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敏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你好,如果大便以后出血,沒有疼痛的癥狀,有可能是內痔導致的出血,大便后出血,有疼痛的癥狀,有可能是肛裂或者是混合痔導致的,如果大便前就開始出血,大便內混合血液,這種情況應該是直腸病變導致的,需要進一步做腸鏡檢查,必要的話組織活檢,排除直腸癌變的可能后,在積極治療。
2019-12-12 09: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便血(hematochezia)即血從肛門而出,或隨大便挾雜而下,或下純血。一般認為消化道出血量在50毫升以上即可出現黑便。由于血紅蛋白中的鐵在腸管內與硫化物相結合而生成硫化鐵,故大便呈柏油樣黑色。嘔血者多有黑便。得了便血怎么辦,了解一些便血癥狀好更有效的治療便血。 消化道大出血時主要臨床表現為急性失血性貧血與急性周圍循環功能不全的癥狀。 便血的顏色取決于消化道出血部位的高低。上消化道出血時排出的多為暗紅色血便,或呈柏油樣黑便。下消化道出血時多為暗紅色或鮮紅色的血便。然而二者均可有例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如伴有腸蠕動加速時,可排出較鮮紅的血便而不呈黑便。小腸出血時,如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可呈柏油樣黑便;當小腸出血量多、排出較快時,則便血呈暗紅色甚至呈較鮮紅色的稀便。結腸與直腸出血時,由于血液停留于腸內時間較短,往往排出鮮紅色或較鮮紅的血便。導致大便帶血的疾病 在眾多肛腸疾病中,不只是痔瘡可以引起大便帶血,其它肛腸疾病,如肛裂、直腸息肉、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甚至是直腸癌等都會出現大便帶血。但是,每種肛腸疾病引發的大便帶血在血的顏色或其它癥狀上又都有所不同。 一、痔瘡:大便帶血一般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后,呈滴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合。 二、肛裂:肛裂導致的大便帶血,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后有血跡,且便后有肛門劇烈痛疼。 三、直腸、結腸息肉: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 四、潰瘍性結腸炎: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膿血便,伴有腹痛、發熱、便頻等。 五、直腸癌:血色鮮紅或暗紅,呈滴狀附于大便表面;晚期常出現膿血便并伴有肛門直腸下墜、消瘦、大便習慣改變等癥狀。編輯本段常見病因 引起大便出血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
2016-07-02 02:36
1.腸道潰瘍和炎癥,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痰、傷寒、潰瘍性結腸炎等;
2.寄生蟲感染,如鉤蟲病、血吸蟲病等;
3.腫瘤,如直腸癌、結腸癌、腸息肉等;
4.腸道血液循環障礙,如痔、腸套疊、腸絞窄等;
5.損傷,如肛裂、器械檢查或大便干燥擦傷等。 第二類是腸道以外的其他系統的疾病,又可分為:
1.血液病,如各類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
2.急性傳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等;
3.維生素缺乏癥,如缺乏維生素C或K等;
4.中毒或藥物毒性作用,如細菌性食物中毒、汞中毒等。通常,小兒便血的主要原因是直腸息肉或腸套疊,青年人便血以痔、肛裂和結腸炎為多見,中老年人便血同時伴有大便習慣改變者,要考慮到腸道腫瘤的可能性。 中醫分析便血原因: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瀉血”,以血便或便后下鮮為特征。多見于上消化道潰瘍出血、胃腸息肉、小腸出血、腫瘤、肛周疾病下血,以及一些血液病、急性傳染藥、寄生蟲等。此處指的是由于痔瘡破損、肛裂、肛竇炎、直腸結腸粘膜損傷引起的便血。大便軟而成形或硬結,鮮血附著于糞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鮮紅,也有的黯紅混濁。血量多時淋漓不盡,大便后肛口疼痛加重。大便出血的原因
1、痔瘡引起的大便出血[
1]、患有痔瘡解大便時鮮血常與糞便相混,有時伴有痔核脫出,形成水腫,嵌頓時可發生疼痛,嚴重的痔瘡患者可導致貧血。
2、直腸息肉、乙狀結腸息肉引起的大便出血。便后有鮮血或暗紅色血液染于大便之外,直腸息肉偶伴有息肉脫出。
