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黃疸是一種常見癥狀,通常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引起,表現為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其成因包括膽紅素生成過多、肝細胞處理膽紅素能力下降、膽紅素排泄障礙等。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光照治療、手術治療等。 1.膽紅素生成過多:如溶血性疾病,紅細胞破壞過多,膽紅素生成增加。常見的有地中海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 2.肝細胞處理膽紅素能力下降:常見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導致肝細胞受損。 3.膽紅素排泄障礙:如膽管結石、膽管炎等導致膽管阻塞,膽紅素無法正常排泄。 4.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所致,一般可自行消退。 5.遺傳因素:某些遺傳性疾病也可能導致黃疸,如吉爾伯特綜合征。 總之,黃疸的原因多樣,需要通過詳細的檢查明確病因,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并注意休息和飲食。
2024-10-22 13: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新生兒黃疸是需要考慮病理性黃疸所以一直沒有退的,是需要考慮異常的,建議結合經皮側黃疸進行明確黃疸的指數的,如果是比較黃是需要藍光治療的但是如果是偏黃是需要結合茵陳黃口服液進行退黃治療的,再就是補充媽咪愛等益生菌進行調理胃腸道的,是需要多曬曬太陽的。
2024-10-22 13:2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嬰兒出生后都會出現黃疸,面對黃疸新手爸爸媽媽不用著急,可讓小兒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另外可熬中藥(陰辰)水給寶寶喝,也有利于去除黃疸;另外可到超市購買葡萄糖粉給寶寶沖水喝,也有利于去黃疸,多法共用去除效果更好!
2024-10-22 13: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黃疸是由于膽色素代射障礙,血漿中膽紅素含量增高,使血漿、皮膚、粘膜、鞏膜等,出現黃色建議你去醫院查個肝功能彩超看看。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為主,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
2024-10-22 13:2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黃疸是因血清膽紅素升高而引起皮膚及鞏膜黃染。新生兒膽紅素代謝具有一些特點,概括地說新生兒膽紅素形成相對較多,而對膽紅素的代謝、排泄功能又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兒在生后一定時期里會發生生理性黃疸,有病時亦容易出現黃疸。生理性黃疸的特點:(1)在生后2~3天起出現并逐漸加深,在第4~6天為高峰,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2)黃疸有一定限度,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軀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若抽血測定膽紅素,足月兒在黃疸高峰期不超過12毫克/分升,早產兒不超過15毫克/分升。(3)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3周內消退。(4)小兒體溫正常,食欲好,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有很多原因可使新生兒發生病理性黃疸。有下列表現之一時常揭示黃疸為病理性:(1)黃疸出現得早,生后24小時內即出黃疸;(2)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黃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后又加深;(4)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5)有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等表現者。有病理性黃疸時應引起重視,因為它常是疾病的一種表現,應尋找病因。此外未結合膽紅素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會通過血腦屏障損害腦細腦(常稱核黃疸),引起死亡或有腦性癱瘓、智能障礙等后遺癥。所以一旦懷疑小兒有病理性黃疸,應立即就診。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1.細胞破壞增多:常見因母親與胎兒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或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后者在我國廣東、廣西、四川等省較多見。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頭顱血腫或其他部位出血亦使紅細胞破壞增加,引起黃疸。2.感染:有一些細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黃疸。感染可發生在宮內或出生后。敗血癥、泌尿道感染時黃疸發生率較高。3.出生時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糞排出延遲者,黃疸往往較深。4.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兒的黃疸消退常延遲。5.母乳性黃疸:約占母乳喂養的0.5~1%,目前認為這類母乳中含有一種物質,對膽紅素的結合過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進膽紅素自腸道吸收。其表現為生理性黃疸遲遲不退,在第2周末黃疸反達高峰,歷時1~2個月才退清。雖然黃疸較深而持久,但小兒并無其他異常,如暫停母乳2—3天,黃疸會明顯減輕,再哺母乳,黃疸可有些加深但不會達到原先的程度。母乳性黃疸不會造成不良后果,診斷明確后不要終止母乳喂養。生理性黃疸一般毋需處理。生后較早地開始進食可以使胎糞較早排出,而且建立腸道的正常菌群,從而減少膽紅素自腸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黃疸。新生兒有黃疸時要避免使用磺胺藥、阿斯匹林和含苯鈉酸鈉的藥物,因這些藥物有利于核黃疸的發生。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時很多具有氧化作用的藥物(如維生素K3、K4,磺胺類,呋喃類)不能使用。病理性黃疸者應送醫院診治,除了治療基本疾病外,尚可選用照療法、中藥、口服魯米那及可那明或換血療法,以降低血清膽紅素的濃度,治療方法由醫生來定。
2024-10-22 18:23
-