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懷孕 33 周的孕婦,血型為 AB 型,醫生讓檢查 RH 值,主要是為了評估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狀況,包括判斷是否存在血型不合的風險、了解孕婦的輸血需求、監測胎兒的發育情況、預防新生兒溶血病以及制定分娩方案等。 1. 判斷血型不合風險:若孕婦為 RH 陰性血,而胎兒為 RH 陽性血,可能發生 RH 血型不合,導致胎兒貧血、水腫等。 2. 了解輸血需求:在分娩或孕期出現緊急情況需要輸血時,RH 值是重要參考。 3. 監測胎兒發育:有助于及時發現因血型問題引起的胎兒生長受限等異常。 4. 預防新生兒溶血病: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5. 制定分娩方案:根據 RH 值結果,醫生能更科學地規劃分娩方式和應對措施。 總之,孕期檢查 RH 值對于保障母嬰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孕婦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檢查。
2024-10-21 19: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母兒血型不合主要是孕婦和胎兒之間血型不合而發生的疾病,可使胎兒紅細胞凝集破壞,引起胎兒或新生兒溶血癥。患兒常因嚴重貧血、心力衰竭而死亡;或發生嚴重黃疸,病死率高,即使幸存,患兒智力發育也受影響。 一、病因 母兒血型不合,常見的有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兩大類型,分述如下: 1.Rh血型不合 當孕婦血型為Rh(-),丈夫為Rh(+),胎兒也是Rh(+)時,可以有少數胎兒紅細胞帶著Rh因子(抗原)進入母體,使母體致敏產生抗體,這些抗體經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抗體與抗原相遇發生溶血。隨著妊娠次數增多,母體內抗體也逐漸增多,抗原抗體反應所造成胎兒貧血,也依妊娠次數增多而愈來愈嚴重,甚至發生死胎。第一胎嬰兒每能幸免罹病。如孕婦過去有流產或輸血史,則爾后第一次分娩胎兒也同樣可患病。大多數Rh血型不合患兒出生后24小時內病情進展較快。在我國Rh(-)者明顯少于國外,其中約5%Rh(-)母親的胎兒有溶血病。雖然發生率不高,但病情嚴重,往往引起胎嬰兒死亡及嚴重后遺癥,故應予重視。 Rh血型系統已確定有C、D、E、c和e五種抗原,各抗原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強,引起Rh血型不合溶血癥的發生率較高,故臨床上首先以抗D血清(抗體)檢驗其為D(+)或D(-),臨床上將D(+)/(-)通常稱為Rh(+)/(-)。 2.ABO血型不合 一般孕婦為O型,胎兒為A型或B型,同樣可以發生新生兒溶血癥。ABO血型不合比較多見,約占妊娠總數的20%~25%,而發生溶血癥者僅2%~2.5%,且一般都較輕。這是由于胎兒含有或多或少的可溶性A或B物質,能中和A及B抗體的緣故。癥狀較輕的ABO溶血癥容易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相混淆,部分發生嚴重的溶血癥,其進展速度較慢,有時在出生后第3~5天才達到高峰。 二、診斷要點 1.病史 有流產、早產、死胎史或新生兒黃疸,則有血型不合可能,應作血型檢查。 2.新生兒臨床表現 在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ABO血型不合者可稍晚),進行性加劇,肝脾腫大,且嚴重貧血。嬰兒出生后立即呈現蒼白甚至輕度水腫者,若不及時處理,數日內可出現精神萎靡、嗜睡及吸吮反射減弱,甚至抽搐等核黃疸癥狀。 3實驗室輔助診斷 (1)血型檢查:對疑有母兒血型不合者,可在妊娠早期對孕婦及其丈夫或嬰兒進行血型檢查。①Rh血型不合者,母D(-),父D(+)。如D抗原無不合而臨床高度懷疑者,應進一步檢查Rh系統其他抗原;②ABO血型不合者以母O型,父AB型多見,父A型、B型也可發生本病。 (2)血不全抗體檢查:①Rh不合的孕婦應夫婦雙方查Coomb試驗,陽性者應查抗D抗體及滴度。效價≥1∶32時提示病情嚴重。②ABO不合的孕婦也應夫婦同時抽血測定孕婦血中對其丈夫紅細胞的免疫抗A或抗B抗體及其滴度,效價≥1∶64時才有意義,≥1∶512時提示病情較重,應住院治療。 不全抗體檢查孕早中期應每1~2個月檢查1次,在妊娠28~32周間應每2周測定1次,妊娠32周以后每周測1次。為加強孕期保健,懷孕前夫婦雙方一定要查血型,以便早期發現血型不合,預防治療。
2024-10-21 2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