人。孩子呢?更是如此。只是孩子是從大人那里學來的。就是說,大人認為孩子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常常就成為怎樣一個人。正因如此,孩子常常會來“證實”大人的評價似乎總是有根據的。因為孩子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大人的評價常常形成孩子的自我認知,于是就朝著大人評價的方向發展了。這里,大人的評價如同一個標簽,所以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標簽效應”。就是說,有些孩子的類似多動癥的表現,是大人不經意間經常的評價“培養”出來的。 區別“好動”與“多動” 兒童的“好動”和兒童多動癥似乎一樣,其實是不難區別的。 一是有無目的性好動兒童的活動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動癥兒童的活動是無目的的、雜亂的。 二是有無離奇性好動兒童即使特別淘氣,他的好動并不離奇,能為人們所理解;多動癥兒童的多動,則離奇得讓人難于理解。 三是有無選擇性這一條最關鍵。兒童的“好動”常常在活動內容和場合上具有選擇性,比如在學習活動上表現為“好動”,而在看電視或做游戲等孩子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上,則能專心致志;多動癥兒童的“多動”在活動內容和場合上是沒有選擇性的,不論什么場合什么活動都不能使其安靜下來全神貫注,都會表現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 按說,這些都是不難區分和理解的。可是,為什么有些家長朋友卻沒有發現和理解,而是簡單的把好動和多動癥劃了等號?除了有些廣告宣傳的誤導外,關鍵是家庭教育上存在的較為普遍的高期望值心理。由于家長對孩子盲目的高期望心理,常常感到孩子的學業不如人意;一旦孩子的學業不如人意,自然要找原因;大家都知道真正智力有問題的是極少數人,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找來找去就有了“重大發現”:孩子學習不專心,好動。于是,想起了多動癥,于是,孩子從此有了一個標簽貼在了身上。 不讓“好動”的孩子蒙冤 一方面,家長教育孩子要有平常心,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盲目,不輕率地給孩子貼上消極的標簽。在家教咨詢中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現象:孩子身上的問題是父母輕率地貼上的標簽給貼出來的,是標簽效應的結果。只要您把“孩子學習不專心”掛在嘴邊,孩子準能成為學習不專心的孩子。 另一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孩子好動是年齡特征或是氣質特征的表現,您可以忽略不計,適當引導就行了;孩子好動是智力超常,您可以和老師或有關方面聯系,對孩子采取特別的教育措施;孩子的不專心是由于學習障礙,您就想辦法給孩子補課;孩子難于安靜是由于習慣,您就著意從培養習慣入手。 當然,有句話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問題也不是一個早晨形成的,也不能指望定個多動癥就有什么靈丹妙藥,可以一個晚上就解決了。只要您心思用到了,孩子就能健康的成長。
2024-10-22 1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