3、大腸惡變、直腸惡變引發的大便出血。表現為解黏液膿血便或暗紅色血便,晚期惡變腫的大便有惡臭。小兒大便出血的原因
1、血液系病出血后引起的便血,新生兒自然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友病、鼻衄(吞咽后)
。 2、消化道出血引起的便血,如有食管靜脈曲張、消化道潰瘍、出血性腸炎、腸套疊、鉤蟲病、菌痢、原蟲性痢疾、腸結核、直腸息肉、憩室、痔瘡、肛裂等。
3、尿毒癥、肝昏迷、酸中毒。大便帶血是怎么回事 肛裂是導致小兒便血的最常見原因。患兒在便血的同時,還有排便后疼痛的癥狀。成人的肛裂則大多是由于長期便秘引起的。患者大多是在排便時出血,多為鮮血,出血量不多,有時會發現手紙染血,或有血附著于糞便表面。這主要是因為糞便擦破潰瘍面的小血管引起的。 大腸癌也是引起大便出血最為常見的病癥之一。大腸癌初期發生的便血會表現為少量的鮮血覆蓋在糞便表面。 直腸癌多見于中老年人,糞便中往往混有膿血、黏液或腐臭的分泌物。 痔瘡引起的便血大多無痛,往往是間歇性便后出鮮血。酒后大便出血的幾個原因
1.痔瘡發作:多發生在排便后,有時滴血、射血或僅在手紙上帶血,血與糞便不混,色鮮紅,一般無里急后重和疼痛,大便干結時,出血量可增多。
2.阿米巴性結腸炎:以大便出血為主要癥狀,大便為粘液膿血便,呈果醬樣,有腐敗腥臭味,伴腹痛、腹瀉,里急后重較輕,雙下腹常有壓痛。
3.慢性結腸炎:常有粘液血便,伴下腹部或左下腹部疼痛及腹瀉史,有疼痛-便意-便后緩解的規律,出血量不多,累及直腸者有里急后重癥狀,腸鏡可見粘膜水腫、充血、粗糙的顆粒狀質脆而易出血,附有膿性分泌物,有的可顯示有大小不等的圓形多發性淺潰瘍。夏季大便出血的原因
[2]夏季,便血多發,很多患者常認為這是痔瘡引起的,的確,夏季正是痔瘡、肛裂、腸炎等疾病的高發期,特別是痔瘡,因痔瘡常見,其痔瘡中的內痔。編輯本段大便出血的分類
1.按病變的部位分類
(1)上消化道出血:常見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硬變、食管及胃腫瘤等。
(2)下消化道出血:常見于肛裂、痔瘡、肛瘺、慢性結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結腸或直腸息肉、腫瘤等。
(3)全身性疾病:常見于血液病、尿毒癥、傷寒、腎綜合征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等。
2.按便血的特征分類
(1)鮮紅色,與糞便不相混合:常見于肛門及直腸出血。
(2)鮮紅色,與糞便相混合: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包括各種炎癥及腫瘤。
(3)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包括消化性潰瘍、肝硬變、炎癥及腫瘤等。編輯本段診斷 大便出血,原因比較多,應該結合臨床癥狀做相關檢查,如大便常規、潛血試驗、腫瘤標志物、鋇餐透視、胃鏡、腸鏡等。 便血伴隨下列癥狀,有提示診斷的意義:
1、伴發熱者須注意急性傳染病、惡性腸惡變、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局限性腸炎等。
2、伴急性腹痛者可見于急性膽管炎、膈疝、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腸套疊等。
3、伴皮膚粘膜出血者多注意血液病、敗血癥、鉤端螺旋體病、重型肝炎尿毒癥等。
4、伴里急后重者可見于痢疾、直腸炎、直腸惡變等。
5、伴慢性上腹痛,但出血后疼痛減輕者見于消化性潰瘍,疼痛無減輕者常見于胃惡變。
6、便血量少,血色鮮紅,在便后滴下或射出,提示為直腸肛管疾病。便血的自我檢測
1、一般來說如果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紅色,出血部位多在于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紅,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2、痔瘡--便血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后,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和,出血量可大可小。
3、肛裂--引起的便血在臨床也是較常見的,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血,便后有肛門劇烈痛疼。
4、直腸癌--引起的便血與痔瘡出血最為相似。便血呈鮮紅色,成滴狀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數增加,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5、直腸、結腸息肉--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一些患者在大便的表面帶溝槽。
