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口吃是一種語言流暢性障礙,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心理因素、語言習慣、神經發育、遺傳因素、模仿他人等。 1.心理因素:緊張、焦慮、壓力過大等不良情緒可能導致口吃。患者需要學會放松,如通過深呼吸、冥想等方式。 2.語言習慣:不良的說話習慣,如語速過快、說話不連貫等,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語言訓練,放慢語速,清晰發音。 3.神經發育:大腦語言中樞發育不完善,可通過專業的康復訓練促進神經發育。 4.遺傳因素:若家族中有口吃患者,遺傳易感性較高,需早期關注孩子語言發展,及時干預。 5.模仿他人:兒童時期模仿口吃者說話,容易形成口吃,應及時糾正。 總之,口吃的改善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患者要有耐心和信心,堅持訓練和治療,同時家人和社會也要給予理解和支持。
2024-10-21 18: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不要急于更正寶寶,多鼓勵寶寶說話,慢慢來,給寶寶一個適應期,要有耐心,不要催促寶寶
2024-10-21 18:3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需要自己注意糾正就行醫院治療效果不好
2024-10-21 18: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3—5歲的孩子最容易口吃 “口吃”即平時所說的“結巴”,是一種常見的語言流暢性障礙,主要表現為說話時某些字或音的重復和拖長。3—5歲的幼兒口吃的發生率最高,此階段正處于孩子語言的快速發展期,大約有5%的孩子會出現口吃,但絕大多數能自然緩解或被糾正。 口吃原因多,模仿最多見 形成口吃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幼兒患重病,破壞了聽力和大腦語言運動中樞。有的是因環境不利或父母教育不當,過于嚴厲地訓斥、恐嚇孩子,對孩子在語言方面要求過高,使孩子擔心說不好而精神過度緊張。或者受生理和心理發展不平衡影響。孩子剛開始學語時,詞匯貧乏或說話過急過快,以致語言和思維脫節,說的趕不上想的,時間長了,形成口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模仿。即孩子與口吃者接觸,認為好玩,自己也學著說,久而久之,自己也口吃了,來就診的口吃孩子中,模仿是最常見的原因。 孩子有口吃,家長態度很重要 口吃是一個人能力的一種缺陷,并不是先天的,只是在學習語言過程中發生的障礙。做父母的不必比孩子更緊張。應知道口吃的毛病能夠改正,但是改正的好壞與父母的態度有很大關系。 孩子口吃時父母不要強調說“你又口吃了”“你怎么連話都說不清楚”之類的話,否則,只能加重其口吃癥狀。有一點值得注意,由于偶然的口吃就遭受嘲笑,更易造成孩子的自卑、焦慮和退縮等負面情緒,從而更害怕說話或說話時更膽小畏縮,而所有這些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加重口吃癥狀。 怎樣幫孩子擺脫口吃 讓孩子模仿你正確的說話方式。既然孩子能模仿口吃,就能模仿正常的說話方式,但你必須用比較慢的節奏與孩子交談,話語要清晰、簡潔,不要太多形容詞,不要用兒語,最好用單音節詞、雙音節詞、三字詞、電報語與孩子交流。如“喝水”就是“喝水”,不要說“喝水水”。 給予幫助。如孩子想喝水又說不出來時,你可以啟發他:“你想喝水嗎?”孩子點頭,“請跟媽媽說一遍‘想喝水。’”明確地告訴孩子怎樣說比批評和建議(比如“慢一些”“再來一遍”)會更有效。 說不好就唱。口吃的孩子有個特點,唱的時候就不口吃了,可以平時讓孩子學唱歌,背誦朗朗上口的歌謠,用說唱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節奏感,這對矯正口吃也很有效。 不要“保護”孩子。有的父母覺得孩子說話口吃已經夠不幸了,所以格外溺愛他,這樣做對孩子沒有好處。應該讓他知道,自己雖然有口吃的缺點,但還有更多別人不具備的優點(如打球、畫畫等),使孩子正視自己的這一毛病,這樣當孩子接觸到外界環境,就能勇敢地對待嘲笑。
2024-10-22 07:2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