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Torch 是指一組可導致先天性宮內感染及圍產期感染而引起圍產兒畸形的病原體,包括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風疹病毒(Rubella virus)、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等。 1. 弓形蟲:是一種寄生原蟲,可通過接觸貓科動物糞便等途徑感染。孕婦感染可能導致胎兒腦積水、視網膜脈絡膜炎等。 2. 風疹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孕婦感染易引起胎兒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心臟病等。 3. 巨細胞病毒:廣泛存在,可通過胎盤傳播,可能導致胎兒生長受限、小頭畸形等。 4. 單純皰疹病毒:分為Ⅰ型和Ⅱ型,孕婦感染可能造成胎兒腦炎、皮膚皰疹等。 5. 檢測意義:Torch 檢測對于備孕及孕期婦女十分重要,有助于早期發現感染,采取相應措施,降低胎兒畸形風險。 總之,Torch 病原體的感染對胎兒健康影響較大,備孕及孕期女性應重視相關檢查,如有感染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處理。
2024-10-21 20: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這個也不太清楚的呢,前面一個應該是孕酮孕激素之類的,建議親多詢問一下專業的醫生吧,親現在應該還是孕期的一種正常的反應的呢,少食多餐,多注意休息吧。加油。
2024-10-21 20: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胎兒宮內感染弓形蟲(Toxoplasma)、風疹病毒(RubellaVirus)、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單純皰疹病毒(HerpesimpiexVirus)或其他原因(Otheragents指梅毒螺旋體,李司忒菌)統稱TORCH感染。人類感染病原體后可使染色體斷裂與畸變,使受精卵的染色體結構異常,抑制細胞的有絲分裂,影響組織器官的正常分化與發育,致胎兒死亡或畸形。因為這幾種不同的病原體可造成胎兒類同的不良影響。 1弓形蟲感染 1.1病原體與流行病學弓形蟲是以貓為終宿主的原蟲病,以人、豬、牛、羊、馬、兔、犬等為中間宿主。人食入弓形蟲的卵囊或包囊后,滋養體除在腸、肝、肺外,也進入淋巴及血液擴散至全身,成為急性感染。當機體免疫開始形成(感染1~2周)后,在神經、視網膜細胞、心肌和骨骼肌細胞內形成包囊,包囊在人體內寄生數月或數年甚至終身,呈隱性慢性感染狀態。與人類有密切關系的家畜如貓、犬、豬、羊等均可成為感染源。重要的是孕婦可經垂直傳播使胎兒受感染。胎兒宮內感染率0.5%~1.0%。我國發生率為4%~9%。 1.2對胎兒不良影響孕婦患弓形蟲病對胎兒的影響程度與孕婦感染弓形蟲的時期密切相關。胎兒受損嚴重者在妊娠早期居多,常發生流產[1]。孕婦在妊娠首3個月感染時約有15%胚胎受感染,第4~6個月約25%,第7~9個月約60%,孕早期感染對胚胎影響嚴重,可發生死胎,流產或先天性畸形,在妊娠中晚期感染90%為隱性感染,可影響胎兒發育或出生后先天性弓形蟲病,弓形蟲病除胎兒發育遲緩外,以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主,包括弓形蟲腦膜炎、腦積水、腦內鈣化、小頭畸形,此外尚有脈絡膜視網膜炎、白內障、智力低下等。 1.3弓形蟲病的診斷孕婦可用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如染色試驗、間接免疫熒光抗體試驗(Indirectfluescentanˉtibodyassay,IFA)此法可分別測定IFA-IgM及IFA-IgG;酶聯免疫試驗(ElISA),DNA雜交試驗以及病原檢查找到弓形蟲體測定結果,如IgM(+),IgG(-)為弓形蟲感染早期感染;IgM(-),IgG(+)示有近期弓形蟲感染;IgM(-),IgG(+)示已免疫;IgM(-),IgG(-)示未受過弓形蟲感染,無免疫力。 