6、潰瘍性結腸炎、痢疾--引起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并伴有下腹痛、發熱、便頻及里急后重等癥。
鑒別診斷 引起便血的原因有很多,臨床上常見的有三種:痔瘡、肛裂、直腸癌。其各自的便血的特點: 痔瘡引起的便血大多無痛,往往是間隙性便后出血。常在便池中滴入鮮血,不與糞便相混,嚴重的患者會噴射狀出血,這可能是排便時用力過猛擦破粘膜引起的。一般來說,便后出血會自行停止。 便秘、糞便干硬、飲酒及吃刺激性食物,是引起大便出血的原因。 肛裂便血:在便血的同時,還有便后疼痛的癥狀。成人的肛裂則大多是由于長期便秘引起的。患者大多是在排便時出血,多為鮮血,出血量不多,有時會發現手紙染血,后由血附著糞便表面。這主要是因為糞便擦破潰瘍面的小血管引起的。除了便血之外,患者還伴有肛門劇烈疼痛,一般持續數分鐘后疼痛就會減輕或短暫消失,這被稱作疼痛間歇期,此后患者有會以肌肉持續性痙攣而出現劇烈疼痛,疼痛時間甚至會持續數小時至十余小時,這種疼痛的特殊過程稱作“肛裂疼痛周期”。 直腸癌:直腸癌引起的便血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中間,它的癥狀主要是糞便中混有膿血、粘膜或腐臭的分泌物。發現了便血癥狀要警惕直腸癌,查明病因及時的采取治療,避免疾病更加嚴重。 便血僅僅是痔瘡的原因嗎? 據醫學調查提示,大部分患者認為便血就是得了痔瘡,在初期都不太重視,往往簡單吃些藥或根本不去理會它,任其發展,直至引起出血量增大、疼痛難忍、影響生活質量等情況才重視病情到醫院就醫。 不可輕易忽視“便血” 肛腸科專家提示:“便血是許多肛腸疾病的共有癥狀,便血也是人體消化道疾病的表現之一,尤其下消化道惡性腫瘤病例,90%都是以便血為前期癥狀。如果人們健康意識淡薄忽視便血,會使許多疾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而造成終身遺憾……”痔瘡出血與直腸息肉出血 出血共同特點一般都無疼痛感覺,所不同的是,直腸息肉出血多見于兒童,而痔瘡出血則兒童少見。 最終鑒別需要通過臨床直腸指診及直腸鏡檢查。如為直腸息肉,直腸指診時,可在直腸內摸到帶蒂腫物,或通過直腸鏡見到息肉腫塊。而痔瘡出血為齒線上下之靜脈曲張痔瘡塊,質柔軟,與直腸息肉完全不同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您好:大便帶血,是下消化道,特別是結腸、直腸和肛門部出血的一個特殊癥狀,提示腸道有器質性病變,必須十分重視,及時明確診斷,抓緊治療。大便帶血時應考慮下列疾病:
2016-07-02 02:43
(1)肛門疾病 ①血色鮮紅無疼痛者,多見于內痔,Ⅰ期痔核以便血為特征,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點滴不已,或一線如箭,或僅在手紙上帶血;Ⅱ期痔核便血不多或不出血,常脫出肛門之外。 ②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門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 ③肛管癌主要表現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劇。
(2)直腸疾病 ①直腸息肉的主要癥狀是便血,呈間歇性,色鮮紅,一般量不多,這種病常見于兒童。 ②直腸癌的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粘液及血,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盡感,便血早期為鮮紅,或暗紅,量不多,晚期大便中常有惡臭粘液,體重減輕,應高度重視。 ③放射性直腸炎也可大便帶血,但應有放射治療史。
(3)結腸疾病 ①結腸息肉:a.幼年性結腸息肉病,平均發病年齡是6歲,無家族史,主要表現是大便帶血,常伴有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和生長遲緩,且常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腸旋轉不良、臍疝和腦水腫等;b.家族性幼年性結腸息肉病:有家族史,癥狀以大便帶血、直腸脫垂和生長遲緩為常見特征;c.Cronknite?Ca綜合征(CCS):為錯構瘤息肉綜合征,至成人發病,大便帶血,多有腹瀉,排便量大,并可含有脂肪,兼見腹痛、厭食、乏力、嘔吐、性欲和味覺減退。幾乎總有指(趾)甲的改變、脫發及色素沉著。 ②結腸癌:常見于左半結腸癌,患者多有頑固性便秘,也可間見大便次數增多,癌腫破潰時,可使糞塊外面染有鮮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膿液。
(3)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與細菌性痢疾:二者都可見便血,且多與粘液或膿液同時排出,伴有腹痛。
(4)阿米巴痢疾:以便血為主要癥狀,其大便呈醬紅色,粘液多,且有惡臭味。
