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性格孤僻不喜交流可能是心理疾病的表現,也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性格內向、成長環境、心理創傷、社交技能缺乏、神經遞質失衡等。 1. 性格內向:有些人天生性格較為內向,傾向于獨處和安靜,這是個體差異,不一定是疾病。 2. 成長環境:不良的家庭環境、缺乏關愛或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可能使人變得孤僻。 3. 心理創傷:如遭受欺凌、虐待等重大創傷事件,會影響人際交往的信心和意愿。 4. 社交技能缺乏:不懂得如何與人有效溝通和建立關系,導致回避社交。 5. 神經遞質失衡:大腦中某些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分泌異常,可能影響情緒和社交行為。 總之,性格孤僻不喜交流不一定意味著患有心理疾病,但如果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建議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方式改善狀況。
2024-10-21 20: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解答。孤獨癥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如心理因素、遺傳因素、圍產期并發癥以及器質性因素,患有先天性腦發育異常。孤僻可能僅僅是性格方面的,但是發展嚴重就會成為自閉,到時候就比較嚴重了。前期可以多讓孩子參加活動,多帶孩子出門玩玩,多鼓勵孩子跟他人交流.以下是孤獨癥的癥狀可以對照下!對有行為紊亂、刻板行為、模仿言語、情緒不穩定、尖叫等癥狀的患兒,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中的氟哌啶醇、奮乃靜、氯丙嗪等。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024-10-21 20: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孩子不存在心理問題。這個和您從小到大的教育有關,在家里過于依賴,沒有出去結交同齡的小朋友。要發現孩子是否有比較要好的朋友,家長可以為孩子制造機會多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朋友慢慢的多起來,就會改變這種情況的。解決孩子孤僻膽小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隨著年齡的增長,擴大孩子的眼界,使之多接觸生人,多認識世界。(2)讓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還可以和稍大一些的小朋友玩,以獲得更多的知識。(3)鼓勵孩子的探索與嘗試精神。不要一個勁兒地下禁令,這也不行,那也不許。(4)在生活中嚴禁恐嚇孩子。
2024-10-21 20:0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寶寶的情況性格孤僻,一般勇敢精神不足,創造性也差。因此,應培養教育孩子不該做的事不做,應該做的事就要勇于嘗試,不要傷害小孩的探索精神。解決孩子孤僻膽小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隨著年齡的增長,擴大孩子的眼界,使之多接觸生人,多認識世界。(2)讓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還可以和稍大一些的小朋友玩,以獲得更多的知識。(3)鼓勵孩子的探索與嘗試精神。不要一個勁兒地下禁令,這也不行,那也不許。(4)在生活中嚴禁恐嚇孩子。
2024-10-21 20:0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對于孤獨癥患兒來講,只有早發現、早干預、進行行為矯治,才能幫他們縮短與正常社會的差距,讓他們早日融入社會。如何才能發現孩子在早期的孤獨癥傾向呢?以下的十幾種行為就是孤獨癥的早期表現,如果發現孩子同時具備以下7種行為,就應該懷疑他有孤獨癥傾向了。 1.對聲音沒有反應; 2.難于介入同齡人; 3.拒絕接受變化; 4.對環境冷漠; 5.鸚鵡學舌; 6.喜歡擺弄物品; 7.莫名其妙地發笑; 8.抵抗正常學習方法; 9.奇怪的玩耍方式; 10.動作發展不協調; 11.對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對視; 13.特別依賴某一物品; 14.不明原因的哭鬧; 15.特別好動或不動; 16.拒絕擁抱、親吻; 17.對真正的危險不懼怕; 18.用動作表達需求。先確定寶寶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孤僻癥,如果覺得有就應該帶寶寶去正規的醫院去治療
2024-10-22 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