2風疹病毒感染 2.1病原體及流行病學風疹病毒(RubellaVirus,RV)呈不規則球形,50~70毫微米,病毒內核為正鏈單股核糖核酸(RNA)與1個核衣殼蛋白(C),3個囊膜蛋白,對人體均有抗原性。RV能在敏感細胞漿中復制,在56℃30min即可滅活,在-60℃可長時間生存,易被紫外線脂溶劑滅活。在人群通常易感染RV,傳染源為風疹病患者,出疹前1周至出疹后5天均有傳染性,孕婦感染可通過垂直傳播,傳給胚胎或胎兒。 2.2對胎兒不良影響先天性風疹感染往往發生在母體初次感染之時,而胎兒感染風疹病毒后的危害性主要取決于胎齡的大小,風疹致畸率與胎齡的關系為1個月齡胎兒致畸率為33%,2個月齡為25%,3個月齡為9%,4個月齡為4%,5個月齡為1%,以后僅偶有發生。胚胎感染風疹形成缺陷必須發生在胚胎組織分裂或分化的關鍵時期,此時胚胎組織對RV感染有選擇性及易感性。心臟、中樞神經系統、眼、耳等器官在胚胎早期受感染發生缺陷,而小腦則在胚胎后期受感染發生缺陷。RV感染可以有初次感染及再次感染。初次感染對胚胎及胎兒是危險的,可引起炎性改變和抑制胎兒細胞的增殖與分化,致使某些器官發育不良,先天異常,包括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狹窄、房間隔缺損、小眼球、白內障、青光眼、肝,脾腫大、神經系統發育障礙。而再感染者一般不危險,這是由于有抗體存在,病毒血癥出現的可能性很小。 2.3RV宮內感染的產前診斷胚胎期中的感染只能對孕婦進行診斷,但患風疹的孕婦中有1/3不出現臨床癥狀,必須用血清學診斷。孕婦患風疹的血清學診斷可用血凝抑制試驗(HI),也可用補體結合試驗(CF),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或放射免疫測定(RIA)等方法測定血中抗體的陽轉率。 3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3.1病原體及流行病學單純皰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呈圓形,內層為雙鏈線狀DNA構成的核心,外部為三層殼體結構,HSV有兩種血清型,即HSV—Ⅰ型感染常為口腔粘膜、上身皮膚、淋巴結腫大,占10%。主要引起上半身皮膚、粘膜或器官皰疹,但極少感染胎兒。HSV—Ⅱ型為生殖器皰疹,占90%[2]。主要引起生殖器(陰唇、陰蒂、宮頸等)、肛門及腰以下的皮膚皰疹,直接有性傳播占絕大多數。孕婦感染后可以直接傳播給胎兒。紫外線照射、脂溶劑、常用消毒劑易于殺滅HSV。HSV傳染源是病人及攜帶者,原發感染后少數病毒能長期潛伏成隱性感染,因妊娠使孕婦體內HSV再活化而復發,孕婦發病為非孕婦的2~3倍。 3.2對胎兒不良影響胚胎的單純皰疹感染少見,胎兒在宮內可由皰疹病毒通過胎盤而受到感染,發生流產、早產、死產及出生缺陷。出生缺陷一般為小頭畸形、小眼、脈絡膜視網膜炎等。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主要是孕婦的HSV-Ⅱ感染率要比非孕期高3倍。大多數新生兒HSV-Ⅱ感染,是分娩時經產道而受感染,但若在宮內經胎盤傳播時對胎兒引起的后果嚴重。目前公認經胎盤嚴重感染胎兒的病例較少見,經產道感染的新生兒表現為全身播散性,新生兒病死率高達70%~80%,幸存者多患有中樞神經系統后遺癥。 3.3HSV的診斷孕婦感染HSV等生殖器官癥狀主要為子宮頸陰道及外生殖器的皰疹、潰瘍并有疼痛,新生兒在產道中感染的表現為眼、皮膚或口腔出現皰疹。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昏睡、嘔吐、發熱等,嚴重感染者可擴散至肝、脾、腎上腺等器官。實驗室主要采取病變標本分離HSV血清學診斷、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新生兒測定血清中特異性IgM。 4巨細胞病毒感染 4.1病原體及流行病學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只能感染人類,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病變為感染細胞增大,細胞核和細胞質內分別出現嗜酸性和嗜堿性包涵體。巨細胞病毒具有潛伏活動的生物學特征,多為潛伏感染,可因妊娠而被激活。復制周期約36~48h。CMV在pH值
2024-10-22 0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