(5)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表現為急性起病,伴發熱,腹瀉,可有進食腐敗肉食病史,常以食物中毒形式起病。
此外,1歲以內小兒應注意腸套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等也可有便血的癥狀。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一)病因便血一般分為鮮血便,柏油樣便和隱血便,現將常見病因分述如下.1鮮血便:一般來自回腸下端,結腸,直腸,肛門,大便顏色鮮紅或暗紅,可混有粘液和膿血.常見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瘡便血在排便時噴射狀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門疼痛較劇.直腸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時糞便變細呈條狀或有壓跡.痢疾便血呈膿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2柏油樣便: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嘔出,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腸內的硫化物結合成硫化亞鐵,硫化亞鐵使大便發黑而發亮,像柏油一樣.出現柏油樣便,表明出血量已經達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藥物可以使大便發黑,用大便隱血試驗可以鑒別.3隱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僅在化驗時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胃潰瘍,胃癌.(二)救護措施救護措施與嘔血基本相同.安靜臥床,減少活動,觀察出血量,適當使用止血藥,發生暈厥,休克及時送醫院急救.如何掛號就診1.肛腸外科:便后有鮮紅色血,或排鮮紅色血便,一般不伴劇烈腹痛的病人,應掛肛腸外科.2.普通外科:便鮮血,伴劇烈腹痛甚至休克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3.腸道門診:急性起病,排膿血樣便的病人,應掛腸道門診.4.消化內科:排黑便,暗紅色血便,或有慢性結腸炎史,經常排鮮紅色血便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5.血液科:便血伴有全身出血傾向者,應掛血液科進一步檢查.6.腎內科:原有腎炎史,又出現血便者,應掛腎內科.7.傳染科:便血出現在發熱之后,并有疫區生活史的病人,應掛傳染科.
2016-07-02 02:5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懷疑你的情況為痔瘡.保持大便通暢是最簡單的控制癥狀的方法也可以預防痔的發生熱水坐浴可促使血液流通減輕便血癥狀收斂性栓劑也有止血作用便血較重或有內痔出現時可注射硬化劑如5%魚肝油酸鈉或5~10%的碳酸甘油使痔核硬化萎縮久治不愈或已形成較大的混合痔或花環痔者應手術治療目的是摘除痔核或用縫扎等機械方法使之栓塞或萎陷電凝或激光照射也很有效外痔急性血栓形成則需立即切開取出血塊一般外痔多無需特殊治療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治療痔瘡的新技術--痔上黏膜環切術又稱PPH手術其理論根據主要是基于對痔瘡發病機制的新認識PPH手術是用一種稱為"PPH吻合器"的特殊器械將痔上方的直腸黏膜脫垂帶做環形切除手術時先擴開肛門于齒狀線(直腸與肛管的交界線)上方約4厘米處將直腸黏膜環形縫合一圈然后將PPH吻合器插入肛門結扎縫線后擊發吻合器即可將脫垂的黏膜帶切除下來這種手術整個過程只需半小時左右由于齒狀線以上的直腸黏膜受內臟神經支配手術后患者幾乎沒有疼痛的感覺;又由于手術既切除了直腸黏膜脫垂帶又阻斷了直腸末端動靜脈的終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瘡發生的根源所以效果比較理想對一些用傳統療法十分棘手的痔如混合痔環狀痔嚴重痔脫垂脫肛等PPH手術也具有很好的療效此外PPH手術有一個缺點就是費用略高于傳統手術;患者術后吻合釘脫落時偶有出血個別患者可以有術后肛門狹窄等經過治療很快恢復
2016-07-02 02:57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就是生完孩子得痔瘡的指數高啊。我也不太懂,只是有聽說過。痔瘡要保持大便通暢,一便秘或大便干一點就會出血。痔瘡要忌煙酒,辛辣等。如果情況一直不好轉建議去看醫生,開點藥。
2016-07-02 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