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子宮內膜炎的癥狀多樣,常見的有下腹疼痛、白帶異常、月經失調、發熱、不孕等。 1.下腹疼痛:患者常感到下腹持續性隱痛或墜脹感,活動或性交后加重。 2.白帶異常:白帶量增多,質地變得稀薄,可能伴有異味,有時可見膿血樣白帶。 3.月經失調: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 4.發熱:炎癥嚴重時,可能出現發熱、寒戰等全身癥狀。 5.不孕:長期的子宮內膜炎可影響受精卵著床,導致受孕困難。 子宮內膜炎會給女性的身心健康帶來較大影響。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婦科檢查、B 超、血常規等,以明確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如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避免不潔性生活。
2024-10-21 19: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子宮內膜炎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當患者存在一些婦科炎癥時,細菌會進而侵犯子宮內膜使之發炎,就被稱為子宮內膜炎。長期服用消炎藥,會造成耐藥性和菌群失調,造成更嚴重的炎癥感染,所以多采用中藥配合理療、或針灸等方法。建議使用葵花康婦消炎栓,通過強勁的抗菌消炎和陰道內環境修復保護,對于多種常見婦科炎癥和婦科痛、外陰瘙癢、白帶異常等癥狀改善療效肯定。注意月經期衛生:月經墊應消毒。經期避免性生活和盆浴。盡量不在經期做婦科檢查。
2024-10-21 19: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子宮內膜炎的危害不可忽視。由于子宮內膜炎特殊的位置,長期反復發作會引起很多婦科炎癥,對性生活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嚴重的患者還會導致不孕,種種并發癥都會影響和威脅到健康、婚宴。因此早期發現自身患有子宮內膜炎就一定要重視,避免出現以下情況。治療建議不要長期服用消炎藥,會造成耐藥性和菌群失調,造成更嚴重的炎癥感染,考慮口服中藥婦科千金片(膠囊),既有抗炎的作用,又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避免經期做婦科檢查和婦科手術:如:各種經陰道的手術,輸卵管通液檢查,宮內節育器放置手術等等,以防病原體上行感染。
2024-10-21 19:2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急性子宮內膜炎可有輕度發燒、下腹痛、白帶增多,白帶中帶血并可有惡臭。急性子宮內膜炎治療不及時可向深部發展成子宮肌炎、盆腔炎,甚至發展成敗血癥。可以使用李小平中藥婦炎丸,既可以抗炎,又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所以可以根治及減少炎癥的復發。月經墊應消毒。經期避免性生活和盆浴。盡量不在經期做婦科檢查,切忌性生活,因易引起炎癥進一步擴散。又因陰道分泌物增多、腹痛、腰酸,墜脹等病痛存在,女方對性興趣下降和乏味。
2024-10-21 19:2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中醫子宮內膜炎分類 1、濕熱蘊結型子宮內膜炎:癥見小腹疼痛拒按,腰骶酸痛,低熱。白帶量多質稠,色黃,臭穢;或惡露不斷,量多混濁;或經血淋漓不盡,光彩晦暗。舌質紅,苔黃膩,脈滑。 2、瘀熱互結型子宮內膜炎:癥見寒熱往來或發熱不退,小腹疼痛,按之痛甚,或小腹刺痛難忍。帶下色黃或淡紅。或惡露淋漓不絕,色暗,有血塊;或經血質稠色暗,有血塊。可伴有咽干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暗紅,邊有瘀點或瘀斑,苔黃,脈弦滑或澀。 3、熱毒壅盛型子宮內膜炎:癥見寒戰高熱,小腹痛甚,拒按。白帶色黃如膿;或惡露不暢,色紅質稠,有血塊。伴見口渴喜冷飲,倦怠乏力,小便黃,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少津,脈滑數。 西醫子宮內膜炎分類 子宮內膜炎是子宮內膜的炎癥。按照病程的長短,可以分為急性子宮內膜炎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兩種。 急性子宮內膜炎癥狀 (1)患者可有輕度發熱,下腹部墜脹疼痛,多呈持續性。 (2)白帶量明顯增多,可為膿性,有臭味,也可以呈血性。發生在產褥期的急性子宮內膜炎常有惡露淋漓不盡,有臭味時多為大腸桿菌和厭氧菌感染,若為溶血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一般惡露量少,也沒有明顯臭味,但容易循淋巴擴散。 (3)婦科檢查時見宮頸口有膿性白帶,宮頸舉痛,子宮體有輕度壓痛。實驗室檢查見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 慢性子宮內膜炎的主要癥狀是不規則月經或子宮出血;下腹痛或墜脹感;白帶增多;發燒等;另外,子宮增大,有觸痛,子宮旁周圍組織增厚壓痛。如果老年人患了慢性子宮內膜炎則會出現絕經后再次陰道出血,且有白帶增多,變得稀薄、血性。
2024-10-22 1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